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泉州晉江縣

李三堅與劉彥路一番談話之後,就若無其事的回到了晉江縣知縣吳錫俞的壽宴之上,又是聽戲、吃喝,直至深夜。

過了亥時之後,戲劇沒有繼續唱了,伶人們領了賞之後就歡天喜地的去歇息了,等第二日繼續唱大戲,一般這種壽宴要連唱三天大戲。

前來賀壽的賓客已寥寥無幾了,大多數已經回去歇息了,此時壽宴之上幾乎就是李三堅及其百餘隨從仍是吃喝,真不知道他們的肚子是怎麼長的,都吃喝了大半天了,仍是沒完沒了的。

除此之外,就是吳錫俞及其家人、家僕作陪。

此時此刻,吳錫俞已經感覺不妙了,已經察覺到了李三堅等人是必有所圖。

一般來說,像李三堅這種身份之人,參加酒宴均是淺嘗輒止,是點到為止,送禮之後,就是喝幾杯酒,最多聽一齣戲就會告辭離去,哪裡像目前這樣,賴在壽宴之上,戲是聽了一出又一出,直至戲班子離去,還在不停的吃喝,個個就似餓死鬼投胎一般。

同時吳錫俞也注意到了,李三堅等人雖一直在吃喝,但卻一直在有意控制飲酒,因此沒有一人喝醉。

不過雖吳錫俞察覺到了這些,但卻是無可奈何。

人家前來賀壽,沒有主動告辭,主人總不至於趕人吧?

不到萬不得已,何人又敢貿然給一州之尊下逐客令?

可是吳錫俞是又累又焦又急,於是吳錫俞實在是忍不住了,站起身來,走到李三堅面前連連拱手道:“李知州,天色已晚,你看這。。。?”

吳錫俞不得不給李三堅下逐客令,年過半百的人了,怎能熬得過李三堅等如此青壯之人?

房中還有一名新納的美妾等著給自己祝壽呢,看來今日是沒指望了,吳錫俞心中暗道。

“哦?吳知縣如此性急?”李三堅聞言笑了笑後,轉頭問向山魁、許彪等人道:“現在是什麼時辰了?”

“回府尊相公的話,距子時還有一刻。”一名隨從答道。

“吳知縣,你看子時快到了,新的一天就快到了。”李三堅隨後對吳錫俞說道:“吳知縣不等等?”

“我等什麼?”吳錫俞愕然答道:“李知州有話直說便是,又何必繞彎子?”

“呵呵,本官倒想問問你吳知縣有何話要說?”李三堅冷笑道。

“李知州要想怎樣,悉聽尊便,老夫無話可說。”吳錫俞同樣冷笑道。

“既然如此,本官也就等不到子時了。”李三堅說罷,轉頭對山魁、許彪等人說道:“兒郎們,吃飽了沒有?”

“吃飽了,飽得不能再飽了!”

“哈哈哈哈,府尊相公有何吩咐?”

山魁、許彪等百餘軍卒轟然應道。

“吃飽了就別閒著,拿人!”李三堅揮手道。

“遵府尊相公之命!”百餘軍卒一起大聲應道。

隨後眾軍卒一起起身,取出木枷、鎖鏈等刑具,數名軍卒挎刀走向了吳錫俞。

混亂之中還碰翻了幾張木桌,桌上的碗碟、飯菜等發出一陣稀

裡嘩啦的聲音,湯湯水水的落滿了一地。

事情忽起變故,頓將吳宅之人嚇得發出一陣陣的驚呼之聲,女人、小兒的尖叫聲更是響遍吳宅內外,一副雞飛狗跳的場面。

“李三堅,你想怎樣?”仍是穿著一身壽袍的吳錫俞渾身顫抖的問向李三堅道。

吳錫俞不知是嚇的還是氣的,渾身亂抖,此前一副鎮定自若的模樣蕩然無存。

“你是在問本官嗎?”李三堅冷笑著走到吳錫俞面前,忽然大聲說道:“本官還想問你吳知縣想怎樣?吳錫俞,汝可知罪?”

“老夫何罪之有?” 吳錫俞努力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強作鎮定的反問道。

“吳錫俞,十五日之前,州衙公文就送抵你晉江縣,可你竟敢抗命不遵,誤了大事,壞民舍三百餘,南安縣百姓死傷七百餘人,浸民廬無數,如此,你吳錫俞又該當何罪?吳知縣,需要本官提醒你嗎?”李三堅懶得跟他廢話了,直接說出了吳錫俞此次抗命所造成的危害,依宋律,吳錫俞此罪為死罪,依律當處絞刑,也就是一幅白綾送他上西天。

李三堅此次是鐵了心要取吳錫俞的項上人頭,以告慰被大水溺死的五百餘冤魂。

“哈哈哈哈!”吳錫俞聞言忽然放聲大笑,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李知州啊,他南安縣決堤與我晉江縣何干?這筆賬豈能算在老夫的頭上?再者說,他南安縣百姓是百姓,我晉江縣百姓就不是百姓了?在我晉江縣掘堤洩洪,死的可是我晉江縣的百姓,這筆賬又該算在何人的頭上?”

