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嶽州人氏,年二十有八,紹聖四年,殿試第一百六十九名,其後授官,實領晉江縣縣丞。

楊正性格剛直,眼睛裡揉不進半粒沙子。

楊正中了進士,初為晉江縣縣丞之時,遇到的事情與李三堅差不多,諸南安縣屬吏為他擺下接風洗塵宴,並奉上官敬,結果被楊正好一頓痛罵,差點將他們個個打了板子,就連當時晉江縣縣令的面子都不給,因此楊正為諸屬僚所不容。

“說起南安縣,本官倒是有個疑問,望楊知縣能夠解惑。”李三堅見楊正著急的想走,於是也就不跟他廢話了,開門見山的說道。

“李知州請講!”楊正見李三堅發問,也只好老老實實的坐回到椅子上後說道。

“同安、德化、晉江等縣均在等著泉州常平倉放糧,獨獨你晉江縣卻欲返回,這是何故?”李三堅想了想後問道。

“李知州,水患肆虐,災情似火,救災如救火。我晉江縣為此次泉州水患最嚴重的,我晉江縣百姓早已是困苦不堪了,因而下官是心急如焚,欲趕回晉江縣賑濟、安撫百姓。”楊正聞言答道。

“楊知縣恤民之心,本官甚是欣慰。”李三堅點了點,表示讚許,隨後又問道:“之所以同安、德化、晉江等縣均在等著泉州常平倉放糧,就是因為他們無錢、無糧,難道你晉江縣有錢、有谷?”

“有,但不多。”楊正聞言答道:“晉江縣倉存糧,乃是下官在豐年糧價低賤之時,令人收買糧食入貯。晉江縣富室不願服差役之時,也是以錢、糧充役,再加上。。。再加上下官吝嗇。。。。因此晉江縣縣倉有存糧,但是不多,對於水患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因此下官的打算是,得開倉之命後,回去即開啟縣倉,並於富室之中借錢、糧若干,先救救急,待豐年之時,再收些糧食歸還富室便是。”

“如此甚妙!”李三堅聞言大喜,連連點頭道:“我泉州諸縣都如楊知縣這般,我泉州萬民還有何憂?本官還有何憂?只不過楊知縣,錢、糧好借嗎?富室肯借錢、糧嗎?”

“不容易!”楊正搖頭嘆道:“富室之中,有義之人畢竟為少數,大多數的富室在此危難之時,卻囤積糧食,待價高之時出售。下官只能是盡力而為,下官為晉江人氏,家中還有些許薄產,打算變賣救急。”

“楊知縣,你。。。”李三堅感動得有些說不出來了,沉默片刻後對楊正說道:“我堂堂泉州州衙,豈能讓楊知縣變賣家產賑濟災民?本官決意立即開啟常平倉,是開也得開,不開也得開,本官就是砸也要砸開常平倉,有人敢強行攔阻,那麼就休怪本官無情。”

此時此刻,已容不得李三堅再慢慢去瞭解崔永梽等人為何不立即開啟常平倉,為何如此的百般阻攔?

水患容不得如此,災民容不得如此,因此李三堅打算立即強行開啟常平倉,賑濟災民,平抑近日暴漲的米價,就算是為此殺上一兩個人,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三堅也在所不惜。

堂堂大宋國公自己都敢殺,更何況區區一個州府通判?李三堅心中發狠道。

李三堅想著想著,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狠戾之色。

楊正見李三堅臉上忽現狠戾之色,頓時心中一驚,連忙對李三堅說道:“李太守,萬萬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啊,下官之所以未等常平倉開倉就打算離去,也是因為下官知道,常平倉無糧!”

“常平倉無糧,到了何種程度?一點都沒有了嗎?”李三堅聞言倒也不是很吃驚,原因就是李三堅昨日就估計到了,泉州常平倉無糧。

李三堅之所以這樣說,目的就是逼出常平倉無糧的真相,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而造成的常平倉無糧。

“具體情形下官也委實不知。”楊正聞言答道:“不過據下官估計,就算常平倉有糧,也是所剩無幾了。”

“這是為何?楊知縣知道嗎?”李三堅接著問道。

楊正搖頭道:“具體原因,下官也不清楚,不過下官估計乃是常平倉入不敷出所致。”

“入不敷出?”李三堅聞言緊緊盯著楊正問道:“可否還有監守自盜的原因?”

昨日李三堅就懷疑崔通判等人監守自盜,從而造成了常平倉空虛,同時也因為如此,崔通判等人不敢開啟常平倉。

若真如此,李三堅就定要拿下他們治罪。

“絕非如此!”楊正聞言斬釘截鐵的答道:“崔通判乃是何等樣人?為我泉州難得的清官、正官,豈能為此悖逆國法之事?”

