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官之資?簡直是笑話,何人生下來就有為官之資?不為官,哪裡有為官之資?”宋皇宮垂拱殿之中,何執中挺身而出,與章惇爭辯道。

“為官也要從下官做起,何故一下子就坐上如此高位?二十歲上下就坐上如此高位,豈不是寒了天下官吏之心?”章惇仍不肯低頭,與何執中爭辯道。

此時的章惇幾乎就是孤家寡人了,無人附和於他,跟以往完全不一樣了,使章惇心中異常憤怒,憤怒世態炎涼,何至於此?到目前為止,章惇仍是居相位之上,可前些日子還對自己唯唯諾諾之人,現在居然敢出來與自己叫板了?

坐在龍椅之上的趙佶此時的心情是異常憎恨與厭惡,此倒不是趙佶為了李三堅,此時趙佶心中對授官李三堅權知開封府一職業覺得有些過了。

李三堅之事只是個引子,勾起了趙佶對章惇反對他繼位的怒火。

趙佶心中憤怒的是自己與章惇無冤無仇的,為何章惇如此強烈反對自己繼位?此時此刻又在朝堂之上大吵大鬧的,並暗諷趙佶少不更事,是個荒怠之人。

不過趙佶此時此刻卻拿章惇一點辦法都沒有。

趙佶剛剛坐上皇位,不可能馬上拿下與自己不對付的趙煦朝舊臣的,更何況是堂堂宰相,若如此,必將會被天下人所非議,非議趙佶是個小肚雞腸、睚眥必報之人。

同時黜落一名宰相,必需有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必需使人口服心服,如此方能行此舉。

最為關鍵的是此時是向太後“垂簾聽政”,如此,黜落一名宰相就不只是趙佶說了算了。

“官家”此時坐在珠簾之後的太后向氏終於開口道:“祖宗之法不可違,自太祖朝至今,還從未有如此年少之人坐上如此高位的,且此人的職官也不適合啊,哀家以為官家還是應當細細斟酌此事。”

雖寄祿官與其實際差遣不一定非得搭配,但承議郎是個從七品的寄祿官,再授李三堅權知開封府事確實不太合適,確實有些相距甚遠了。

“娘娘說的是。”趙佶聞言連連點頭稱是。

既然太后發話了,此事也只好作罷,不過終歸已定李三堅為庚辰科的狀元郎,既然不能夠授予李三堅權知開封府事官職,那麼就必須改授其他的了。

“娘娘,陛下,臣有本奏。”此時曾布出班奏道。

“卿家有話請講。”趙佶聞言點頭道。

“娘娘,陛下,微臣舉薦通義大夫、龍圖閣待制路昌衡權知開封府事,新科狀元李三堅可除開封府節度推官。”曾布持笏奏道。

曾布此言一出,向太後、趙佶與眾臣均是暗暗點頭。

不過在向太後、趙佶心中暗贊曾布老成持重之時,眾大臣心中均是大罵曾布是個馬屁精。

路昌衡何人?進士出身,曾經出任端王府記室,今年已經快七十歲了,年老昏聵,但路昌衡除了出任過端王府記室之外,還與向太後的孃家有著姻親關係,因此可以說是向太後的人。

此時曾布舉薦路昌衡開封府知府即照顧了向太後,又考慮到了新帝趙

佶,同時路昌衡年老昏聵,任雜事如此繁多的開封府知府必然會依仗手下官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開封府推判官就是知府的佐貳,曾布舉薦李三堅任開封府節度推官一職,就使得李三堅成為了路昌衡需倚重的四名推判官之一,必將會得到重用,同時也將趙佶的心腹臣僚安排到了關鍵位置之上。

最令人暗歎的是,曾布的舉薦表面之上看起來是再平常不過了,不要說新科狀元可得此官職,就連一般的進士及第也有可能得到這個官職的。

曾布的舉薦照顧到了各方面之人,自然就很快透過了,其後就是榜眼、探花、三百餘名新科進士的官職安排了。

此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

“髒,真髒!”散朝之後,趙佶久久不肯離開垂拱殿,用力抹了一把御案後說道。

金碧輝煌、偌大的垂拱殿只剩下趙佶與數名內侍,顯得異常冷清,空蕩蕩的。

梁師成等數名內侍聞言慌忙看了看御案,只見御案哪裡有灰塵?御案被擦得乾乾淨淨的,就像一面鏡子似的,明亮得能照出人影來,就連蒼蠅等蚊蠅都無法站得住腳。

可皇上趙佶此時忽出此言,必有其他的意思,梁師成結合今日垂拱殿發生的事情,豈能猜不出趙佶所指何人?

