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靖國元年十二月,泉州四處村莊被海賊劫掠,官軍分兵四路前去救援,其中兩路卻被海賊伏擊,損失慘重,使得泉州知州李三堅大為惱怒。

泉州廂軍如此孱弱,那麼還建什麼舟師啊?

創立一支強大的舟師目的是為了主動出擊,而主動出擊的重要條件就是根基要穩,根基不穩,又拿什麼主動出擊?

因此目前泉州強軍,首先強的就是陸路大軍,其後再考慮創立泉州舟師之事。

“非也!”李三堅將自己的想法說過泉州通判崔永梽之後,崔永梽卻搖頭道:“目前當務之急乃是安撫泉州百姓,特別是受海賊劫掠的百姓,加強防備,防止海賊再次襲擾。目前僅憑我泉州兵馬看來是不夠的,需向福州帥司求援,福州駐有我大宋精銳之師,福州禁軍,對付區區海賊應不在話下。”

求援於福建路禁軍倒也是個辦法,李三堅聞言心中暗道,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軍費之事,若禁軍長期駐紮泉州,泉州將會是不堪其負,不堪其擾的,原因就是依宋制,軍隊駐紮在哪裡,就由哪裡負擔其大部分的軍費。

最為關鍵的是,李三堅還是擔心或懷疑福建路禁軍的戰力,若是禁軍仍是戰力孱弱,海賊久剿而無功,那麼泉州豈不是白白花了冤枉錢了?

負擔沉重不說,還沒完沒了了,不知道何時能夠結束,若真是如此,李三堅寧可不要,寧可自己咬牙挺過去,也不想將這些“老爺兵”請入泉州。

因此李三堅考慮良久之後對崔永梽說道:“安撫百姓、加強戒備等事,確當如此,李某並無異議。但請禁軍入泉州需慎之又慎,崔通判,李某問你一個問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知州請問。”崔永梽答道。

“泉州海賊或者說我大宋東南海疆匪患並非一日兩日,一年兩年的事情吧?”李三堅看著崔永梽問道。

“確實如此!”崔永梽答道:“自太祖、太宗朝就有海賊襲擾,規模或大或小而已。”

“那麼為何久剿而無功?”李三堅點頭道:“那麼李某就來猜測猜測此事的前因後果,原因無非有二,其一就是海賊以海為生,泛舟而來,泛舟而去,而大海茫茫,賊寇海中巢穴甚多,難以尋覓其蹤影;其二就是朝廷不重視,此也是最重要的,我大宋邊防之要在於西北部、北部,西北羌賊、北部契丹虜賊為我大宋主要之敵,因而朝廷不重視海防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既然如此,朝廷會將精兵良將置於東南沿海嗎?由此可見,福州禁軍亦是如此,也許還不如我泉州兵馬呢,那麼請他們入泉州又有何用?請他們入泉州,呵呵,剿滅海賊李某是不指望的。那麼請他們入泉州,能夠防止或抵擋海賊的襲擾嗎?如若不能,那麼請他們入泉州還有何用?除了給我泉州,給我泉州百姓造成沉重負擔之外,沒有半分用處。”

李三堅隨後長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李某還是那句話,求人不如求己,招募士卒於泉州,常切教閱。崔通判,惟泉州子弟兵

方能於泉州保境安民,才能盡心竭力的護泉州,護泉州百姓。”

李三堅此人為何如此怪異?崔永梽心中暗道,一般人若是遇到事情,如水患、匪患等等,第一時間或者說第一念頭,首先會想到先向朝廷向路級衙門求援,可李三堅任何事情都是說“求人不如求己”。。。

水患之事,也是如此,李三堅不等朝廷或路級衙門糧到,就自己籌措錢糧救災。

不過水患之事,李三堅的“求人不如求己”確實效果良好,及時救災、安撫災民等等,並且完全憑藉一己之力。

但兵事不是民事,兵事必須慎之又慎,崔永梽想到此處,於是開口道:“李知州所言不無道理,不過下官想問的是,李知州打算怎樣募兵?募多少兵?”

崔永梽此言算是婉言相勸了,募兵募多了,必然會引起朝廷猜疑,若被朝廷猜疑,那麼就是大事去矣。。。

“兵貴精不貴多。”李三堅答道:“目前我泉州廂軍約三千人上下,因此我的打算是去其糟粕,留其精華,目前泉州廂軍中的老弱病殘,一律裁撤,當然裁撤之後需妥善安置。裁撤之後,重新招募新卒,數量就以三千為限。”

“如此甚好!” 崔永梽聞言方才放心。

基本上朝廷給泉州兵的限額就是三千,只要不超過三千,就不算違制,同時也不會引起朝廷猜疑。

同時泉州將自己的三千兵馬訓練成了精兵,那就是泉州自己的事情了,又與他人何干?

