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堅、蔡絨雪鑽入的洞穴乃是個死穴或者說是沒有出口的洞穴。

洞中共有三條道路,一直走到底卻是殊途同歸,又回到了原點,也就是骷髏所在的洞室,三條道路均是死路。

“苦也!”李三堅舉著將要燃盡的第三根“骨頭火把”與蔡絨雪又走回到了骷髏之前,看著骷髏叫苦不迭。

“蔡姑娘,看來我等將死在此地了,若干年之後,也要化作兩具枯骨,與前輩作伴了。”李三堅說罷轉頭仔盯著蔡絨雪苦笑道。

“你看我做什麼呀?”李三堅的眼睛幾乎在蔡絨雪的身上轉了一圈,將蔡絨雪看得是莫名其妙的。

“小生在想。”李三堅苦中作樂的說道:“若干年之後,後人會在此洞穴發現三具枯骨,一具殘缺不全,卻是前輩之骨。一具奇醜無比,乃是在下陋骨,姑娘的枯骨應當秀美無比,就是不知是否有人會用我等之骨點燃照明?”

“噗呲!”蔡絨雪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你。。。你真是的,枯骨哪裡有醜陋與秀美之分啊?”

“非也”李三堅搖頭道:“骨乃人之本,肉乃人之表也,無美之本,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何能有美之表?粗鄙陋骨如何能生出秀美之肉?”

呸!胡說八道,蔡絨雪紅著臉再也不敢接李三堅的話了,他簡直是越說越露骨了。

不過好在此地只有李三堅、蔡絨雪二人,沒有第三人,才使蔡絨雪感到不至於那麼難堪,蔡絨雪想到此處,又感到一陣悲苦一陣欣喜,悲苦的是將要喪命於此,欣喜的是此地距離自己孃親的墓地並不遠,也算是與孃親葬在一起了,當然也搭上了李三堅。。。

“蔡姑娘,我等就於此地安葬前輩遺骨如何?”李三堅見蔡絨雪不搭理自己,感到有些無趣,於是說道。

“嗯,正該如此。”蔡絨雪點頭應道。

李三堅隨後走到洞室骷髏面前又是恭恭敬敬的施禮道:“借用前輩仙骨引路,仍是無法脫困,在下是萬般悔恨,萬般愧疚,是悔不當初也。為了彌補在下過失,在下就暫在此處安葬前輩。待他日有機會脫困,定當另尋寶地,安葬前輩,望前輩恕罪一二。不過前輩也應知足了,前輩仙骨有人安葬,在下陋骨是否有人收拾,尚未可知也!”

蔡絨雪聞言簡直是哭笑不得的,你要埋骨,那麼埋就是了,囉裡囉嗦的說個沒完沒了的,他哪裡有那麼多的話啊?

從前怎麼沒發現他原來是個話癆?蔡絨雪心中暗道。

蔡絨雪心中不屑,卻還是恭恭敬敬的向著骷髏福了一福。

李三堅施禮、囉嗦畢,就走上前抱著單腿無臂骷髏,打算放倒在地,然後挖一深坑,將他埋葬。

“怎麼回事?”李三堅在搬動“前輩”枯骨之時,忽然發現單腿始終於地面連在一起,無法搬動。

於是李三堅舉著“骨頭火把”照了照後發現,“前輩”的右腿骨之上綁著一條鐵索,鐵索一端捆在骨頭之上,

另一端卻延伸至地下。

“有東西?”李三堅將“前輩”放下,讓他繼續靠在洞壁之上,撅著屁股摸索著鐵索,使勁扯了扯,見鐵索仍是無法脫離地面,於是對蔡絨雪說道:“勞駕,再借刀子用用。”

蔡絨雪聞言將“斷玉”遞給了李三堅。

“這是什麼東西?”李三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鐵索連線之物挖了出來,拿在手上仔細觀察,此物是個鐵盒子,黑黝黝的,上面佈滿了鐵鏽、沾滿了泥土,鐵盒子表面還刻滿了古怪的花紋。

“開啟看看不就瞭然了?”蔡絨雪此時忽然有些奇怪,臉色忽白忽紅的,神情是怪異之極,不過李三堅並未注意,李三堅的注意力全在鐵盒子上去了。

李三堅點頭稱是,用削鐵如泥的“斷玉”很快就撬開了鐵盒的蓋子,只見裡面裝的一張羊皮紙和一本看起來是異常陳舊的書籍。

“這是何意?”李三堅拿起羊皮紙是東看西看,連背面都看過了,也看不出是什麼意思,不知道是哪裡的文字,不過李三堅可以肯定的是決不是漢字。

“這似乎是壯語?”蔡絨雪探頭看了看後說道。

“哦?你看得懂?”李三堅聞言將羊皮筏遞給了蔡絨雪。

“嗯,奴家從前在一本古籍之上似乎見到過這些文字。”蔡絨雪接過羊皮紙,看了看之後念道:“餘縱橫天下數載,破邕州,立國‘大南國’。後沿鬱江揮師東進,擊破宋軍無數,破龔州、封州、康州、端州等無數州府,所過如破竹,如摧枯,如拉朽,連斃宋張忠、蔣偕等名將,斬殺宋軍將數十員,宋軍無不望風披靡,縱橫天下如斯,無不快哉!廣州堅城難下,餘惜敗於此,揮師折返邕州。。。歸仁鋪之役,黥面賊詭計擊破我軍,吾大業難成,惜哉!痛哉!餘臨死之際,留劍、書於此,後有人得之,即為吾徒,可持此劍、書,號吾舊部,報宋誅吾家人之血仇,吾在天泣血拜之。智高絕筆!”

