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蘇州,不是楊振興一個人過來的。

他的二徒弟吳立俊,還有另外兩名徒弟張藝和王宏,也跟著一起來的。

因為他們三個人都報名參加了這次比賽,讓楊振興感到十分欣慰。

看樣子自從他嚴格起來以後,他的徒弟們都有了很大改變,不再像以前那樣倦怠。

吳立俊這兩年參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烹飪比賽,取得的成績都還不錯,也算是闖出了一些名聲。

他倒還好說,本就立志透過烹飪比賽揚名。

張藝和王宏的變化,是楊振興最大的收穫。

畢竟原來這倆徒弟每天都蹲在店裡,絲毫沒有外出參賽或者繼續提高自己的念頭。

對比之下,現在能在楊振興沒有強迫的情況下,主動報名參加烹飪比賽。

已經可以說是很大的進步了。

比賽跟以往一樣,評委和參賽選手分別安排在了兩家不同的酒店入駐。

下了飛機,楊振興就跟自己的徒弟分開。

他自己坐著組委會安排的專車,前往評委們的酒店。

三名徒弟則上了接送選手的大巴,前往他們入駐的地點報道。

到酒店報完道,楊振興放下行李後,首先去拜訪了高會長。

之前也提到過了,高會長是這次青年廚師爭霸賽的總裁判長。

而且前段時間對方也按照領導豐吩咐專門叮囑過他。

讓以現在身份還不足以擔任國際評委工作的楊振興,全程聽從高會長安排。

人既然已經到了地方,於情於理總要先跟高會長打聲招呼。

因為第二天比賽就要正式開始,高會長這會的工作十分多。

楊振興在酒店裡問了一路工作人員,最後才在酒店的一個大宴會廳裡,見到了對方。

出示過報到時領的評委證後,他順利進入了宴會廳。

放眼望去,能同時容納四十個人進餐的大宴會廳,現在已經改造成了臨時辦公室的樣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到處都是忙碌的工作人員。

靠牆的地方有幾張可移動的白板,上面寫滿了字,還貼了許多紙張。

原來吃飯的大圓桌,簡單的扯了好幾條電話線,上面也放滿了各種檔案和文件袋。

高會長此時正坐在主位上,拿著幾張紙和站在旁邊匯報工作的工作人員核對內容。

楊振興沒有第一時間貿然上去打擾。

等看到工作人員離開後,他才找準時機,走過去招呼道:“高會長,您可夠忙的!

我今兒過來報道了,跟您打聲招呼,現在有我需要幫忙的地方嗎?”

高會長本以為又有誰來匯報工作。

但抬頭看到是楊振興,他放下老花鏡,捏著眉心喝了口水,說道:“楊師傅來了?

我這兒事兒一直沒完,也沒空下樓招呼你,這邊兒暫時用不找你幫忙,你回房間拾到拾到吧。

等五點到酒店安排的會議室開會,具體等晚上給選手開完會,我們再說。”

“那行,您先忙著,我就不耽誤您功夫了。”

看到高會長實在是太忙了,楊振興立刻提出告辭。

走的時候,從心裡不由得佩服高會長的努力認真程度。

要知道前幾天對方參加完他接任儀式後,就馬不停蹄連夜趕到蘇州,第二天立刻開始了工作。

之所以提前這麼長時間就開始工作。

主要是這次烹飪比賽是國際中餐烹飪賽事。

外國參賽選手再少、再是華人商會組織的華人廚師,那也有好幾個國家近百人的隊伍。

加上人家並不是廚師單獨過來,而是一整支團隊過來。

人數上又要增加許多,總共有一百多人。

跟國內出國參加其他在其他國家舉辦的比賽,需要提前過去適應時差一樣。

這些海外來國內參加比賽的華人廚師,也要提前幾天過來,調整好時差和個人狀態。

那就需要大賽組委會提前好幾天,在人家還沒來之前,就要把相關接待工作落實到位。

並且在此期間還要解決海外選手和隊伍的各種問題,防止出現意外情況。

這樣的工作,就楊振興瞭解的,高會長一年至少會遇到五六次。

每年國內烹飪比賽擔任總裁判長的工作,至少有四次以上。

擔任國際烹飪賽事的評委,也基本維持在兩次以上。

再加上對方還是全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名廚專業委員會主席、總領中餐在海外的大部分工作。

出席各種會議、活動的時間加起來,還有平時一般工作。

可以說真的一年到頭都停不下來,時常奔走在全國和世界各地。

高會長能榮獲‘建國六十周年中國餐飲業傑出人物’的榮譽,完全對得起他的付出。

國內餐飲行業都尊他為‘中國烹飪領軍人物’,不是沒有道理的。

回到房間,楊振興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拿起發到手裡的比賽評審標準,開始仔細閱讀研究。

一直到工作人員透過前臺撥打房間電話,通知他去開會,他才發現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傍晚。

評委賽前會議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一切都跟之前楊振興參加過的比賽會議差不多。

不過在形式上,要比其他國內比賽更加正式和嚴肅。

全國烹飪協會派來的秘書長和副會長,世界中餐烹飪聯合會也派出了一名副會長參加。

更別提省裡還有一名高官,蘇州的市長也親自現身會場。

足以說明大家對這次比賽的重視程度。

當然。

除了宣佈和確認比賽的評判標準,組委會也暗示評委們放寬對海外選手的要求。

大家心裡都清楚,在海外,雖然有大量移民帶去了家鄉的中餐。

但中餐在大多數國家內,依然是荒漠,也就阿美利加那邊的中餐比較普及罷了。

而且跟國內職業的中餐廚師相比,海外中餐廚師,大多數也依然是那種‘家傳’或者‘師徒’的模式繼承和延續。

很少有像國內這樣,有專門的技能學校系統培養。

所以海外中餐廚師的實力,真的是一言難盡。

更別提他們平時做的也不算是中餐,主要還是以改良後的中餐為主。

真要按照和國內廚師一樣的評判標準去給他們打分,估計到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夠獲獎。

這樣一來,大家臉上不好看,也讓舉辦比賽的初衷大打折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