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道菜做完,一開始就悶煮的龍筋也早已經完成,楊振興撈出後就一直放在一邊控水晾乾。

回過頭來,他開始對龍筋進行改刀,先切成三釐米長的小段,再豎過來改刀切成細絲。

處理好龍筋,楊振興又取出國內帶來的太子參,放碗裡加上水,上蒸鍋蒸熟。

緊接著把南瓜打成汁,倒入鍋裡,點火倒入高湯,再用鹽和白糖調味,製作成金湯。

大火燒開,把切好的龍筋絲放入鍋裡,轉小火慢慢煨燉收汁。

等太子參蒸熟,鍋裡的龍筋基本也已經入味,這時候楊振興加入水澱粉勾芡,做成濃湯後,起鍋用勺子分別盛到小湯盅裡。

最後用筷子把龍筋絲挑到表面,放上幾根太子參,再點綴一棵豆苗增添一絲綠意。

三太子燴龍筋便製作完成了。

以高湯和營養豐富的南瓜熬成金湯,再選用高檔食材龍筋,和名貴中草藥太子參,可以說是味道鮮香濃郁、口感爽脆的頂級藥膳。

在規定時間結束十分鐘以前,楊振興就完成了六人份三道菜品。

送去評委席打分,楊振興收拾好東西走出比賽區域,立刻被國內來的六個年輕廚師團團圍住。

選拔賽時,獲得青年組個人金牌的方強首先詢問道:“楊師傅,我看您製作的作品,都沒有選擇使用高難度的技巧,這是為什麼呢?”

楊振興笑著回答道:“技巧沒有難易之分,有些技巧看似複雜,其實說白了很簡單,有些技巧雖然簡單,可其實難度一點兒也不小。

廚師做菜不能以這個標準來衡量技巧的難度,國內菜系眾多,每一個菜系都有自己擅長使用的烹飪技法。

只要做出來的菜受到大家歡迎,客人都喜歡吃,哪怕你隨便切一切端上桌,那也是一道好菜。”

同樣取得金牌的劉漢軍緊接著問道:“楊師傅,我看您製作的時候,使用的多是燉蒸的方式。

您為什麼不用爆炒或者其他技法製作呢?”

現在在等待最後評審打分,左右沒有其他事情,楊振興索性耐下性子,仔細的給幾個人解釋說明起來。

“咱們國內技法總眾多,總的技法有二三十種,每一種又能細分為許多小類。

但是出國比賽不比平時在店裡工作,研究選擇作品的時候,首先要根據比賽規則去設計。

具體比賽時間是多長時間?能不能攜帶場外加工的半成品?一共要製作多少作品?這些都要去考慮。

這次比賽規定時間三個小時,我就選擇了烹飪時間較長的幾道菜。”

劉漢軍顯然不太滿意這個答案,繼續追問道:“楊師傅,那您為什麼不選擇燒菜、煮菜或者蒸菜這一類的呢?”

“當然可以選擇,不過如果你有心去蒐集前面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資料,就能發現一個問題。

只要是出國表演獻藝,除了名菜以外,幾乎有一半兒左右以爆炒為主,包括去參加展覽也是如此。

因為爆炒更好看,製作過程十分熱鬧,更容易吸引其他人的眼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比賽的時候,尤其是國外比賽,蒸菜出現的不能說太少,但次數也不是很多,主要還是製作麵點時經常使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燒菜或者煮菜,說實話除了蘇菜和粵菜,其他菜系大多製作的口味兒都比較重,歪果仁接受不了。

你仔細看我製作的幾道菜,三太子燴龍筋主要是煨燉,鍋燒花蛤雖然是燒菜,但其中使用了煎炸的方式。

奶香魚面則是最常見的水煮,最後再淋上芡汁。

這三道菜全都是口味兒清淡,但鮮味兒十足的菜品,對於這類菜,是歪果仁除了能一眼看出是什麼原材料的菜之外,最能接受的菜品。”

幾個人仔細想了想,發現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他們光想著怎麼能做的更花哨,怎樣才能使用出更多的技法,但卻忘了比賽的本質。

打分的是那些評委,雖然專業,但在技巧和花哨之上,更多的還要以味道決勝負。

畢竟他們參加的不是什麼飲食藝術展覽,好看不好吃一樣得不到高分。

同時也要考慮到,這些評委雖然是國際評委,肯定也吃過中餐,但他們本質上還是歪果仁,並不想國內的評委那樣熟悉瞭解中餐。

如何循序漸進的讓更多歪果仁熟悉瞭解中餐,首先肯定要從他們最能接受的地方下手,然後再不斷深入。

而且三個小時,如果用煎炒烹炸的方式製作作品,除了處理食材的時間,其實製作時間用不了多久。

別人還在製作,你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就會讓別人先入為主的認為你做的作品十分簡單,就算好吃,難度也不會太大。

因為許多評委根本就不瞭解其中的難度有多高。

楊振興的回答雖然仔細分析起來並不是那麼正確,但也包含了不少出國比賽獲得的經驗。

總結下來只有一點,那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根據不同的場合和條件,去選擇要製作的菜品。

這給幾個年輕廚師帶來了不少幫助,幫他們形成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也為他們以後在面對各種情況時,腦子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方便他們去選擇要製作的菜品。

領隊的朱師傅在看到這一幕後十分高興,。

這次出來就是為了練兵來的,這些年輕人能從楊振興那裡獲得經驗,對他們未來再參與國內外賽事都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他晚上回酒店,跟所有人說再多,也不如親眼看過楊振興是如何做的,然後又如何拿獎,認識的更清晰,心裡的感觸也會更深。

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培養出來更多為國爭光的優秀廚師人才。

一直到比賽結束,廣播提示即將開始頒獎,一群年輕人才意猶未盡的放過了楊振興。

說了那麼多話,楊振興口乾舌燥的,但沒有一點不高興的,反倒是十分開心能有人願意主動來請教他經驗和問題。

透過這件事,不光年輕廚師收穫了許多,楊振興同樣也有收穫。

他逐漸認識到了自己身為新星俱樂部副主任的責任,不知不覺間,不再像以前那樣,完全是一副安排不安排工作任務,全然無所謂的態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