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菜前後加起來製作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但楊振興依然用完了比賽規定時間才製作完成。

之所以這麼慢,主要還是高湯費了不少功夫。

就這還是他一大早就跑到會場的加工廚房準備了幾個小時的結果。

比起參加國內的烹飪比賽,規則允許高湯作為調味料提前在場外加工帶入場內,國際賽場上就不會這麼遷就中餐廚師。

他現在總算知道為什麼味精的使用會在廚師間這麼廣泛了。

除了成本低廉效果還好,國際上沒有重視高湯這一國內傳統調味品也有很大影響。

如果在國際大賽上把高湯劃入調味品的話,相信不少廚師是會選擇用高湯做菜的。

畢竟合成調料跟食材中天然提取的精華,兩者根本就不是一碼事。

來不及細想其他東西,楊振興在製作完成後十分迅速的把所有東西都收拾好,全部放回推車上。

因為他聽到了另一邊麵塑專案的比賽已經吹響了開始的哨聲。

如果不立刻趕過去,會因為遲到參賽自動視為選手棄權,導致丟失參賽資格。

需要用到的麵糰一大早就跑過來準備好了,楊振興可不想因此浪費掉之前的辛苦準備。

而且少了一個專案,對他提前定好的任務目標會產生很大影響。

不知道是不是賽會組委會給監督評判楊振興的評委們打過招呼,還是比賽時間結束選手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他們不會去管。

楊振興收拾好東西只是簡單解釋了幾句,就十分順利的推著車跑到了麵塑專案的比賽區域。

沒有超過規定的遲到時間,他有驚無險的來到了自己的比賽位置。

從推車上把準備好的麵糰和包起來的工具拿出來,楊振興沒有馬上開始動手,而是先閉著眼深吸了幾口氣。

等心裡平靜下來以後,才睜開眼開啟工具包。

這一套工具除了剪刀以外都是竹子做的,是楊振興爺爺的師弟梁成廣專門找老師傅訂做後送給楊振興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梁成廣雖然不是什麼麵點大師,也不是麵塑藝人,但他在這方面還是很有一手。

第一次見識到梁成廣手藝是在很早之前何尚超的哥哥何尚濤考上人大以後,在家裡請來楊興盛和他的幾位師弟做了一桌升學宴的時候。

那次宴席,梁成廣就用工具把麵糰做成了許多不同的動物和代表吉祥的事物,蒸出來作為主食讓大家食用。

一開始楊振興因為年齡關係,身體沒發育完全,不能練習顛勺等基本功,害怕把身體練廢了。

所以最先開始接觸學習的就是白案功夫。

他那時候可沒少從梁成廣那裡學到東西。

後來梁成廣的兒子梁慶紅有幸被京城麵點大王王志強王師傅看中,並收為徒弟。

楊振興也因此跟王師傅熟絡起來,厚著臉皮仗著梁慶紅的關係,跟在後面學習麵點手藝。

雖然王師傅專精中式麵點,但老師傅一樣有一手麵塑的功底。

從這開始,楊振興才逐漸在麵塑上有了一些水平,梁成廣也是在這時候從兒子梁慶紅那裡聽說了以後。

專門給他們倆分別訂做了一套工具。

奈何國內這些年並沒有對麵塑產生重視,或者說完全就忽略了。

舉辦的各類烹飪比賽包羅萬象,熱菜、冷拼、食雕、麵點、創新菜,等等等等,就是從來沒見過麵塑比賽。

哪怕身在京城的面人郎郎少安老先生,和得其真傳的女兒郎志英女士多次出國參加文化活動,受到廣大外國人士喜愛和讚譽。

甚至郎女士九五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諸多榮譽稱號,為她頒發了由二十九位相當於副委員長級別的國家領導人和社會知名人士聯合簽署的榮譽證書。

麵塑包括郎女士在內,依然沒有在國內得到充分重視和肯定。

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國內不曾見到的麵塑比賽,居然會在國際重要烹飪賽事上見到它的身影。

這一套工具一共有二十多件,包含了不同大小型號的塑刀、壓板、磙子、撥子等等。

塑刀顧名思義是塑形用的,壓板用於壓薄片、滾細條,磙子負責麵糰的滾光,挑眼鏡壓嘴角也會用到。

再就是撥子用來挑、壓細、圓線,壓子用來壓眼窩、壓衣線、撥鼻樑,壓刀用來壓發線、壓衣褶。

可以說所有工具都有十分明確的分工,不同造型和個頭大小也都會搭配不同型號的工具製作。

當初光是為了搞明白這些工具都拿來用作什麼,有什麼功能,就費了楊振興好一番功夫。

鋪開工具,楊振興接著從推車上把製作好的不同顏色的麵糰拿出來。

在這個空檔,他不經意的瞄到了旁邊其他選手的操作檯,結果給他帶來了不小衝擊。

因為他看到其他參加麵塑專案的國外選手居然全都有一套跟他差不多的工具。

即便製作材料不一樣,一些造型有細微差別,準備的數量也沒他多,但依然給他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想想國內廚師沒幾個懂麵塑的,在各階層麵塑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結果看看人家這些歪果仁,光是工具就已經如此專業了,而且還有這麼多人報名參加這個專案。

東南亞黃皮膚的華裔後代也就算了,裡面可是有不少金髮碧眼和一眼就能看出來是東南亞本地人。

完全說明了麵塑這一屬於中國的傳統藝術瑰寶,正在國外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普及。

楊振興真害怕哪一天這些東西人家歪果仁發展的速度超過了國內這個發源地。

然後大量不瞭解中國文化的歪果仁會認為麵塑是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

不經意間的發現讓楊振興變得憂心忡忡,結果自然是剛上來第一步印,直接製作失敗。

總算想起來現在是比賽時間,不是考慮其他事情的時候,要考慮也要等到比賽結束回國後再做商量。

楊振興這才重新打起精神,收斂起心緒,集中在眼前的比賽上。

他的變化產生的效果非常明顯,再次開始重新製作,手上的動作變得流暢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