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因初生嬰兒相貌有異或先天畸形者,或因家中貧困且子女甚多,從而無法養活,甚至因為嬰兒出生日子、時辰不吉利,於是就將這些初生嬰兒活活殺死,殺死的方式主要就是溺水而死,其中主要就是溺死女嬰。

如此現象謂之“不舉子”,為一種極為殘忍卻又無可奈何的事情。

生子不舉非宋獨有,最早可追溯至盤古開天闢地之時,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謂之“食首子”,是為了控制人口數量而採取了一種極為極端、極為殘忍的手段。

而宋卻為不舉子最為流行及嚴重的時代,尤其以福建路最為流行,最為嚴重。

東南數州之地,尚有安於遺風,狃於故習,忮害不悛。公然殺人,賊父子不仁,傷天性之愛,男多則殺其男,女多則殺其女,習俗相傳。

“不舉子”又被稱作“薅子”。

一般來說,閩人一般生第四子之時,就將第四子溺死,無論男女,甚至一些家境尚佳之人也有如此習俗。

就連李三堅的師父蘇軾對於這種事情也是痛心疾首。

“依我大宋律令!”李三堅得知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指著農夫夫婦怒斥道:“故殺子孫者徒兩年,殺子之家,父母鄰保與收生之人,皆徒刑編置,爾等何故以身試法?”

李三堅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本老爺拼勁全力卻不得一兒半女,可他們。。。他們居然欲將親生孩子活活溺水而死。

簡直是豈有此理,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李三堅心中怒道。

“你。。。你們是什麼人?”農夫見李三堅一副尋常人家的打扮,除了衣衫較為整潔之外,就無其他特殊之處,因此農夫原本不想搭理李三堅,甚至將農夫惹急了,也許還與他拳腳相見,可李三堅居然如此的熟知大宋律令,那麼其身份必然就不是普通百姓了,因此就不敢妄動,只是開口相詢。

“我是什麼人與你違律又有何干係?”李三堅聞言冷冷的說道。

“我。。。少爺,小的是客戶,家中實在是養不活這麼多的孩子啊,另外就是這個。。。這個是此地的習俗啊,孩子沒有生在富貴人家,轉世就能夠投個好人家了。”農夫苦著臉說道。

“什麼狗屁習俗?”李三堅聞言怒道:“如此習俗悖逆天道、有傷人倫,完全為為傷天害理之事。”

李三堅隨後想到其因家中貧困,無法善養,於是不由得放緩語氣後說道:“既然家中已有二子一女,為何還要繼續生啊?生了養不起,還要溺死,豈不是。。。?小兒何辜?被爾等害了小小的一條性命,況且孩子難道不是你們親生的嗎?為何如此的心狠?”

李三堅說完之後,忽然感到自己問得有些淺薄了,這個世上大多數人是只知生,而不知道避孕的。

其實避孕的辦法還是有的,只不過世人大多數不知而已。

“孩子他爹爹,我們聽少爺的話吧,不害她了,我們回家吧。”農婦搶過已經被嚇得哇哇哭泣的女嬰,抱著懷裡一邊安慰一邊對農夫說道。

“這。。。孩子他娘,哎,回去之後,

我們拿什麼養活她啊?”農夫仍是猶豫道,唉聲嘆氣的。

宋百姓主戶可分五等,而農戶可分為鄉村下戶與客戶,下戶為鄉村主戶的第四、第五等戶。

按有地無地,又可分為有地農戶或無地農戶,按佔地多少又可分為富裕農戶、自耕農、半自耕農、佃農。

富裕農戶是指鄉村主戶中的第三等戶的中下層;自耕農是指鄉村主戶中的第四等戶和第五等戶的上層;半自耕農是指主戶中的第五等戶的中下層;佃農就是指鄉村客戶。

李三堅面前的這對農夫夫婦就是佃農或者稱之為客戶,也就是靠租種他人土地為生的農戶,為最下等的農戶。

佃農卻是佔了宋農戶之中的大多數。

而客戶在養活一家人之前,還要負擔佃租、田賦、丁稅、雜稅、力役等等等等各種苛捐雜稅,可謂是負擔沉重,他們能夠保證家中之人有口吃的,都算是老天開眼了,而家中多出的人口實在是負擔不起了。

造成福建路“不舉子”之事屢禁不絕,與朝廷,與官府有很大的關係,也不能全怪福建路的惡習陋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三堅想到此處,看著衣衫襤褸的農夫夫婦,長長的嘆了口氣後問道:“你姓什麼?”

