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會長點評完,京城飯店的劉剛劉師傅接著點評道:“這道菜十分新穎,如果我記得不差的話。

前一陣兒京城烹飪協會考評烹飪大師稱號的考試裡,楊師傅是不是也做過類似菜品?”

楊振興點了點頭,回答道:“當時的花拼考試確實做了一組花拼作品,裡頭有兩道菜做法跟這道花拼一樣。

一道是甜豌豆跟豬耳朵做成凍子,另一道是鹹蛋黃跟豬手做成凍子。”

他的回答引來了現場觀賽廚師和學生們的驚歎,一些人不由得互相交頭接耳起來。

本來還以為楊振興是為了這次比賽專門準備的花拼作品。

誰知道人家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創造出了這樣的製作方式,並且已經拿出來了用這個方法製作的其他菜品。

這說明在這道菜的創新上,楊振興已經駕輕就熟,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可嘆他們還驚為天人,為楊振興的想法感到佩服。

殊不知在人家那裡已經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地方。

不少人都把製作過程完整記錄下來,打算回去之後經過嘗試,在自己飯店裡也推出這樣方式製作的冷盤。

劉師傅聞言點點頭,稱讚道:“在楊師傅這個年紀就能對食材的理解有這麼深的研究和認識,創造出新穎的製作手法,很厲害!

希望楊師傅能繼續保持下去,可以在後面的比賽裡領略到其他想法和製作新穎的創新菜。”

本來該輪到下一位評委繼續點評。

但這時候楊振興突然插了一嘴,說道:“劉師傅的願望我會滿足的,這次比賽我也準備了不少自己創新研究的新菜。

為了區別傳統菜餚,我統稱這樣的創新菜為‘新中餐’,是把在原有基礎上改良創新的菜理解為‘全新的中餐菜餚’。”

沒想到楊振興居然在這樣一個場合裡扔下一枚‘大炸彈’!

現場的議論聲比之前更大,所有人都在討論楊振興剛才提出來的‘新中餐’概念。

創新一道菜很容易,只要肯下功夫去研究,有一定實力和水平的廚師多少都能改良創新出幾道菜。

但是概念上的東西,可不是一兩道創新菜能比的,這無疑將掀起國內中餐行業的廣泛討論。

現在所有人的腦子裡就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楊振興準備‘開宗立祖’,創造出一個新的流派。

按照這樣的路線走下去,這是想未來衝擊廚師行業最高的位置啊!

一旦克服了過程裡的種種困難,最後成功站穩腳跟,把這個概念普及開來,被更多廚師所接受。

那楊振興未來的成就絲毫不亞於各菜系泰斗宗師的存在。

甚至還要凌駕於這些大師傅之上,畢竟‘新中餐’概念,聽起來完全適用於各個菜系,而且是要是創新菜就能冠上這個概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在一個菜系中走上最高位,而是想要在所有菜系裡都坐到最頂峰。

楊振興的野心和目標在這一刻完全暴露在所有業內人士眼前。

相信等節目回頭播出以後,只要節目不把楊振興的這一段話剪掉。

別管收看節目的廚師還是餐飲行業內部人士是怎麼看待楊振興的,是覺得他狂妄、還是不屑、還是欽佩。

但所有人肯定都會重新審視這個年紀輕輕就實力了得的廚師,心裡會對他正視起來。

楊振興意外的發言讓評委席上的評委們感到意外。

而且聽過講話內容後,臉上的表情也都十分精彩。

他們跟現場其他觀看比賽的觀眾一樣,沒想到楊振興居然在這樣的場合下說出這些話來。

不過畢竟是身經百戰的國家級評委,很快評委們都調整過來。

劉師傅笑著回答了楊振興的話。

“楊師傅有這樣的想法很好,不管怎麼樣,目的都是為了推動ZG飲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希望你能走出自己的路,為中餐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後,來自長沙的許菊雲許師傅肯定了楊振興的想法。

“剛才楊師傅提出的‘新中餐’我覺得很好,而且具體想法也充分的在這一道貝尖蟹肉黃金凍上體現出來。

從前人基礎上改良創新,不斷創造出區別於傳統的菜品,的確稱得上是‘新中餐’。

希望楊師傅還有國內眾多廚師行業的同僚,可以不斷的創新出更多的新式中餐,讓中餐文化百花齊放,不斷推陳出新,繼續發展。”

接著評委裡唯一的女性,來自滬市的嚴師傅點評道:“這道菜除了做法上有新意,擺盤造型上也借鑑了一些中式點心的樣子,其實還有一點我覺得很好。”

停頓了一下,嚴師傅看著自己的筆記繼續說道:“這道菜摒棄了傳統用雞湯或者豬皮豬手等材料製作凍子。

選擇了用甲魚這種營養價值高,同樣富含膠質蛋白的食材,配合雞湯製作凍子,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思路。

在品嚐這道菜的時候,‘吃甲魚而不見甲魚’,又能吃到甲魚的鮮美和營養,這一點確實十分厲害。

相信未來國內廚師在觀看這期節目以後,會產生許多其他想法,在花拼和冷盤製作上會研究出更多不同食材之間的搭配思路。”

前面幾位評委全都說了好話,最後點評的董師傅雖然心裡對楊振興剛說的話不太舒服,但也只能隨大流給出了好評。

其實楊振興一直都不知道,京城有一部分以董師傅為首的廚師還有飯店老闆,對他一直打心眼裡瞧不起。

覺得楊振興沒上過學,一點文化都沒有,能在個人廚藝還有公司運營上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考的是運氣,還有他師父跟其他老師傅的關係。

跟楊振興本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沒了老師傅們的幫助,楊振興根本不可能取得現在的成績。

而且董師傅這些年來一直都醉心於傳統菜譜的改良創新,尤其從他的師父王義均大師手裡拿到豐澤園傳承至今的老菜譜以後,這個想法更為強烈。

這會他腦子裡已經有了未來‘意境菜’的萌芽,但還沒完善就被楊振興扔出來的‘新中餐’搶了頭。

這讓他一時間有些難以接受。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