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報名費和參賽表格發回中烹之後,意味著距離比賽開始的時間所剩無幾。

楊振興也在這段時間開始了最後的衝擊準備。

十月十五日,京城數百名廚師齊聚位於京城北郊的華北廚藝樓。

華北廚藝樓是軍區的地方,但是因為這裡有十分大的室內烹飪場地,所以比賽就選在這裡舉行。

人群裡,楊振興跟李明仨人在四處打量。

這次不愧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比賽,參加的人數要比那年京城烹飪技能大賽多太多。

在人群裡,他們發現了不少上次比賽拿過獎的廚師。

其中就包括京城飯店的幾位個人和團體一等獎的選手。

上次拿了這麼好的名次,這次在隊伍裡反而沒有站在他們隊伍最前面的位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說明站在他們前面的那些廚師,不管是資歷還是水平,絕對都在這些人之上。

一想到即將要跟這麼多水平高超的廚師一決高下,幾個人的心都火熱起來。

雖然李明、楊紅兵和梁慶紅都因為沒有資格證書無緣參加第二階段比賽。

但是能在第一階段和其他高手同場競技,對他們也是難得的經驗和收穫。

這次比賽京城賽區分成漢菜和清真兩個大類。

到場的除了有剛成為中烹副會長的姜會長之外。

還有京城烹協的段會長、勞動保障的相關領導、京城市的領導幹部、清真教協會的領導。

姜會長是總裁判長,段會長是副總裁判。

剩下的領導則是裁判組成員。

除了各相關領導,這次還邀請了京城不少名廚到場進行評審工作。

熟悉的就有參加過第一屆大賽並奪得第三名的京城康樂餐館原副總經理,現技術經理常師傅;

豐澤園飯莊王師傅、京城飯店餐廳部高部長、京城飯店原副廚師長,現譚家菜廚師長的陳玉亮陳師傅等等。

最後還請來了一位重量級人物,那就是國家烹飪大師,高國祿高師傅。

高師傅在京城可以說是德高望重的名師,國內只要是四十歲往上的業界人士就沒不知道他的。

請來這麼多有名望、水平高的師傅,也說明了上面對這次比賽的重視程度。

看著臺上的大師們,他們無一例外全是特級廚師和國家名廚、烹飪大師。

楊振興的內心變得十分火熱,想要有一天也能到達跟大師們同樣的高度。

不光是楊振興這樣想,在場的所有參賽廚師看著大師們眼神全都是火熱的。

今天只是簡單的開幕儀式。

為了保證評審質量。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數百位參賽廚師將分組分批展開競技。

角逐為數不多的第二階段參賽資格。

楊振興一組四個人裡面,李明的學藝時間是最長的,但是冷拼上卻是楊紅兵略勝一籌。

所以兩道熱菜分別交給楊振興和李明負責。

楊紅兵則負責冷拼的製作。

至於梁慶紅,自然是負責兩道麵點的製作。

熱菜李明和楊振興選擇的比較保守,他們準備製作各自的拿手菜九轉大腸和醬爆雞丁。

這兩道菜並沒有嚴格的食用時間要求,出鍋一段時間後再品嚐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楊紅兵選擇的冷拼,是幾樣滷肉組合成的拼盤。

因為今年是雞年,所以他打算把拼盤拼成一隻雞的模樣,工作量是最大的。

麵點的選擇,梁慶紅結合當下的季節,準備製作一個石榴為原料的麵點和菊花造型麵點。

這兩道麵點前者是他跟楊振興在討論菜品的時候一起討論出來的。

後者則是他個人的想法和創意。

楊振興十歲就開始接觸面點,製作的大多是古書上記載的宮廷點心。

宮廷點心用料講究,造型精美,尤其以什麼造型吃起來什麼味道聞名。

比如花生酥,外形如花生,用料也是以花生醬和花生為主。

蘋果酥,跟蘋果一般,用白皮酥和蘋果醬製成。

製作石榴酥,首先要用榨出來的石榴汁和面,讓顏色上更接近石榴的顏色,同時還能帶有石榴的香氣。

然後把麵皮擀到手心大小,裡麵包上石榴籽,然後包裹加工成石榴形狀上鍋蒸。

菊花點心製作步驟相對簡單。

用油面製作成菊花形狀,下油鍋炸到金黃酥脆,出鍋控油擺盤即成。

楊振興四個人的隊伍沒有任何意外進入了第二階段的比賽。

當得知李明等人因為沒有資格證書被擋在比賽之外的時候,不少評委都感到了可惜。

京城烹協的段會長略微感慨的說道:“現在我們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在職業資格證書這一塊,要儘快讓更多廚師能有清晰的認識。”

姜會長也點頭說道:“雖說職業技校出身的廚師有很多,但更多的還是跟原來一樣野路子出身,一步步在飯店後廚打雜最後成為廚師。

我建議以後如果全國各地再有舉辦烹飪比賽時,一定要在報名要求上強調這一點。”

姜會長說的這個確實是一個眼下普遍的例子。

不是所有人廚師家裡都有意識或者說有資金提供,讓孩子去讀專門的烹飪學校。

更多的還是鄉下來的沒有文化的少年,在後廚打荷打雜。

一些手腳利索,聰明肯幹的被師傅看重,然後收為徒弟成為了廚師。

學成的留在飯店裡成為師傅,或者轉頭其他餐廳發展。

沒學成的學會了一招半式,回到老家自己開個小飯館或者去地方上的飯店也能憑手藝養家餬口。

雖然學會了手藝,但是沒有職業技能證書就意味著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

像是更現代的知識還有衛生等方面都沒有太多的認識和瞭解。

別的還好說,對食品衛生認識不足,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唉,還不知道外頭有多少跟李明他們一樣沒有資格的但有手藝的廚師,沒辦法來參加比賽。”

雖然很惋惜,但是李明仨人這次來,並不是毫無收穫。

他們從其他廚師的作品那裡,學習和借鑑到了很多,對他們很有幫助。

而且收穫最大的,居然是白案師傅梁慶紅。

因為他製作的兩道麵點,居然被某一位大師看重,想要收他作為徒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