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專訪沒有成功發出來,楊振興的名字只在很小的範圍內,被一些有心人記住了。

剩下的普通老百姓隨便看了一眼報道就忘在了腦後。

沒有順利透過報紙出名,楊振興多少還是有些小遺憾。

不過他仍然把那篇報道剪了下來,等回家之後夾在珍藏的書裡保存起來。

外面沒出名,但是在周圍,楊振興的名氣可不小。

衚衕裡的人就不說了,很多老人見著了就誇他長大了、有本事了。

何爺爺也老懷慰藉的誇獎楊振興,還叮囑他繼續努力,不要因為這點兒成績就自傲自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何尚超和李國慶,再次體會到了小時候的夢魘。

他們家裡人見天兒從上到下所有人都在讓他們向楊振興學習。

別人家的孩子再一次成功上線!

如果是平時的時間,倆人倒也不用遭這麼多罪,因為上學住校,半個月一個月才回次家。

現在可是七月份,學校裡剛放了暑假!

他們倆想逃都沒地兒可以躲著。

再加上經過楊振興的開導,突然開始奮發圖強的劉建業,更讓倆人流淚。

“狗子,你跟著瞎搗嘛亂?”

這天,被自己父親教育說‘看看劉建業都被激勵的放假在家日夜學習,你好好跟人學學’的何尚超,忍不住跑到楊家,找到正在學習的劉建業一通輸出。

劉建業把他撥拉開,沒好氣的說道:“我幹嘛了就搗亂?別耽誤我學習!”

“你這是發生麼嘛事兒?怎麼突然間這麼努力的開始學習了?這可不像你啊!”

“屁!你這意思不學習就像我了嗎?我招你惹你了!”

何尚超搬個凳子坐到一邊兒,好奇問道:“你別生氣,我就問問,好不容易放假了,你難道不想出去玩兒?”

“我可不像你跟條子學習那麼好,上大學沒問題,我得繼續努力才能考上大學。

楊哥說了,今年奮鬥一年,等明年考上了大學,那時候我想怎麼玩兒就能怎麼玩兒。

現在玩兒了回頭考不上大學,你能讓我繼續上大學嗎?”

何尚超嚇得瞪大了眼睛,說道:“沒想到你狗子居然覺悟這麼高了!能在吃東西之外見到你這個狀態真不容易。”

一直站在一邊兒沒說話的李國慶,用胳膊打了何尚超後背一下。

然後看著劉建業說道:“狗子,你說的沒錯,明年高考確實十分重要,一會兒我回家拿課本兒,以後我就在這裡陪著你,咱們一塊兒學習!”

“條子!我謝謝你!你果然是我的好兄弟!”

何尚超在一邊撇撇嘴,翻著白眼沒好氣的說道:“合著你們都是好人,就我一人兒是壞蛋是吧!學習也算我一個!

羊排那小子不吭不響已經領先咱們這麼多了,我可不想繼續再被他落下太遠。”

“恩!大家一起努力!等明年全都考上好大學!”

……

楊振興不知道因為自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激發了幾個好友的鬥志。

這會兒他正在照相館,整理著自己的衣服,好讓自己一會兒拍照片的時候顯得利索些。

沒錯,就是在照相館。

昨兒接受馬育英採訪的時候,幫楊振興照了一張照片。

本以為能在報道上看到,但是顯然並沒能如願。

正好楊興盛和張壽海一合計,覺得這次是店裡宣傳的一個機會。

所以大手一揮,讓所有獲獎的廚師,帶著證書到照相館來照張相。

等回頭在飯館牆上找個空地兒貼上,再簡單寫個介紹。

讓來吃飯的客人知道他們後廚的師傅取得過什麼榮譽,手藝有多好。

看著飯店牆上貼著的自己的照片,楊振興感覺從沒有過的滿足。

他們參加比賽拿到獎的事情,也隨著照片的張貼,還有平日裡張壽海呂衛紅帶著服務員有意無意的宣傳,在周圈兒開始漸漸傳開。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們家廚師拿獎的事情。

店裡的生意,也在飯點兒出現了滿客排隊的情況。

甚至中午頭出去推三輪銷售的盒飯,也能賣出去兩車,有時候還會來回補第三車菜。

“哎,你聽說了嗎?文泉春的廚師上次比賽拿了好多獎。”

一個商販閒來無事,跟自己隔壁老闆侃了起來。

隔壁老闆拿著大茶缸,扇著扇子說道:“哪能不知道啊,這都嘛時候的事兒了,我都專門去店裡吃過一次。”

“哦?怎麼樣?吃的行不行?”

喝了一口茶,那人回答道:“哪能不行?往日去他們家吃飯,就覺得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次尤其明顯,可能也跟我心裡意識有關係。”

“嘿,聽您這麼一說,我也想過去試試了,不知道您有嘛推薦沒有?”

“我告兒您,您還真問對人了!別看我去的次數不多,但是早已經摸清了裡面的情況。”

“具體說說,您都摸清了嘛情況?”

“文泉春的硬菜、招牌菜,都是他們後廚大師傅做的,像是爆炒一類的才,全都出自他們家少東家楊振興之手。

跟您說,這少東家別看年輕,手藝真不賴,至少我去別家吃爆炒,沒幾家比他強的。”

商販點了點頭,讚歎的說道:“怪不得人小小年紀能拿到特金獎,這手真本事騙不了人!回頭還真得去嚐嚐。”

這兩個商販的對話,只是眾多對話裡的一個。

幾乎一整條街,都在討論這件事兒。

文泉春少東家楊振興,也逐漸的在街上闖出了名聲。

至少菜市口往東,這一片兒別管是衚衕裡的住戶還是街邊兒的商鋪,十個人裡面得有六七個人知道的。

人們都稱呼楊振興為‘少年廚神’。

大量客人的光臨帶來的是飯館收益的增加。

對比去年同期,今年的收入翻了一番,光每天晌午出門賣盒飯就能賺到不少錢。

有了充足的資金,楊興盛的心思又靈活起來。

現在在騾馬市大街開了店,但可別忘了崇文門外大街上還有一個楊家的鋪面在。

而且跟這邊比,楊家祖上第一家店就開在崇文門那邊,這邊是第二家分店。

之前一直在積累資金,也沒太多精力照顧兩家店。

這會兒有了錢,騾馬市大街的店也逐漸穩定下來,楊興盛覺得是時候把另一家店也開起來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