“清官、正官?楊知縣不妨說來聽聽,崔通判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李三堅聞言心中暗暗有些自責,於是連忙問道。

若崔永梽真的是個清官、正官,那麼李三堅就差點冤枉了他。

“李太守,崔通判此人亦是出自微賤之家。。”楊正隨後將崔永梽之事詳細的說給了李三堅。

“李某察人不明,吾之過也!”李三堅聽完之後嘆道。

崔永梽,宋神宗皇帝元豐年間同進士進士及,出自農戶之家,亦是出身微賤。中了進士為官之後,是廉潔自律、兩袖清風,同時也因為如此,就為大宋官場所不容,為官十餘年間,僅僅升為了泉州通判,而且還是偏遠州府的官員,無遷至朝官的可能。

李三堅僅憑昨日之事,就斷定崔永梽是個貪官,是糧倉碩鼠,還差點拿下崔通判。。。這未免太過於武斷了。

主觀臆斷害死人啊,李三堅隨後在心中暗暗提醒自己,今後作為一名州府長吏,對人對物定要小心謹慎,同樣的錯誤可不能再犯了。

“楊知縣!”半響之後,李三堅對楊正說道:“你可願為我泉州監察使?出巡全州,按、察舉刺官吏。”

宋自朝廷到路府州軍均有握有監察權的官員。

朝廷有御史臺、諫院,督查百官,而路級監察衙門為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走

馬承使等等,府州軍就是通判,通判主要就是負責各府州軍的監察事務。

通判之下就有監察使了,基本上都是臨時設定的。

宋監察官員的選任,無非就是三種途徑,皇帝親擢,一也;大臣舉薦,二也;最後一個就是宰執堂除。

李三堅此時為六品朝議大夫,權知泉州軍州事,因此李三堅此時是可以舉薦州級官員的,更何況此時的李三堅已經請得宋帝趙佶的旨意,可以任命州以下的官吏的,事後只需奏報朝廷便是。

此時的李三堅需要一個督查各縣水患、賑濟等事的官員,因此就打算任命楊正為泉州監察官員。

“這。。。”楊正考慮半響之後,對李三堅說道:“李太守如此抬愛,楊某甚感惶恐,不過南安縣賑災之事,較為急迫,不如待下官安撫南安縣之後,再做打算如何?”

你真當我是痴呆啊?此時楊正心中暗道,難道你還嫌我得罪的人不多?從前不過是一縣之事,若楊正接受了李三堅的任命,那麼就是全泉州之事了。。。

“也罷!”李三堅想想也是,目前來講,賑濟救災是最為緊要之事,而南安縣災情最為嚴重,此時臨陣換將,確實是有些不妥。

“如此,楊知縣今日就回到南安縣吧。”李三堅隨後對楊正說道:“有件事情,本官需提醒一下楊知縣,那就是你回到南安縣之後,無論你做什麼,本官一律照準。不但如此,若你在南安縣有何難處,可使人來泉州,本官定會全力相助。”

“多謝李太守!”楊正聞言大喜,慌忙起身重重施了一禮道:“有李太守這句話,下官定當全力以赴,以解萬民之困,以解李太守之憂!”

此時的楊正已經由最開始的牴觸,不知不覺變得配合李三堅了。

看來新任知州並非居其位不謀其政之人啊,並非尸位素餐之人。。。應該是個心憂百姓之人,楊正心中暗道。

“李太守,下官臨行前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楊正正準備離去之時,忽然轉身對李三堅說道。

“楊知縣有話請講,本官決不怪罪於你。”李三堅微笑著對楊正說道。

“我泉州水患最為關鍵的並未賑濟災民,而是治水。”楊正想了想後,有些猶豫的對李三堅說道:“而治水分災前與災後,目前泉州連日暴雨,河水暴漲,海邊潮汐亦是湧至,因此目前最為關鍵的就是疏通水道與加固堤壩,但一味的加固堤壩是不肯行,治水之要為堵不如疏。”

“楊知縣有話儘管直言,不必吞吞吐吐的。”李三堅聞言點頭道。

“李太守,目前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洩洪,如不能及時洩洪,若大水沖毀了堤壩,將會是更多的百姓受災,如此就必將會造成我泉州災情是更加嚴重。”楊正大聲說道。

“洩洪?自哪裡洩洪?”李三堅聞言皺眉問道。

“晉江縣洩洪。”楊正答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