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成拿著筆在本子上寫寫畫畫。

同時嘴上說道:“在國外,不論是法蘭西、意呆利還是英吉利,他們製作的食物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

楊振興趕忙問道:“侯老師,您說的特點是?”

侯德成沒在意楊振興突然的提問,繼續說道:“你先聽我說完。

歐羅巴大陸資源一向貧瘠,人口又非常多,所以他們那邊吃的東西大多是熱量很高的食物。

這就導致了每一餐,他們製作的食物都很少,尤其是貴族階層吃飯,一盤子基本沒多少東西。

更多的還是依靠麵包來填飽肚子。

這一習慣隨著歐羅巴人逐漸成為世界中心後,成為他們證明身份地位的標誌並一直延續至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振興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他是去過法蘭西親身體會過侯德成說的這種情況。

不管是一開始沒錢,四處在咖啡館吃飯,還是駐法大使請他們吃正宗法餐。

似乎量都很少,更多的主要依靠麵包。

而且楊振興也不是沒體驗過吃個飯還要用麵包去擦盤子沾湯吃。

如果不是吃麵包,光憑一盤子裡那一丁點兒的菜,可吃不飽。

反倒是阿美利加那邊,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光吃肉就能吃飽,麵包只是輔助作用。

外面那些大牛排,都是阿美利加的飲食文化。

歐羅巴那邊吃牛排,頂多只有巴掌大小。

當然平民老百姓還是比較樸素的,日常吃飯的量都比較正常。

侯德成看到楊振興和張文海都輕輕點頭,他接著說道:“咱們中餐自古就講究一個實在和量大。

不管是宮廷飲食還是民間食物,擺盤裝飾再花哨,量從來都不會少。

去參加比賽,又不是讓人填飽肚子。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學歐羅巴那邊,透過精簡飯菜的量,來縮短烹飪時間呢?

而且菜量縮小,也有利於咱們擺盤裝飾更加華麗,吸引評委的眼球。”

張文海一拍巴掌,大笑著說道:“對啊!咱們也可以借鑑西餐的形式,融入到中餐風格裡面。

尤其是一道菜做出來,原先一盤的量,分餐成幾人份,這樣效率一下子就提上來了。”

侯德成點點頭,笑著說道:“張師傅說的很對。

我所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把咱們中餐改成西方習慣的分餐制。

只需要不去做像是整魚、整雞這類保持食材完整的菜式,這個想法完全可以實現。”

楊振興腦子裡瞬間轉過彎來。

他突然想到了之前自己師父訓練自己製作創新菜時,潘英俊所說的話。

當時潘英俊就跟楊振興說過,他的那些創新菜,又不少完全可以做成西餐樣式。

後來店裡還根據潘英俊的提議,開設主營這種新潮菜式餐廳的計劃。

像楊振興製作的吉利炸蘿蔔球等創新菜。

不需要全都裝在一個盤子裡,可以透過分餐的形式,有幾個人就分成幾人份,讓菜品變得更加簡潔精緻。

想到這裡,楊振興感到十分激動。

“侯老師,您真不愧是名滿京城的大老師!居然能想到這一點!”

好話人人都愛聽,侯德成也不例外,他臉上掛滿了滿意的表情。

不過接著侯德成看著楊振興,有些擔憂的問道:“這個想法好是好,就是需要考驗廚師的能力。

振興,不知道你是否能夠適應這樣的方式,最好是改良傳統菜。

甚至是創新出一些符合這個想法的新菜式?”

楊振興挺起胸膛,昂著頭拍了拍,自信的說道:“侯老師,這點兒您大可放心!

頭年開始,我的師父就已經指導我創新菜式方面的知識,並且創新了不少菜出來。

如果您不放心,我可以做幾道讓您檢查檢查,看看能否符合您的想法。”

“好!”

侯德成表情十分激動,說道:“沒想到你居然給我帶來這麼大的驚喜!

那麼你就製作幾道你創新的菜式出來,我和張師傅看看能否行得通!”

張文海看著楊振興,也十分高興。

他沒想到幾年前跟自己學過幾手本事的楊振興,成長速度居然這麼快。

才幾年沒見,居然已經能夠走到這一步。

不是沒有廚師透過融合西餐的各方面,創造出中西結合的新式中餐。

但楊振興小小年紀就可以做到這一點,確實給人帶來極大的驚喜。

三個人說幹就幹。

接下來楊振興分別製作了幾道自己創新的菜式出來。

包括早年創新的黑白牛肉骰子,也一併展示給兩位師傅看。

看到完成度這麼高,又符合西餐分餐制的菜式,尤其還是楊振興自己創新的菜。

兩位老師傅心裡更加驚喜和自信,興沖沖的開始修改他們制定的訓練計劃。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三個人幾乎快要住在文泉春的廚房裡。

不停的嘗試和練習新的想法和新的菜式。

雖然需要很多創新菜,但楊振興一點兒也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壓力。

如果只有他一人的話,難度可能會非常打。

但是有兩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一邊,三人集思廣益,想出了非常多的點子。

楊振興第一次感受到‘眾人拾柴貨高’的滋味。

他想起了曾經師父教導過他的內容,創新一道菜的思路裡就有大家互相合作這個辦法。

利用眾人的智慧,一群人進行思維碰撞,就能獲得智力增值,產生創新想法。

楊振興心裡也多了一些想法。

他打算等這次比賽結束以後,回國就在文泉春成立跟京城飯店等大飯店都有的菜點研究小組。

利用整個後廚的力量,不斷更新、完善、改良、創造出更多全新的菜式。

訓練進展的十分順利,取得的成效也越來越明顯。

不光三個人激動和高興。

時刻都在關注楊振興訓練進展的姜會長等全國烹協的領導和相關人員,也感到十分欣喜。

楊振興可是他們協會重點推薦的廚師。

從港島回來後就逐漸開始利用各種資源把楊振興往上推。

楊振興表現的越好,就證明他們的眼光和決定越正確。

如果這次比賽,楊振興可以取得完美的表現和成績,協會也會跟著揚眉吐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