於是梁師成低聲對趙佶說道:“官家勿憂,奴婢有辦法。”

“哦?你有何辦法?”趙佶看了一眼梁師成,詫異的問得。

趙佶心中煩躁異常,主要就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當然就是當朝宰相章惇,趙佶遲遲找不到罷免章惇的理由。第二個原因就是向太後。

朝中大小事務都需經過向太後,都要得到向太後的首肯,試問這個皇帝做起來還有什麼意思?有的時候甚至還不如做郡王之時來的逍遙自在。

“官家,山陵使。”梁師成輕輕的答道。

“山陵使?”趙佶喃喃自語道。

何謂山陵使?就是皇帝或宮中重要人物駕崩,其葬地謂之山陵,掌喪葬之事的大臣謂之山陵使。

一般來說,掌喪葬之事的共有五名大臣,分別是山陵使、禮儀使、儀仗使、鹵簿使和橋道頓遞使,謂之“五使”,其中山陵使是總負責喪葬之事的,一般來說是由宰相兼任的。

宮中喪葬之事是容不得出半點馬虎,不能夠出半點事故的,因此山陵使責任重大,事必躬親,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

山陵畢,山陵使都會得到重賞的,或加官進爵,或給錢賜物,至少都會得到皇帝下詔慰問的。

但這些必有有個前提,那就是山陵之事必須是順順利利,辦的是妥妥當當的。

若山陵之事出了任何差錯,那麼山陵使就不是山陵使了,而被謂之“兇相”。

山陵使為治喪而設,其本身就是“兇相”,但“兇相”主要是指山陵之事兇險莫測,不能有半點差池。

同時宋人認為山陵使極不吉利,若山陵之事畢,而擔任山陵使的大臣不辭官的話,會給當今皇上帶來凶兆。

因此朝中

大臣特別是宰、執,無人願意充作山陵使,完全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官職,稍有不慎還會身敗名裂。

山陵之事完美結束,你得辭官,否則一旦皇帝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怪罪於山陵使,最起碼會使御史言官們有了彈劾的理由。

山陵之事稍有差池,山陵使當然會受到懲罰,此時罷官都是輕的,一般都是流放三千裡,將你丟到荒僻之地去“享受”大自然的風光。

不得不說,梁師成此計極為毒辣,毒辣得使人無法擺脫。

“傳旨,詔曾布進宮。”趙佶考慮良久之後對梁師成說道。

罷免一名當朝宰相,可不能僅聽一名閹人之言,必須考慮仔細,不能有任何遺漏之處。

趙佶剛剛坐上皇位剛剛兩個多月,且還年輕,對於朝廷政事是一知半解的,同時無法完全駕馭眾臣。

趙佶對此心中是異常清醒的。

此時需邊問邊學,學習如何治理國政,而目前來講,最好的老師就是曾布了。

曾布老成持重,又是英宗、神宗、趙煦三朝老臣了,同時又有定策之功,因此趙佶首先想到的就是曾布。

。。。。。。。。

“官家,當無為而治。”在趙佶問起之時,曾布坦然說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漢之景帝,輕徭薄賦、掃除煩苛、與民休息,始有‘文景之治’,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趙佶聞言連連點頭道:“卿認為無為而治的關鍵在哪裡?”

“官家,在於人,官家用人得當,即事半功倍。”曾布答道。

“嗯,卿認為黃履如何?”趙佶又問道。

曾布聞言心中暗喜。

黃履何人?嘉祐元年進士及第,初親善於宰相蔡確和章惇,先後彈劾司馬光廢改熙寧新法,指斥呂大防、劉摯、梁燾等元佑黨人。

後章惇請立貴妃劉氏為後,言官鄒浩上書反對,鄒浩隨後被章惇貶黜,黃履為鄒浩鳴不平,即被貶至毫州玩去了。

此事說到底就是爭權奪利的結果。

此時趙佶忽然問起黃履,就有了起復黃履的意思,而起復黃履,當然就有了貶黜章惇之意,曾布也因此暗暗歡喜。

看來陛下真的想下手除去章惇了,曾布心中暗道。

“官家,黃履是為鄒浩之事而被貶黜。”曾布隨後答道。

“鄒浩?鄒浩此人如何?”趙佶又問道。

“忠直秉公,不徇私情,章惇獨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其不忠侵上之罪。”曾布答道。

“章惇。。。章惇。。。”趙佶聞言喃喃自語道。

“官家,臣欲實言相告,臣伏乞陛下恕臣之罪。”曾布隨後說道。

“卿有話請講。”趙佶溫言說道。

。。。。。。。

數月後,趙佶下旨召回黃履、鄒浩,同時趙佶又起復了宋名相韓琦之子韓忠彥。

此為後話,暫且不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