“小人姓賀,家中排行老二,因而被人稱作‘賀二’。”農夫賀二據實答道。

“賀二?你聽好了。”李三堅沉吟片刻後對賀二說道:“孩兒是無辜的,不能夠害她的性命,無論怎樣,爾等不可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了。”

“少爺。。。你到底是何人啊?”賀二聞言抬頭看著李三堅問道。

他應該是哪家官老爺家中的衙門?賀二心中暗道,雖李三堅衣著平凡,但氣度卻是不凡,因而賀二不敢無禮,也不敢頂撞,只是開口問道。

“是啊,你到底是何人啊?”

“人家家中的事情,與你何幹?”

“真是吃飽了撐的,管這閒事!”

“耽擱了投胎的時辰,你賠得起嗎?”

賀二膽小怕事,可圍觀的眾人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紛紛開口指責李三堅道。

一些人甚至擼起了袖中,準備給這個妄自菲薄閩地千百年習俗之人些許教訓。。。

“少爺可是泉州李太守呢。”李三堅正在考慮是否表明身份之時,長隨石頭怒視著眾人搶先開口道。

李太守?泉州知州李三堅?圍觀的眾人頓時就楞住了,怯怯的看著李三堅,再無人敢七嘴八舌了。

李三堅為泉州知州已久,泉州之人許多人已經知道他們的父母官為一名年輕漢子,可當面見到,卻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太守居然如此年輕,居然能夠在此地遇到他?剛才指責李三堅的人心中不由得懊悔不已,同時也是驚懼不已,生怕李三堅秋後算賬,將他們全部拿下治罪。

不過眾人之中仍是有人不相信李三堅的身份,於是驚疑不定的看著李三堅。

“看清楚了嗎?”石頭見狀,取出官牌,得意的立在了眾人面前。

“小人賀二,拜見李老爺,知

州大老爺,小人眼睛瞎了,冒犯了大老爺,大老爺饒命啊!”賀二見到官牌之後,嚇得渾身哆嗦,雙腿一軟,就跪在了李三堅的面前。

賀二之妻也是抱著女嬰跪在了李三堅的面前。

“小人等有眼無珠,冒犯了大老爺,知州大老爺恕罪!”眾人均跪在了李三堅的面前,其中尤以方才指責李三堅之人磕頭磕得響。。。

“都起來吧!”李三堅神色溫和的對賀二等人說道。

賀二等人聞言又是磕了幾個頭,才哆哆嗦嗦的爬起身來。

“賀二,本官方才的話聽清楚了嗎?”李三堅隨後對賀二接著說道:“傷天害理之事不可為之,孩子抱回家中好好養大,同時本官免你家中所有人之丁稅,其他雜稅也可適當減免,過後本官即行文晉江縣,命其給你們一些錢米。”

“多謝大老爺了,多謝大老爺了。。。”賀二聞言已經激動得說不出來了,又是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只是一個勁的磕頭、致謝。

“你先起來說話。”李三堅扶起賀二後接著對他說道:“求人不如求己,若種田養活不了一家人,你可前往城中務工,據本官所知,泉州城內有許多作坊正在招人手,為何不去嘗試一番?”

泉州官府鼓勵經商,鼓勵開辦各種作坊,因此此時的泉州各種行開辦的作坊如雨後春筍一般,這也是李三堅緩解因土地兼併,從而造成了大量流民的辦法之一。

“可小人沒手藝,他們會要小人嗎?”賀二支支吾吾的問道。

“沒手藝不能夠學嗎?”李三堅怒道:“長個腦子幹什麼吃的?”

賀二聞言被嚇得哆哆嗦嗦的不敢接話。

李三堅撥出兩口長氣後,對賀二說道:“你可以先去,有何難處,本官許你直接來本官住處求助。”

“多謝大老爺了!”賀二聞言哽咽的說道:“大老爺就是小人一家的再生父母啊,我。。。”

賀二之妻也抱著女嬰不停的拜著李三堅。

“孩子還沒名字吧?”李三堅隨後看著農夫懷中可愛的女嬰問道。

“沒。。。有,她是個女子,要什麼名字啊?”賀二答道。

“女子也是人,為何就不能有名字?”李三堅聞言又是怒道:“本官今日就偏要給她取個名字,她姓賀,名玉奴,她是冬日出生,本官希望她像一支臘梅般的,欺雪傲霜,堅強的長大成人。”

玉奴為梅花的雅稱。

“玉奴,玉奴,你一定要記清楚恩人的模樣。”賀二之妻拿起賀玉奴的小手向著李三堅拜道。

。。。。。。。。。。。。。。。。。。。。。。

“哎,李知州,你可以救一人,可以救二人、三人,但你可以救四人、五人嗎?你可以救許許多多的人嗎?”

李三堅本打算去趟晉江縣縣衙,可出了這麼一件事情,使得李三堅興趣大減,意興索然的與石頭一同返回泉州城,路上石頭對李三堅說道。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苦難甚多!”李三堅聞言灰心喪氣的說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