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本月完本。請路過的讀者收藏一下吧,就差一點就收藏三千,我堅持來堅持去,就是滿三千就結束,這點心願卻就是總差一點。唉!不過,算了。就這樣吧.....

..........................

“宋江,你休要扯虛偽話浪費時間。你們來打我梁山不是很有自信麼?來,讓我看看你們這幾年聚了些什麼樣的強將。讓我看看你們到底有多強。你們誰敢先上來挑戰我梁山好漢?”

宿義、宿良立即策馬來到陣上,指著護衛在宋江左右的劉無忌、楊適大罵叫陣你敢來與我鬥一斗麼?

劉無忌、楊適一副當世呂布的派頭,盔甲鮮亮,頭冠都插著兩隻雉雞翎,手拎戟刀,極拉風帥氣。這副行頭讓宿氏兄弟瞧著極不順眼,想鬥一斗教訓這兩東西,也是按計劃行事。

到了這一步,宋江就是想耍別的花樣也只得按趙嶽的節奏走先鬥將,不然會被天下人視為二龍山無能人,不敢和梁山好漢比誰更英雄。

宋江覺得自己被趙嶽控制了局勢,顯得他宋江無能,丟了臉,不禁惱怒不已,鬥將,他也不懼。二龍山如今不是從前了,強將高手不缺,比將就比將,正好看看梁山有什麼了得人物。

劉無忌、楊適被罵得火冒三丈,也正有出戰之意,宋江點了頭,他們立即一齊上場。

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一樣,雙方也沒什麼好說的,對罵威脅幾聲,手上下狠立即廝殺,各拿出平生本事,要爭了這口氣,也是要如此才能保住命。

四隻戟刀揮舞,各展其妙,盤馬惡鬥,鬥得比其它武器爭鋒別有味道,煞是好看。

雙方頭領將士都聚起精神專注觀戰,見廝殺得分外兇險激烈,顯然都是在捨命一搏,也不禁都為自己一方的人捏著把冷汗。

專注中,時間流逝飛快。似乎轉轉眼間,雙方已經鬥了四十幾合。二龍山這邊緊張起來。劉無忌、楊適戟刀舞得慢了,似是力量不繼,守多攻少,很快地越發陷入被動挨打之勢。

象孫立之類的高手卻是看得明白,劉楊二人的戟法和體力皆不如對手,戰馬更是不及對手的馬好,這一項上已經吃虧不少了。劉楊二人陷入人不行,馬也被對手的馬肆意欺負的窘境。

果然,又鬥了幾合,劉楊二人硬撐不下去了,劉無忌一個躲閃稍慢差點兒被對手一戟掃下馬,嚇得臉色煞白,再也沒勇氣堅持,打馬就逃。楊適正強撐得難受呢只是不好意思先敗逃,閃眼間一見劉無忌跑了,他哪敢獨自逞強,緊跟著拖戟逃走.......

“廢物,哪走?”

宿義、宿良大聲汙辱喝罵著追來。劉無忌楊適羞憤之極,心中暗生殺機,紛紛一邊猛策馬敗逃一邊卻悄悄收了戟,拽出弓,默契地猛地一齊轉身射向各自的對手,想暗算死無常。

宿氏兄弟卻非真要追殺掉對手,追趕就是恐嚇做做樣子,進一步羞辱對方而已,馬跑得急卻是小碎步並不真那麼快,否則以他們的好馬優勢,劉楊二人哪能逃得開。二人緊盯著對手動作,早注意到收戟拽弓的姿態,已小心做了防備,一見利箭飛來,戟刀如電一揮就掃掉了。

“鼠輩,本事不濟,小人暗算伎倆倒是練得賊精。”

兄弟二人藉機進一步羞辱大罵,也默契收戟張弓一齊射去。

你們會冷箭偷襲,難道我們就不會射箭殺你們了?看看射箭上誰更厲害......

