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做出了決定,楊振興很快鎮定下來,開始思考六道參賽作品的製作。

隨著倒計時結束,提示比賽正式開始的蜂鳴聲想起。

楊振興開始和大屏幕上新一輪的倒計時一起,行動起來。

按照腦海裡的菜譜,楊振興分門別類把所有食材進行統一處理。

這是他之前進行訓練時,侯德成專門讓他大量練習的內容。

其實跟家裡面做菜一樣,首先把要做的菜的原料都先整理好之後。

做菜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順序,一樣一樣的製作出來。

不需要做好一道菜後,再轉過頭來處理下一道菜的配料。

跟這個道理不同的是,楊振興要處理的配料,不管從哪裡方面來講,要比一般做菜時的配料處理的要更加精細。

不管從改刀還是加工上,一點兒馬虎都不能有。

舉個栗子來說,就好比把黃瓜改蓑衣刀。

製作十人份最少要處理十根黃瓜。

哪怕是刀工再熟練的廚師,也很難做到十根黃瓜都可以完美的改好刀。

更不要說在有規定時限的比賽過程中,不僅要保證處理的成功率,還要保證速度夠快,不浪費珍貴的時間。

除此之外,中餐廚師,尤其是楊振興,要比其他西餐廚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準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因為中餐裡大部分菜都需要用到高湯。

尤其是楊振興,更是如此。

本來早年間楊家就以高湯在京城站穩腳跟,楊振興不管學習什麼菜系。

都因為小時候跟著爺爺學家裡魯菜的影響,只用高湯進行調味,從不用味精之類的調料。

雖然比賽規則不允許參賽廚師帶著其他食材甚至調料入場。

可是要給楊振興食材,他光用蔬菜就能製作出不遜色傳統吊湯的高湯。

這些,全都是家族留下的制湯秘籍所帶來的的能力。

而且走南闖北這麼多年,學習了其他菜系的同時,楊振興也見識到了不少國外菜式。

從霓虹和南棒子等東亞、東南亞國家的菜式中。

他學習借鑑了更多的制湯技巧。

像是幾個月前在港島參加比賽所用的貝殼高湯。

就是他結合國內海鮮高湯的基礎上,融合霓虹料理的制湯方式,最終融合研究出來的新的高湯技巧。

眼下,楊振興就使用了剃掉肉的鱈魚。

在處理其他材料之前,就用魚骨開始熬製高湯了。

前菜,楊振興準備做一道借鑑粵菜‘大良炒牛奶’衍生出來的菜品。

這道菜楊振興起名為‘炒鮮奶’。

不同於‘大良炒牛奶’的制作方法,楊振興使用軟炒的技巧進行製作。

炒是最常見的烹調技法,國內外都有大量使用。

其中又細分成好幾個不同的型別。

簡單講有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幹炒、抓炒、軟炒等。

所謂軟炒最關鍵的在於火候更細緻的把控。

要邊炒邊緩緩使油溫增加。

一般都是先下主料,等炒到油溫九成熱的時候出鍋,再下配料。

等配料快熟了之後,再次投入主料,最後調味顛勺出鍋。

這道菜主料是牛奶,但楊振興在其中加入了切成細小塊兒的鱈魚肉,這樣也不會有人說他沒有使用賽會指定的主料進行烹飪。

在牛奶中加入雞蛋清,然後放入鱈魚塊兒和用來增色的彩椒末。

用鹽、胡椒粉、水澱粉攪拌均勻後,下入潤好的三成熱油鍋裡軟炒。

這一功夫十分需要耐心,因為要不斷用鏟子輕輕推動,防止糊鍋,也讓牛奶快速由稀變稠。

不過為了防止糊鍋,在準備材料的時候還需要多加一個保險。

那就是在雞蛋清混入牛奶之前,要先攪打均勻再放。

水澱粉也是沉澱後倒掉上面多餘的水分,用下面沉底的部分。

這裡還需要注意倒入的量,寧願少倒也不可能多倒。

因為倒多了不光會糊鍋,做出來的成品也會發黏糊嘴。

等鍋中牛奶變稠,說明已經炒熟。

至於鱈魚肉和彩椒末,都是十分容易熟的食材,不需要擔心沒有熟透。

炒好後,楊振興把牛奶倒在鋪滿提前煮熟的金針菇上,成山形,這道菜就算完成了。

因為是比賽作品,在擺盤上楊振興也下了一番功夫。

他選用長條形的盤子。

一頭是做好的炒牛奶,另一頭則用少許蔥絲、彩椒絲和煮熟的金針菇混在一起作為裝飾。

這些裝飾都是可以直接吃的。

如果評委好奇心重的話,那麼可以知道在吃完炒牛奶後再吃這些裝飾,還能起到清口的作用。

做完前菜,時間不多不少比規定的一百六十分鐘出前菜少了五分鐘。

等旁邊的裁判把菜端到評委室,正好卡在一百六十分鐘上。

這是在張文海和侯德成訓練下,近半個月的時間楊振興練出來的主要成果之一。

第一道菜送出去,就意味著接下來的時間裡,每五分鐘就要繼續出一道菜。

楊振興不敢耽擱,在裁判端走前菜後,立刻扭頭開始準備第二道湯菜。

湯菜可以說是這次比賽,楊振興最下功夫準備的一道菜。

他剛才在準備的時候,一共改刀了十塊豆腐,把豆腐切成了菊花球的形狀。

前面準備的時間長,就意味著只需要在放著豆腐的碗裡倒入熬煮的魚骨高湯,就可以直接出菜。

但是楊振興不打算剛上了前菜就立馬把湯菜也出去。

節省下來的這幾分鐘時間裡,他開始著手準備第一道要出的熱菜。

這道菜也恰好是楊振興之前在自己兩位師父的考驗裡,創新出來的一道菜。

那就是根據傳統中餐蒜香的調味,製作出來的蒜香鱈魚。

賽場上,楊振興和幾位國內廚師不同於其他國家廚師的烹飪技巧。

吸引了大批遊客的駐足觀看。

尤其是那幾位川菜廚師面前,大家一邊忍受著辣味帶來的刺激,一邊又驚歎與各種川菜小炒和幹煸等技法。

看著其他廚師不是煎、烤、煮、炸,就是焗、燴、燉、燜。

無疑動作花哨的中式顛鍋等烹調技法更吸引遊客的眼球。

一時間,中餐廚師成為了賽場裡眾人矚目的焦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