“不過李知州,下官還有件事情還是要提醒你,那就是精兵容易,而想成為泉州精兵難,若是朝廷見泉州兵馬成為了精兵,那麼就有可能將泉州兵調往他處。” 崔永梽隨後提醒李三堅道。

崔永梽說的一點都沒錯,朝廷也這樣幹過,那就是地方州府有了精兵良將,就有可能被朝廷“沒收”,如此一來,李三堅等人絞盡腦汁,辛辛苦苦的,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妝?

李三堅聞言沉默不語,隨後長嘆了口氣道“真若如此,就是我等為朝廷,為陛下盡了一些綿薄之力吧。”

自己習練的精兵被朝廷“沒收”,李三堅心中當然難過,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搶走一般,可李三堅能有什麼辦法?

難道就因此不練兵了?

此時李三堅已經發生了一些轉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李三堅的心態,由瓊臺儋州之時混個全家溫飽的願望,轉變成了富國強兵之願,這大概是那一日是越來越近的緣故吧。

發出了如此變化,李三堅自己都未意識到,或者說就沒有向這方面想過。

“正當如此!”李三堅此言頓使崔永梽肅然起敬。

“大勝,大勝!”

“南安縣大勝!”

“斬首五十餘,擒二十餘名賊寇!”

“賊寇已押入城內!”

正在此時,數名胥吏興奮的奔進了州衙設廳,邊奔邊喊道。

李三堅聞言與崔永梽對視了一

眼,連連問向胥吏道:“哪裡大勝?是南安縣嗎?是南安縣縣令孟光喜領軍大勝,還是姚輿的人?”

此時的李三堅心中終於出了口長氣,姚輿的四路兵馬終於打勝了一次。。。得到這個訊息,必能安撫泉州軍心、民心。

“不是。。。”胥吏氣喘吁吁的答道:“既非南安縣縣令,也非姚監押的人馬,還是南安縣後內村的百姓擊破了賊軍,殺賊五十餘,生擒了十餘人。”

“南安縣後內村的百姓?” 崔永梽頓時驚奇不已,也是開口問道:“你瞭解清楚了嗎?是南安縣後內村的百姓取得如此大勝?”

“是,不是。。。”另一名胥吏答道:“是武狀元章闞路過南安縣後內村之時,正遇到海賊劫掠後內村,於是章闞率五名親兵殺賊,斬首無數,後內村百姓由此隨著章闞殺賊,因此就擊敗了百餘名劫掠後內村的賊寇,殺賊五十餘,還生擒了十餘人,此時章狀元正帶人將賊寇們押入城內。”

“什麼?章闞?”李三堅聞言大喜道:“果真如此,也是本官未看錯人呢,他。。。居然。。。還未上任,便立下戰功,呵呵!”

李三堅簡直滿意極了,自己的眼光果然不錯,李三堅得意的想到。

“僅六人就擊敗了百餘賊寇,果然為勇將也!” 崔永梽也笑道。

“哼,老。。。末將是未遇到賊寇,若是遇到。。。哼哼哼。。。”一旁的姚輿心中不開心了,於是說道。

“你豬啊?哼哼得沒完了?”李三堅推了一把姚輿,懶得搭理他了,轉頭對崔永梽說道:“崔通判,去看看如何?”

“好,崔某正有此意。” 崔永梽點頭道。

“等等,你過來。。。” 李三堅、崔永梽兩人並肩走出設廳之時,李三堅忽然想起一事,轉身對一名胥吏說道。

“小的領命!” 胥吏接令後,轉身就跑出了設廳。

。。。。。。。。。。。。。。。。。。。。。

“大勝!大勝!”

“捷報!捷報!”

“武狀元率兵大勝賊軍!”

“斬首五百餘,擒二百餘人!”

“奉李太守之命,將五十餘級首級示眾,餘下的解往朝廷獻功!”

“二十餘名賊寇示眾,餘下的已押入死牢!”

臨近午時時分,正當泉州節日氣氛越來越濃烈之時,泉州東城門,仁鳳門附近忽然傳來一陣嘈雜之聲,泉州閒漢、小廝、孩童等人忽然向仁鳳門湧去,泉州許多百姓均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看樣子仁鳳門定是來了什麼人,於是眾人也跟著向仁鳳門擠去,都想看看到底來了什麼人,都想去看看熱鬧。

泉州仁鳳門一帶頓時就變得熱鬧起來,百姓們摩肩接踵,紛紛墊起腳尖,向城門口望去,同時一些小的商販趁機推銷春節之物。

大多數百姓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人云亦云的向仁鳳門,均想去看看熱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