“仰惟大王,擁兵在外,適遭大變,天意人心,自然推戴。四海無主,天下唯知大王。若不乘機速進,早踢正統,大恥不刷,大器無歸,危亡可立而待!”

“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此唯天意。夫豈人謀。尚期中外之協心,同定安危之至計。”

“恭惟太祖皇帝,創業垂統,當傳萬世。今雲二百年.豈謂賊虜橫肆,邀迎二帝與諸王渡河北去。天下百姓所注耳目而系其望者,惟在大元帥府康王一人!”

“...............”

宋京東西路南京應天府元帥府當中,眾臣是慷慨激昂,紛紛出言勸進,勸趙佶第九子康王趙構繼承皇統,甚至金人所立“楚”皇帝張邦昌也派人送來勸進書,同時還將刻有“大宋受命之寶”的傳國玉璽也送給了康王趙構。

偽“楚”皇帝張邦昌此舉就表明了還政於趙構。

金軍攻陷宋東京開封府,擄掠趙佶、趙桓二帝北去,宋覆滅。金人當時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漢制漢,同時也為了歲貢錢財,以一個傀儡漢人君主,替他們籌措歲貢。當然時機成熟,便可將傀儡皇帝廢去。雖然許多宋臣均提議另立趙氏,但金帝完顏吳乞買一概否決。這個時候張邦昌成了唯一人選。在宋臣王時雍等人支援下,金人立張邦昌為帝。

不過當時張邦昌詐病拒絕登基,百般推脫,甚至以自盡相對,但最後金國以屠城相要挾,迫張邦昌就範。

後來金大軍準備返回北返,已經身為“大楚皇帝”的張邦昌卻身服縞素,率領滿朝文武,親自向其時已身陷金軍牢籠的趙佶、趙桓二宗遙拜送行,並且傷心欲絕,涕淚俱下,完全是為人臣子的禮儀。

金軍一撤,張邦昌立刻大赦天下。呂好問勸張邦昌還政康王。王時雍,徐秉哲卻告誡他騎虎難下,還政必無善終。但是張邦昌還是毅然還政,獻大宋國璽,勸進康王趙構。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張邦昌若是不如此,必被萬民所唾棄,人人得而誅之。

“本王尚年少,且父、兄皆在虜巢,未得詔令,就冒然稱帝,本王心實難安啊。”眾臣慷慨激昂一番之後,康王趙構抬袖掩面垂淚道。

登基為帝,總是要三勸三讓的,最後才無可奈何、勉為其難的繼承皇統。

這也不是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第一次勸進,早在康王趙構於相州、濟州等地時,他們就勸進趙構,只不過當時京城剛剛陷落,二帝趙佶、趙桓等人剛剛被擄入金營,就登基為帝,豈不是顯得太猴急了?於是趙構等人一路南逃,逃到應天府之後,因李三堅這件事,黃潛善、汪伯彥等人趁機再次勸進。

“殿下,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天下萬民望殿下繼大位,承皇統,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於是黃潛善、汪伯彥領眾臣再勸。

“哈哈哈哈...”正當眾臣再勸,趙構又讓之時,元帥府忽一人

大聲笑了起來。

黃潛善、汪伯彥等眾臣愕然轉頭看向此人,康王趙構臉上還掛著淚珠,也是愕然看著府中這個大笑之人。

發笑之人姓張名所,青州人,進士功名,歷任監察御史等官,金兵圍汴京,張所以書信招募河北兵勇,應者十餘萬。

窺一斑而知全豹,張所為官清正,在民間還是素有名望的。

“小臣張所,安敢如此?”汪伯彥隨後大怒道。

張所發笑,明顯是恥笑、譏笑,如此不禁令眾人是異常憤怒,包括康王趙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宗澤宗老副帥,為救二帝,此刻正領軍前出滑州擊賊;李三堅李宣撫也是領兵北上擊賊,二人勝負未果,二帝未知,爾等卻不思進兵接應,就打算立新帝了?是否太過性急了?”張所毫不畏懼,不顧自己官卑言微,大聲斥責眾臣道。

“張所...”張所之言,不禁令眾人是惱羞成怒,當然也包括康王趙構,於是黃潛善指著張所說道:“金人強悍而不可敵,宗澤、李三堅二人焉有勝算?焉能救回二帝?難道你欲使我大宋一直無主乎?”

“黃相公所言甚是。”汪伯彥也是開口斥責道:“比以敵國興師,都城失守,祲纏宮闕。既二帝之蒙塵,眾皆恐中原之無統,獨你張所有二話?汝豈非獨fu賊乎?我大宋無主,何人能夠號令天下,抗擊北虜?”