這對兄弟本就擅射,上了梁山後越發勤奮苦練,努力增強戰鬥技能和沙場保命本事,將來是要鬥金軍的,女真是漁獵民族,最是擅射,金將的箭術更是無不了得。若是不能在箭術上練出好本事,將來只會被金軍以箭術輕易壓制,戰場混戰中很容易遭到金將射殺......努力就有收穫,何況本就有天賦,兄弟倆箭述越發精強,尤以宿義的箭術更好,在梁山眾將中箭術也是排前幾位的。

劉無忌、楊適手中拿著弓,頭一箭暗算失手了,極度羞憤中還想再來一箭,也是以此威脅壓制對手馬快的追趕,卻不知對手箭術比自己更厲害,眨眼間報復箭就來了,驚得二人手中沒武器撥打就急忙躲閃,卻還是慢了,劉無忌哎呀一聲,拿弓的手臂中了箭,箭透甲而入撕裂了肌肉,好在沒傷到骨頭,箭透肉而過,又穿透了另一面臂甲,露出一指多長的箭頭,這才卡住。

楊適更丟人,俯在馬上卻是屁股中箭,骨頭也傷了,痛得他慘叫一聲差點兒落馬。

二龍山眾將或多或少都在心驚倒吸冷氣。

趙嶽當年曾經入京找皇帝問話,大鬧京城,同行有兩個持戟的年輕伴當,應該正是眼前這二人,在鬧京城時囂張顯示本事了得,現在看果然有不一般的能耐。梁山果然有人才。就是不知到底藏著多少厲害人物......二龍山將領不少的心提了起來。要知道,今年朝廷多次征剿梁山,派的都是當世名將勇將,卻是全都毫無戰果,似乎都投降了梁山,也許就在眼前的梁山軍中。

宋江心裡也在擔心這一點,所以趁著鬥將時機,仔細觀察梁山軍,想看看是不是朝廷那些大將真的投降了梁山此時正在陣中。老鬼徐槐等也在仔細觀瞧。可惜,他們都不認識鄧宗弼、呼延灼等人。梁山軍中禁軍將領眾多,不缺中年的兇強人物。宋江等被混淆視線無法判斷什麼。

劉無忌、楊適雙雙受傷失去再戰能力,馬又慢,怕是會被追上輕易殺掉。二龍山還是有講義氣和重視團隊的頭領的,比如孫立就有團隊精神,而且藝高人膽大,就要衝出去營救。其他二龍山將領也有策馬出去營救的,卻是劉楊二人平時會做人,本是京城花胳膊,最會交際和拉幫結派,沒這種本事在京城耍花胳膊根本立不得足.....在二龍山強盜窩又格外重視這一項,朋友不少,又是宋江的心腹,等於是宋江出征時的左右護架騎將,很得宋江看重,肯幫二人的就不少。

但,宿義、宿良傷了對手後卻就此收場了,放棄追殺,果斷圈馬返回了本陣。出陣的二龍山諸將馬不及對手快,追趕不上,且猜忌梁山軍中藏有悍將高手,也不敢逞強硬追,趁機停手。

劉無忌、楊適得命返回,在疼痛中也不禁滿面羞愧,這回面子是丟大了.....卻被宋江關切地好言安慰,二人心一暖,被宋江趕緊安排的人照顧著去後邊找軍醫治療傷勢去了。

頭陣鬥將失敗,宋江盤算著,想憑著兵多的五萬之眾強徒優勢欺負梁山軍僅僅三四千騎。反正他手下也有三千多騎,比梁山騎兵只少那麼點,步騎合力,打敗趙嶽應該沒什麼問題。

他正要喝令全軍出擊,不想身邊充當首席軍師參贊的徐槐卻攔住他的自信與衝動。

“咱們想憑著兵多勢重速勝殺死趙嶽是不可能的。”徐槐小聲道:“他們是全騎兵啊,咱們一動全軍,他們肯定會先退,以騎兵優勢拖著咱們的兵力,把咱們拖累、步軍拖散了,他們再猛然回頭殺過來,那時,步兵就沒用了,遠遠拉在後邊了,兵再多也不濟事,只會被梁山騎兵趁機專攻咱們的騎兵,把咱們的騎兵打敗甚至重創後,再衝殺步軍......”

宋江一聽,不禁打了個哆嗦,意識到自己想得簡單了。自己打仗的經驗和見識還是不夠啊,竟然沒想到趙嶽會玩這一手。這個趙嶽年紀不大,還不到二十歲吧?卻已經頗有大將之才了,不愧是出生邊塞久戰遼寇的滄趙家族子弟......不能小看他年輕啊。萬不能大意輕敵,否則怕是......