“智高?黥面賊?何人也?”李三堅聽蔡絨雪唸完後詫異的問道。

“儂智高?”蔡絨雪聞言驚呼道。

“儂智高?他是何人?這個前輩就是儂智高嗎?”李三堅聞言看著已經殘缺不全的儂智高遺骨納悶的問道。

“儂智高是個僮人,他是個反賊。。。,他的事情還得從皇佑五年說起。”蔡絨雪隨後將發生在數十年前的儂智高舉兵攻打宋廣南之地的事情說了一遍。

儂智高是廣南西路安德州人氏,皇佑四年四月,儂智高舉兵反宋,五月,破邕州,立國大南國,年號啟歷,數敗朝廷征剿之兵。次年正月,儂智高敗於狄青,後流亡他處,不知所終。

“原來如此。”李三堅聽完之後點頭道:“黥面賊又是何人?”

黥面賊率軍擊破、剿滅了數敗宋軍的叛軍,那麼此人本事一定不小,李三堅心中暗道。

“什麼黥面賊,那麼難聽。”蔡絨雪聞言白了李三堅一眼道:“他是仁宗朝武襄公狄青。”

“狄青?”李三堅聞言頓時大吃一驚,連連問道:“夜襲崑崙關的狄青?他為何被稱作黥面賊啊?”

別人李三堅也許不知道,可狄青之名李三堅豈能不知道?夜襲崑崙關都有戲曲了,萬世傳唱,李三堅以往都看過這部戲。

“你說吶?”蔡絨雪此時不知道怎麼回事,神情越來越怪異之極,說話都有些不耐煩了:“我朝入軍伍之人都會黥面的,黥面賊是反賊們稱呼的。”

李三堅此時也注意到了蔡絨雪的怪異神情,同時也注意到了她的說話不耐煩的語氣,李三堅也感到莫名其妙的,為何一向靦腆的蔡絨雪忽然之間會變得如此這般模樣?

“哦?這樣啊。”李三堅隨後點頭道:“這本書又是什麼書啊?封皮之上寫著什麼啊?”

李三堅說完將鐵盒之中的古籍遞給了蔡絨雪。

“此為篆書而已。”蔡絨雪接過古籍看了一眼,馬上又丟還給了李三堅後說道:“上面寫著《鬼谷子兵法十三篇》”

“蔡姑娘果然見識廣博。”李三堅接過《鬼谷子兵法十三篇》後笑道。

若是一名統軍將領或者研究兵法的學者,看到這本書,定是欣喜若狂,高興得幾天幾夜都睡不著覺,定是如獲珍寶,甚至寶藏也根本無法與其相比,可李三堅卻不當回事。

李三堅又不是軍伍之人,修習兵法又有何用?同時儂智高遺書之上上讓得到這本書之人繼承他的遺志?然後起兵造反?

這如何使得?李三堅心中暗道,造反可是要抄家砍腦袋的,李三堅哪裡有膽量為此事?有膽量李三堅也不會幹的,實力相差如此懸殊,造反?造反與送死無異。

“書、劍?劍哪裡去了?”李三堅想到此處,忽然想起儂智高還留下一柄劍,定是不凡之物,李三堅心中暗道,弄回去送給自己的乖師侄姚輿還是蠻不錯的。

李三堅隨後又蹲下身子,用手摸了摸剛才挖鐵盒子留下的深坑,忽然摸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

“這就是了。”李三堅摸到劍柄,用力將劍刃從劍鞘之中抽了出來。

劍光閃爍,頓時將山洞照亮了不少。

“好劍!”李三堅不由得讚道。

此劍長三尺三寸,上有八方面,劍刃如霜雪,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劍刃之上還隱隱約約的閃爍著紫氣紅光,使李三堅愛不釋手的。

“吳王劍?”蔡絨雪看清楚劍上的字後又驚呼道:“你。。。你怎麼將其拔出來了?”

“啊?為何不能拔出來?使點勁就拔出來了啊!”李三堅聞言疑惑的問道。

“吳王劍是擇主而侍的,你。。。你怎麼?”蔡絨雪驚異的問道。

“哦?是嗎?不會吧?”李三堅將劍鞘之上的掛鉤掛在了自己腰帶之上,隨後拍了拍“吳王劍”笑問道:“怎樣?威風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回答李三堅的是蔡絨雪的又一個白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