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自己當年自費一個人出國參賽的經歷,楊振興打心眼裡羨慕現在這些隊員。

食宿車輛有安排,裝置食材,還有入境、和大賽組委會交接的工作,都有工作人員專門負責處理。

後勤保障可謂面面俱到。

他們只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學習掌握比賽規則、認真訓練、安心等待參賽即可。

其他什麼事情,都不需要他們去管, 全都安排妥當。

當然,這背後也有楊振興等工作人員,默默努力工作的結果。

要知道,當初楊振興出國比賽,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去海關處理託運物品的事情。

像是菜刀等危險品,還有國內帶來的食材,都不是那麼容易入關的。

儘管每次都會有大賽工作人員幫忙處理這些事情, 但楊振興也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配合工作。

甚至有一次, 直到比賽開始前一天,他才拿到自己託運的行李。

其他諸如到了地方,現跑去商場自費買冰箱等事情,更是數不勝數。

不是所有比賽,賽事方都會提供裝置,很多都需要選手自行準備。

買來新的裝置,只在比賽這三兩天內使用,緊接著還要面對是帶回國,還是在當地低價處理的問題。

雖然楊振興不差錢,但也有好幾次,他以原價兩三折的價錢處理裝置時,感到十分心疼。

不只是他一個人心裡羨慕。

錢師傅、葉師傅等也都自費參加國際賽事的年輕廚師,同樣羨慕代表隊的隊員們。

他們在自己參賽時,多少也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幾個人曾經內心裡都有過設想。

如果當初他們也有幫忙處理後勤工作的人,他們只需要專注於比賽,那麼最終名次肯定會有所提升。

至少也會比現實中所得的成績要好。

如同前面說的那樣。

抵達舉辦地以後,隊員們可以有幾天時間去調整時差和狀態。

楊振興等工作人員就沒有這麼輕鬆了。

他們不過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就要拖著疲憊的身體, 硬撐著開始按計劃工作。

“朱師傅,你和李師傅派人去海關,配合聯絡好的大賽組委會,把我們託運來的物資裝置拉回來。

周師傅葉師傅,你們去當地超市,採購製作麵點甜品需要的食材,李師傅(青年隊領隊),你也和其他幾位教練跟著過去。

詳細調查一下當地的食材情況,看看之前聯絡好的供應商,食材是否滿足我們的要求。”

一大早,楊振興強打著精神,開始吩咐教練組今天需要做的工作。

“劉師傅(青年隊總教練),你還有付師傅和侯師傅,跟我一起去預定好的訓練廚房,實地看一看情況。”

說完,他轉頭對著朱師傅問道:“當地訓練廚房的負責人,跟我們保證過他們的場地,跟比賽真實場地一樣是吧?”

朱師傅點點頭,回答道:“對,我們這邊反覆確認過,他們保證差別不會很大,那個場地之前他們還提供給霓虹代表隊訓練過。

我看影片和圖片,對比在國內拿到了其他隊伍上一屆比賽錄影,沒看出有太大差異。

各種佈局基本和錄影裡一模一樣。”

“那就好,等一會兒我過去看看再說吧,希望那邊兒沒有騙我們。”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哪怕食材採購出現問題,國內託運來的裝置無法早日拿到手,也沒有什麼,比訓練廚房跟比賽實際廚房不同,造成的後果大。

來之前,隊員們已經在國內集訓了那麼長時間。

光是參賽作品,從初稿到現在基本定型,經歷了十多個版本的調整。

對於裝置和菜品,說實話已經熟練瞭解並掌握。

但是廚房佈局跟比賽時不同,那麼之前制定好的戰術就完全不能用了,隊員們之間的配合,也會出現很大問題。

訓練時的場地,冰箱在左邊,烤箱等裝置在右邊,爐灶在中間。

結果到了比賽時,卻發現冰箱在右邊,爐灶在左邊,中間是操作檯,烤箱等其他裝置各自分散在不同位置。

那麼一套演練成熟的流水線操作,節奏勢必會打亂。

隊員們互相之間各種操作,還有行走的動線,就只能現場摸索適應。

烹製菜餚的速度和效率,自然會大幅降低,互相之間的配合,也會出現失誤。

當然,作為專業廚師,隊員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不知所措,沒有任何自我調整能力。

但也無法抱有太高期待,尤其是對青年隊那些還沒走出校園的學生們來說。

就算是楊振興這樣的大師,你讓他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陌生廚房環境,他也需要先花費時間,去觀察各個佈局。

首先要把什麼裝置在什麼位置瞭解清楚,才能動手操作。

而且一個人還好說,團體賽十個人同時行動,出現失誤肯定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提前在跟比賽時佈局一樣的訓練廚房練習,熟悉環境,對隊員們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能也會有人提出疑問。

既然這樣,那為什麼在國內集訓的時候,不讓隊員們一直在跟比賽場地相同的廚房環境裡練習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之前不是花大代價找來了上一屆許多國家代表隊比賽時的錄影嗎?

完全可以按照錄影裡的畫面,來實地重現整個佈局。

話雖然說的沒錯,但做肯定不可能這麼做。

要知道,在任何場館舉行的烹飪比賽,提供給選手們操作的面積,受場館面積所限,是不可能太大的。

有的甚至只能勉強幾個人同時操作,兩個人迎面走來,都必須側身讓路,才能讓其中一人透過。

楊振興之前參加過許多比賽,個人專案基本就給選手一個小陽臺的面積。

團體賽人多,地方也不會大到超過一個客廳的面積。

再算上各種裝置擠佔的空間,能活動的範圍可想而知。

而且集訓時,隊員們訓練,教練們都必須在旁邊隨時觀察指導,所以訓練時的場地,肯定要設計的更大更寬闊。

這樣才能方便那麼多教練輕鬆走動,及時對隊員們操作進行指導。

如果完全按照比賽時的環境設計練習場地,那就無法讓教練組做到隨時發現問題並指導改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