黃潛善、汪伯彥爭先恐後的斥責張所,無非是為了在趙構繼位之後,謀得高官顯爵,此刻罵得越狠,那麼在趙構心中就能留下更深的印象,今後仕途之路,也就無比通暢了。

“非下官有二話...”張所聞言心中也暗覺不妙,於是搖頭道:“總要等宗澤、李三堅二人有了訊息再說嘛。”

號令天下,抗擊北虜?趙構早就被金軍嚇破了膽,哪裡還敢與金軍作戰?他只恨不得與金軍立即講和,割地納幣什麼的,然後博得金人的同意,苟安一隅之地,張所心中暗道。

“難道此二人一直沒訊息,我等就一直等嗎?” 汪伯彥聞言冷笑道。

“下官已命人快馬北上探聽訊息去了。”張所說道。

“張所,你百般阻止殿下之大事,所為者何?”黃潛善隨後吩咐府中侍衛道:“來人,將此逆臣拖出去...”

於是元帥府侍衛不由分說的將張所拖了出去,不愉快的插曲過後,黃潛善、汪伯彥繼續“勸進”大業了。

其後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的三請,甚至在四請五請之下,最後黃潛善、汪伯彥等人“以死相逼”,趙構終於答應選個良辰吉日,並築基設壇,正式登基。

...........................

“不行,我等絕不容康王此時繼位登基。”

姚輿、費景陽二人呆在應天府館驛之中,一呆就是十餘日,等著康王趙構再次召見的訊息,其後再相機行事。可姚輿、費景陽二人左等右等的,卻

等來了趙構於近日將要登基的訊息。

如此如何能行?

李三堅欲行曹孟德之事,挾天子而令諸侯,可李三堅此刻並不在應天府,如何還挾什麼天子,令什麼諸侯?

趙構登基為帝,而李三堅又不在應天府,那就大事去矣。

趙構登基為帝之後,必然會組建他的朝廷,任命各級官吏等等,甚至現在已經任命好了,只等登基之後宣佈了,那麼就沒李三堅什麼事了。

此刻康王趙構雖為大宋兵馬大元帥,但李三堅等不奉命或者陽奉陰違,也沒什麼大不了了。而趙構登基為帝,若是李三堅等人再行違命之舉,就是違詔,就是抗旨,就是謀逆、謀反等等,將會令李三堅等人處於萬般不利的態勢。

同時此時,一紙詔書便會剝奪李三堅的一切。

因而此刻萬不能讓康王趙構登上皇位,最起碼現在不行,最起碼要等李三堅來到應天府才行。

此刻已經到了刻不容緩之地步了。

“軍師,明日康王就要行登基之禮了,奈何?”趙構登上皇位,一切就晚了,於是姚輿也是焦急的說道:“姚某今夜便領軍攻入元帥府,擒住康王如何?”

“不妥...”費景陽想了想後問向姚輿道:“元帥府周圍兵馬數萬,雖為烏合之眾,但你能保證迅速擊敗他們,並擒住康王嗎?”

“此等半軍半民之兵,姚某最多隻需一個時辰便可將其完全擊潰,不過軍師,是否能夠擒住康王,姚某實在不敢保證啊。”姚輿聞言搖頭道。

“這就是了。”費景陽點頭說道:“此時我黑旗軍大部兵馬仍是在城外,就算我等斬關奪鎖,率軍進城攻打元帥府,就算能夠迅速擊敗康王護衛,但是否能夠擒住他,就尚未可知了。事若不成,反倒會令相公背上‘謀逆’大罪了,就難逃天下悠悠之口了,必將會被天下人切齒痛罵,如此就大事不妙了。”

不奉命康王趙構之令或者陽奉陰違,這不算什麼,沒什麼大不了的,可要是試圖捉拿大宋郡王,甚至殺死大宋郡王,那麼就是真正的謀反了,而謀反大罪素來為朝廷所忌,素來為人所不齒。

姚輿能夠領軍擊敗元帥府的護軍,可趙構卻有足夠的時間逃跑的。

“可...可...如此不行,我等又該當如何啊?”姚輿聞言急道:“哎,師叔他這些日子跑到哪裡去了?這麼長時間了,也沒個訊息,真乃是急煞我也!”

“叔興勿憂...”費景陽說道:“他們是在城外築基設壇吧?”

“正是!”姚輿點頭道:“所築之壇叫什麼...‘中興壇’,嗯,對,就叫‘中興壇’。”

“‘中興壇’,‘中興壇’,大宋中興之壇,畏敵如虎,只知逃命,何來中興之說?”費景陽聞言冷笑道:“我等明日需如此如此,實在不行,就用強,將康王控制在手中,待相公來到應天府,再做定奪。”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