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製作的麵點是魯省傳統的地方特色美食——鄒平的紙皮包子。”

楊振興首先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要做的麵點。

紙皮包子是鄒平縣明集鎮高家世代傳承的一款麵食,距今已經有三百年的歷史。

當年清‘乾-自封明君-愛收贗品-公費旅遊-隆’辦‘千叟宴’的時候,宴席上就出現過紙皮包子。

既然官方認定楊振興首先是魯菜廚師,過來接受考評自然要做魯菜麵點。

大概的介紹完,他舉手示意自己已經準備好,倒計時也立刻開始。

製作紙皮包子,最關鍵的非麵皮莫屬。

因為真正的紙皮包子,要用15克的麵皮,旋上越六倍重量90克的餡料。

還要讓麵皮不破損,晶瑩剔透,要求做熟後可以把所有內容餡料一覽無餘。

正是因為成菜可以肉眼清晰的分別出內餡,所以才會被稱為紙皮包子。

傳統的紙皮包子,麵皮是用當地生長的長山細毛山藥來和面,才能做出薄如蟬翼的麵皮。

這道菜楊振興是當初在泉城,跟著魯菜泰斗崔義清崔師傅學來的。

學到這道麵點當初也十分湊巧。

正好是中午營業快要結束的時候,大家都準備休息了,突然店裡來了一個中年人。

說自己是鄒平人,到濟南工作多年,一直很想念家鄉的這道美食。

久聞崔師傅是魯菜泰斗,廚藝精湛,掌握的魯菜數不勝數,就慕名而來,希望能在崔師傅這裡吃到紙皮包子。

這道麵點崔師傅作為魯省特級廚師特別講師和評審,自然是會做的,就一口答應下來。

楊振興也有幸在旁邊跟崔師傅學會了這道美食。

經過崔師傅改良,和麵的時候已經不需要細毛山藥粉,楊振興選擇的是中筋麵粉。

為了讓麵皮有韌性、做熟後透亮,楊振興分別加入鹽和雞蛋清,用山藥粉衝的水來和面,準備用山藥粉特有的粘性把面揉起來。

接下來楊振興兩隻手用推拉的手法,一推一拉開始揉麵。

想要麵皮擀的薄,這裡就要看廚師本身的功力深淺。

區別於普通揉麵後需要稍微餳面,讓麵糰表面的毛糙餳得光滑。

製作紙皮包子要求廚師必須不停的揉麵,中間不能有停頓,也不存在餳面的步驟,要直接把麵糰揉到光亮通透、表面光滑為止。

所以說這道工序十分考驗廚師功力,可不僅僅是下力氣揉麵就能做到的,在手法上有許多講究和技巧。

在準備正式和麵之前,楊振興先用碗泡了一小把粉條和木耳。

然後把韭菜切碎,將一塊老豆腐切成蠶豆大小的丁,胡蘿蔔切成一指節長的細條,在碗裡打了幾顆雞蛋打成蛋液。

把雞蛋上鍋製作成蛋皮後切碎,將泡好的粉條和木耳也瀝乾水分切成細條和小塊。

取來一個大盆,把所有材料放進盆裡,加鹽和高湯攪拌,製作成餡料。

紙皮包子餡料的選擇上多種多樣,可以說是極為豐富。

或者說餃子和一般大包子能有什麼餡兒的,紙皮包子同樣能有什麼餡兒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素的、葷的、野菜的、海鮮的,甚至一般比如辣椒炒肉之類的菜,也可以作為餡料拿來包包子。

楊振興是自己一個人製作,如果用肉的話,還得提前醃製炒熟才能入餡。

接下來揉麵需要花費不短時間,顯然不能兼顧,麵皮擀好後要直接開始包包子,那時候再調餡時間上就晚了。

所以他選擇了最簡單也是最省事的素餡。

把做好的餡料放在一邊入味,讓蔬菜在鹽的作用下出水,防止包進麵皮裡,在製作時因為出水導致麵皮破損。

從這幾點上也能看出,製作餡料是麵皮包子製作過程中的第二個難點。

然後楊振興才開始了漫長的揉麵過程。

製作時間要求是九十分鍾,他花費了半個多小時接近四十分鍾的時間,全都拿來揉麵。

揉到最後整個人滿頭大汗,後背都溼透了,胳膊也累的不行。

不過他的辛苦得到了回報,麵糰揉的十分成功,光滑的跟餳過的麵糰一樣。

看上去像是在製作乳酪過程中,牛奶剛凝固時那種果凍一般滑潤光亮潔白的樣子。

把臉上和脖子上的汗水洗乾淨,用毛巾擦乾後,楊振興先從旁邊自己帶來的包裡拿出一套乾淨的廚師服。

等把溼了的衣服換下來,才再次洗手開始擀麵皮包餡。

現場沒有後廚裡用來稱面劑子重量的小秤。

所以面劑子的大小,完全要楊振興憑經驗和感覺來揪。

一塊臉大小的麵糰均等的揪了二十個劑子,撒上幹麵粉,接下來楊振興用擀麵杖開始擀麵皮。

花費了那麼長時間揉出來的面,擀薄之後麵皮可以透光。

而且用手輕輕往兩邊拉扯也不容易拉斷,,鬆手後麵皮也會明顯收縮,可以直接觀察到面的延展性和彈性。

這說明麵皮達到了柔韌、通透和有彈性的要求。

隨後楊振興用小竹抿子往麵皮裡旋了嬰兒拳頭一般大小的餡料,撐得麵皮鼓鼓囊囊的。

但麵皮十分輕鬆的承受住了餡料的重量,沒有絲毫破損的意思。

快速捏好褶子,一半的紙皮包子楊振興放在了鋪上籠布的蒸屜上,另一半放在案板上。

他準備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烹製。

上蒸屜蒸是最常見的蒸包子形式,而另一半,選擇用滬市生煎包的方式進行烹製。

開中火燒水,在鍋裡放上蒸屜。

楊振興拿來一個平底鍋,在鍋底刷滿油以後,直接把案板上的另一半包子整齊碼在鍋底。

等觀察到鍋裡包子周圍的油開始起泡,已經進入煎的過程。

他迅速用幹澱粉調了一碗稀疏的澱粉水,然後倒在鍋裡,讓澱粉水鋪滿鍋底,蓋上蓋子後開始生煎。

蒸屜因為蓋著蓋子,觀察不到裡面的變化。

但是蓋著玻璃鍋蓋的平底鍋,可以清晰地看到鍋裡的包子麵皮迅速變得透明,裡面各種顏色的餡料也逐漸透過麵皮顯露出來。

因為麵皮較薄,裡面又是素餡,所以加蓋煎了五六分鍾以後,生煎做法就已經做熟可以出鍋。

掀開鍋蓋的那一剎那,包子底部是金黃的脆皮,包子本身則晶瑩剔透,一看就讓人十分有食慾。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