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裡啪啦!”

吉時已到,看到客人都到齊了,楊興盛吩咐劉建業把鞭炮點著,邀請中烹的陳會長和京城烹協的段會長仨人一起,把牌匾上的紅布揭了下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周圍人的祝福聲中,文泉春位於煤市街的分店,正式開業。

不同於騾馬市大街的第一家店開業時楊興盛和幾位師弟到後廚給重要來賓做了一桌。

這次這個工作全都交給了楊紅兵和楊振興兩個新店的頭爐去負責。

原來楊興盛親自下廚除了沒人可用之外。

也有自家老字號時隔多年重開,不能讓人看低了水平的意思,才親自領自己師弟下廚。

經過幾年發展和人員培訓,楊紅兵實力比當年提高很多,楊振興也將自身水平磨練出來。

所以才會如此有信心放手。

而且也讓來的客人知道,新店後廚的頭爐師傅手藝水平如何,做一個宣傳。

透過品嚐這兩人的手藝,讓大家知道他們新店很有水平。

這次請來了不光有中烹和京城烹協的領導,周圍名店老字號的師傅,楊興盛也照例請來了。

比如熟悉的老字號豐澤園的王師傅,北面泰豐樓的大廚李啟貴李師傅,還有都一處的師傅和老店附近致美樓的師傅。

致美樓現今前門的店還沒開。

1980年致美樓在長椿街重新開業,後廚是當年的大師傅張守錫張師傅。

93年,致美樓正在比較尷尬的位置。

因為長椿街要拆遷,他們正合計著再搬到什麼地方去。

其實在94年,也就是明年,致美樓搬到了陶然亭公園北園斜對過,在那裡重新開張。

老字號裡面,位於西打磨廠的正陽樓老闆鄭永福也受邀前來。

現在正陽樓有些沒了當年八大樓的味道。

因為這位老闆去年接手飯莊之後,把飯莊進行了徹底的裝修改造,模仿起了進入國內沒多少年的洋快餐,開始做中式快餐。

這個法子在京城現在可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兒。

他也算是開創了國內中式快餐的先河。

看他外頭喊的名號就知道了,‘打造一流的中式快餐店’,以此叫板洋快餐。

楊振興等人在後廚開始忙活著開業後迎賓的第一桌菜。

店裡的包間裡,楊興盛陪著幾位領導和老師傅正在聊天。

“東興樓的曲師傅身體可還好?前些日子去邀請怹,說是身子骨不便。”

王師傅點了點頭,感慨的說道:“畢竟也是年紀大了,行動不如年輕的時候那麼利索,都老啦!”

陳會長哈哈一笑,說道:“您這麼大一小夥子怎麼還說自己老呢?我剛看您上樓梯‘噔噔’的相當有勁兒啊!”

“陳會長又拿我開玩笑!要真是小夥子那還好了呢!”

閒聊了幾句,跟第一次見面的幾位師傅經理熟悉過後,話題開始變得深入起來。

王師傅感慨的說道:“您家孫子可真是成長驚人!我還依稀記得您老店剛重開的時候,您孫子跟另一位小夥子比試刀工那稚嫩的身影。

一轉眼的功夫,這才多少日子?已經能站在了頭爐的位置,可真了不得!”

京城烹協的段會長也十分感慨的說:“可不是!前年比賽的時候我就覺得他進步十分快,真沒想到會這麼快,頭年不還在國外拿了大獎回來?”

作為當時比賽的引薦人,中烹的陳會長笑著喝了口茶。

雖然沒說話,但臉上的得意勁兒誰都能看出來。

楊興盛聽著眾人誇獎自己孫子,心裡高興,但嘴上卻說道:“您幾位太誇了,進步是有,但還遠遠不夠,想要跟在座的師傅們比,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聽了這話,所有師傅都點了點頭,沒有人說自謙的話。

不是他們目中無人或者喜歡聽恭維。

在座的哪一個不是已經從業三四十年以上的老師傅了?

可能最年輕的泰豐樓李師傅差點,到現在也就二十多年。

但人家能作為泰豐樓重新營業時的牽頭人就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更別說人家還在1986年第一次為國家捧回了國際烹飪大賽的金牌和獎盃。

正陽樓的鄭老闆看到話題似乎停了下來,打趣說道:“楊老闆,以後咱們都在前門開店,可就是競爭對手了,回頭您可要手下留情啊!”

“瞧您說的,應該是姆們請幾位手下留情才是。”

陳會長哈哈一笑,說道:“留情不留情的再說,做買賣還是得看真本事,不說這個了,我記得幾位之前多次說過店之間私下裡比試切磋交流的事情,不知道怎麼樣了?”

王師傅是在座資格最老的,首先由他說道:“這些年一直在推進,但是困難比較多,後廚本來就是各家吃飯的依仗,很多都是商業機密,不好處理。”

京城烹協的段會長也說道:“王師傅說的不錯,我們協會也一直在協調推動這件事,打算先從一些最基本最常見的菜上開始著手。

等到後期條件成熟,再逐漸嘗試更深入的交流那些大菜、名菜。”

幾個人正喝茶吃著小點心聊天,這時候服務員敲門,開始往桌子上上冷盤。

冷盤種類不算太多,只有六道。

分別是最常見的涼拌海蜇、皮蛋、醬牛肉、雞絲拉皮、爆炒三果和芥末白菜墩。

整體來說量不大,像他們一桌子八個人可以很輕鬆的吃完,還能起到開胃效果。

隨後是各類熱菜,上了兩道之後今天第一道爆三樣也正式登場。

這道楊振興的拿手菜作為第一個招牌菜上桌,足以說明新店和楊振興的信心,還有未來這家店要展現出來的姿態。

等到糖醋黃河鯉魚上桌之後,李業勤那群人紛紛到這個包間來敬酒。

他們家雖說身份地位很高,但那都是家裡的長輩,他們這些做小輩兒的也沒道理遇見長輩不過來敬酒。

再說了,在座的都是餐飲口的會長或者老師傅,平時可能不會有什麼交集。

但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都知道,出門在外沒有說嫌棄認識有身份的人多的。

說不定哪會兒就能用得上這些關係。

陳會長等人也沒有仗著年齡託大。

對於這些三代子弟,別管他們是不是靠著家裡長輩蒙蔭之下瀟灑快活。

到了一定位置和高度之後,每個人都會逢場作戲那一套。

以後有沒有交集,私下裡對這些人觀感如何,都不會影響他們人前做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