“一派胡言!”李三堅怒道:“晉江縣掘堤之處人煙稀少,不過為一些田地而已,據本官所知,你吳知縣祖產亦在此處吧?只要提前知會周圍的百姓,官府再安排疏散,哪裡會死人?就算是死人,死的也是極個別之人,與南安縣相比,損失可謂是微乎其微,你吳知縣無非是不願大水淹了自家的田地,從而抗命不遵。”

其實李三堅早已相好了補償措施,若大水淹了晉江縣的田地,州衙也會想辦法今後給與一定的補償的或者今後再差人修補良田。

“就算是如此,又怎樣?”吳錫俞此時仍是嘴硬,看著李三堅大聲說道:“我吳家的祖產難道是天下掉下來的?乃是我吳氏歷代先祖積攢下來的,難道就該被大水淹沒?李知州,老夫為此事願去福州分辨一二。”

“放屁!”李三堅怒不可遏,爆了句粗口:“你吳氏祖產當真是你吳氏歷代先祖積攢下來的?不過是你吳知縣欺壓鄉民、巧取豪奪而來,你吳知縣在晉江縣數年之間,是一手遮天,坑害了多少百姓,真當本官不知道嗎?”

李三堅此前與晉江縣縣丞劉彥路的一番談話,對這些事情多少是有些瞭解的。

不過任何事情都得講證據,獲取吳錫俞害民的證據,李三堅已經命劉彥路等人去收集了。

“去福州分辨?本官現在就告訴你,晚了。”李三堅隨後對吳錫俞說道:“本官已得聖瑜,可臨機處斷泉州之事。”

“你。。。你敢越權?”吳錫俞話雖如此,但心中已被“聖瑜”二字給嚇了一跳。

人言李三堅為宋帝趙佶的心腹寵臣,若事情真是如此,李三堅真的手中握有聖旨,那麼吳錫俞今日就是大事不妙了。

“現在是何時辰了?”李三堅不理吳錫俞,又問向山魁、許彪等人道。

“回稟府尊相公,現在已過子時。”一名隨從答道。

“嗯,時辰到了,來人,剝去此賊的壽袍,換上刑服,戴上刑具,給我帶走!”李三堅聞言點頭道。

“遵命!”眾人一齊大聲應道。

數名州衙軍卒隨後拿著刑具搶上前去,一邊剝下吳錫俞身上的壽袍,換上白色刑服,並將沉重的木枷鎖在了吳錫俞的肩膀之上。

此時吳宅諸人均是面面相覷,不敢有一人妄動,也不敢大聲喧譁。

且不說李三堅帶著的百餘軍卒,就說若是吳宅諸人敢反抗的話,那就是拒捕,拒捕的後果就是殺無赦,且有滅門之禍。

“李三堅,老夫我乃是朝廷命官,就算老夫犯了死罪,但‘刑不上大夫’,‘不殺士大夫’,乃是太祖皇帝所立之規,你敢違逆祖宗之法?” 吳錫俞一邊拼命掙扎,一邊大聲喊道。

宋祖宗之法,“不殺士大夫”,‘刑不上大夫’,據稱確為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所立。

據說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之初,曾經在皇宮密室命工匠製成一個石碑,名為誓碑,並要求每一位皇位繼承者在登基之前,都要去參拜誓碑,並遵從誓碑之中的祖訓。

宋太祖趙匡胤命人在誓碑之上刻下了三道聖瑜,不準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一也;凡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謀逆大罪,亦不可株連全族,只可於牢中賜死,不可殺戮於市,二也;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三也。

不過誓碑的具體內容除了皇帝之外,誰也不知道,因此到底是真是假,也沒人知道,只不過宋太祖趙匡胤之後,宋歷代皇帝均是遵從這三條祖訓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而此時吳錫俞犯了死罪,那麼按往常的做法就是,可以拿人,但必須以禮待之,不得上刑具。其後再據狀勘鞠鞫,也就是審訊。審訊之後就是法司判決,最後州府衙門再提請路級衙門,路級衙門覆議之後,再由州府衙門執行判決。其中重大案件還需奏請朝廷。

“哈哈!‘刑不上大夫’,‘不殺士大夫’?”李三堅聞言也是大笑起來:“你吳錫俞連功名都沒有,你算何等士大夫?不過為名小吏而已,且此時乃是何時?為‘荒政’之時,在‘荒政’期間,政令就是軍令,違抗了軍令,可立斬無赦!無論你是何人。”

“我。。。我。。。我。。。” 吳錫俞聞言頓時就癱軟在地。

“李知州,老夫心中有個疑問?” 吳錫俞被人架出之時,忽然轉頭問向李三堅。

“講!”李三堅揮手道。

“李知州你為何不在剛來老夫宅子之時動手?” 吳錫俞問道。

“哎!”李三堅半響後,才嘆了口氣道:“人到七十古來稀,人生又有幾次五十二歲的壽誕?李某實在不忍心當著眾賓客的面拿下你,總是要等你過完五十二歲的壽誕,下去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