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呂志義完全沒有什麼好驚訝的。

之前學習魯菜時間花費長,現在學習蘇菜好像開了掛一樣跟喝湯般輕鬆。

完全是因為魯菜的學習給楊振興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

雖然各大菜系之間各具特色,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

歸根結底,大家都是從歷史傳統中走出來的文化,是同根同源的文化。

互相之間有太多的聯絡和相似的地方。

不能說一竅通百竅通,但是學會掌握,甚至初步精通了某一菜系,再學習其他菜系就會更加容易一些。

難的只在含義上的理解,和口味上的變化。

至於各類刀工、勺工等基本功,進一步的火候、調味的把握,都可以很快理解掌握。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廚師學習第一個菜系會花費很多的時間。

但是等學會之後,再學習其他的菜系,時間上會更快的原因。

因為基礎上的東西不需要再額外花時間去學習,只需要學會核心概念和菜譜就可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就好比現在楊振興學習蘇菜。

也只是在蘇菜特有的一部分內容上面有磕絆。

其他的火候等程式上根本沒有遇到任何難的地方,自然節省了大量時間。

呂志義吃驚於楊振興學習速度快,其實說白了是楊振興在烹飪上是真的有天賦。

只要學習這方面的內容,都能很快的理解掌握。

相比較其他人來說,顯得有些過分的突出罷了。

……

自從家裡老字號文泉春重新營業,到現在已經好幾年了。

剛開業的時候,楊振興花時間從水臺一步步幹到上灶,然後每天就是不停的練習。

中間突然參加了比賽後,基本上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比賽去參加。

雖然都取得了好成績,但說實話廚藝上的進步確實被耽擱了一些。

也就指著到很多老前輩那裡去學習後,靠著吸收老師傅們多年總結下來的經驗。

才沒有出現退步的情況,但是進步的幅度也沒說大到跟以前的程度一樣。

現在沒有其他事情干擾,也沒有任何比賽要參加,楊振興可以一門心思放在學習蘇菜上。

讓他再次感受到了多年前埋頭練習的感覺。

廚藝上的進步更是自己本人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出來。

而且,之前李啟貴等師傅的那種創新的感覺,楊振興似乎也在腦中隱隱有抓住的跡象。

比如他比較拿手的大燒魚。

魯菜的做法是燒完魚之後黃燜。

學習過蘇菜的一部分菜譜和概念之後,楊振興在原有基礎上又新增了蘇菜經常使用的荷葉。

讓這道菜又多了一股荷葉的清香,在原有的味道中多了一種清新的體驗。

雖然硬說創新有些太不要臉,但是不能否認楊振興對這道菜的改良或者說改進。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魯菜的四喜丸子,和蘇菜的獅子頭意思上沒有太大區別。

都是肉丸子。

但是從用料到做法上都有明顯的不同。

四喜丸子是紅燒菜,講究四個丸子一盤菜,寓意人生福祿壽喜四大喜事,屬於壓軸的吉祥菜。

獅子頭或者說葵花斬肉是一個丸子一盤,也有四到六個擺盤的。

四喜丸子主料五花肉、雞蛋、輔以蔥姜蒜花椒八角等調料。

獅子頭首先在肉上就比四喜丸子有講究。

要用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的餡子,中間除了蔥姜蒜,還會加馬蹄或者竹筍、蝦仁、蟹粉等食材一起攪拌做成丸子。

肉也要先切成石榴籽兒大小,再開始繼續用刀斬。

清蒸的多一個丸子裝在一個碗裡,裡面倒入高湯,配綠葉青菜。

紅燒就是四到六個雙數的丸子裝一盤,和魯菜一樣墊著西藍花或者小油菜裝飾。

結合兩種菜系的不同做法,楊振興把各自的有點綜合了起來。

在四喜丸子上加入了馬蹄之類的原料增加黏度和口感。

同樣在獅子頭裡融入了魯菜四喜丸子過油炸的操作,在吃的時候口感更加豐富。

稍微過一下油炸,也讓肉餡的汁水可以很好的鎖在丸子裡。

吃到嘴裡後更有滋味。

往大了說,這些可以說是創新,往小了說,說是小竅門小技巧也沒毛病。

但是能出現這樣的想法是最讓人感到開心的。

有想法有點子,總比腦子裡什麼都想不出來要好。

看到自己孫子不停的實驗各種從兩個菜系裡得到了想法,楊興盛等人也十分欣慰。

“你現在雖然沒法兒創新那些大菜,或者創造出全新的菜品,但是做任何事都是從基礎一點兒點兒做起來的。

繼續堅持思考,然後再去接觸學習更多的菜系,瞭解更多的知識。

相信只要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改良那些名菜,創新出自己獨創的菜品,也不是沒有可能。”

聽著自己爺爺的鼓勵,楊振興內心十分亢奮。

近年來他是受到了自己爺爺不少的表揚,但僅僅只有類似簡單的一句‘做的不錯’‘做的很好’這些。

像是這次鼓勵的話語,在楊振興的記憶裡,已經記不清上一次是什麼時候了。

或者說似乎根本就沒有上一次,這樣的誇獎是第一次出現。

看著自己孫子,楊興盛也是打心底裡高興。

認為楊家真的是苦盡甘來。

不但楊振興廚藝天賦和水平了得,還有一個學習優異、能考入名牌大學的楊玉婷。

真的是祖墳上冒青煙了,老天終於開眼降大任了。

在楊振興不停學習的同時,其實楊興盛也沒有閒著。

雖說最近店裡面為了鍛鍊孩子們,把所有工作都粗暴的推到他們身上。

他自己本人也不是經常再到店裡時刻操心。

所以一有時間,楊興盛就會到市裡面各種的書攤書店,去搜尋一些稀少甚至絕版的老菜譜。

為了以後楊振興可以透過這些老菜譜,瞭解更多過去的傳統菜譜。

結合現在所學的知識,來恢復或者改良這些傳統菜譜。

讓很多極少見甚至消失的菜品,可以再次重新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這樣做不是想讓楊振興弄出來這些菜放在店裡面賣,用來賺噱頭吸引客人。

更多的還是想讓自己孫子可以鍍一層金身。

一旦楊振興身上多了一層恢復傳統老菜、是為數不多可以製作消失老菜的金身。

那麼在烹飪界,就多了一個不會讓人小覷的身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