看宋江轉瞬想明白了。徐槐剛要張嘴再提醒點什麼。一旁的隨軍參贊山陰幽枉神陳念義陰聲道:“公明哥哥,咱們不能輕率出擊。別忘了投降梁山的呼延灼等人。

據貧道所知,這些朝廷大將絕非浪得虛名之輩。就說呼延灼吧,此人槍法了得,尤其一對祖傳銅鞭上的功夫過人。其人驍勇之極,一身本領怕是當世少有,鬥將拼殺生憑從未遇到敵手。他當年任職地方征剿山賊。那夥山賊兇強之極,賊首是個天生神力的大漢,武藝也著實了得,在以前的屢次官軍征剿中著實殺了不少官軍強勇大將,死的大將中不乏武藝驚人之輩,可見那賊首的厲害。官府治不了他,官軍甚畏之,只能任他立寨為盜肆意禍害地方。可是就是這樣的厲害傢伙,呼延灼接手當地軍事後去剿,鬥將,只盤馬幾個回合就一鞭打死了那賊首.......”

陳念義一開口,其同夥甑山神魏輔梁和太行神魯紹和也都幫腔說話了,紛紛讚歎呼延灼之勇和會打仗。呼延灼曾經在西北打過入境“打草谷”的遼寇。這二道士當年道觀在太行山一帶,溝通綠林,熟知西北事,深知呼延灼之勇之能,舉事例能更多更詳細。還有鄧宗弼、張應雷等四將也是威名赫赫的地方大將,正是有過人本事才能被朝廷看重收到中央統領禁軍。

這些強力人物如果不是當時死在梁山軍之手,那就必定是入夥了梁山,效忠了趙嶽,此時怕是藏匿軍中,不張旗號,打的就是突兀出手暗算殺個二龍山軍措手不及。

此萬萬要小心提防。

退一步說,若是這些朝廷大將已經死在梁山軍之手了,那也能說明梁山必有未知的強大手段。怕是比擁有這些朝廷大將更可怕。仍是不得不小心提防。

幾個軍師參贊這麼一說,宋江心中頓時一顫,產生了些怯意,警惕起來,不敢恃眾亂為。

二龍山湊起如今的勢力著實不易,人馬萬萬承受不起大損失。

尤其是騎兵和戰馬,那是二龍山最強大的兵力,是宋江和晁蓋最重視的財富,軍中寶中之寶愛惜著,即便此戰只損失幾百戰馬也是重大損失.....畢竟沒了就沒了,沒處再得到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今,曾經戰馬多得根本不必在意損失幾千上萬匹的朝廷也沒戰馬揮霍了。

宋朝廷如今缺了鎮國衛京最重要的騎兵力量和底氣,也在日夜驚懼憂慮戰馬的不足,也無處可獲取戰馬,困窘情況亦如當年無馬對抗遼和西夏一樣,無法解決此困,只能乾瞪眼,又恢復到往日的缺馬之患中。能從外國給宋國搶到戰馬的滄趙家族已經沒了。而且外國也同樣缺馬.....

徐槐道:“想不到張宗諤竟然如此不濟,幾十萬之眾竟然這麼快就被梁山軍打敗了。趙嶽部下必有強大之處。我們卻不知。依貧道看,趙嶽想鬥將掂量咱們的將領斤兩,咱們索性就先順著這個來,先拼將試試梁山到底藏著什麼強將人物,看看朝廷那些大將到底是不是在梁山。如此也好有個數,再大軍決戰也不遲。若是能鬥將殺幾個梁山頭領,也能重挫梁山士氣,振我軍威。”

宋江點頭稱善。

反正,他的兵馬多,佔據絕對優勢,局勢掌控在二龍山一面。二龍山想鬥將就鬥,想大軍決戰就可決戰,趙嶽的這點梁山軍就只能被逼著按二龍山方面的意志走。

幾個人迅速商量好了,宋江有了決斷,當即環顧左右問眾頭領:“哪位兄弟願意上陣教訓趙嶽小兒,抹我軍羞辱,揚我軍威?”

新降將馬進卻是一反加入二龍山強盜後戰官軍的積極奮勇,靜靜駐馬而立,彷彿壓根兒沒聽見宋江的激將召喚。他的兗州軍雖然就在梁山泊邊上卻從未和梁山發生衝突,他沒和梁山打過仗,也不知梁山到底藏著什麼實力,卻冷靜老實地呆著不動,決不逞勇上陣鬥將。

他心裡很清楚,梁山趙老二決不是好惹的。敢小看趙嶽的,不是死了就是降了。

對於宋江滿懷信心與貪婪來打梁山,馬進心裡是不贊成的。

他不認為以二龍山如今的勢力就有本錢能南下奪取梁山。他是朝廷大將,久在軍中,對官軍的情況瞭解得比二龍山這些民強盜好漢多多了,很清楚來徵剿梁山的那幾批禁軍絕對是強軍強將,決不會弱於二龍山兵馬,何況還有戰馬武器及戰船等官軍才有的優勢。以朝廷的優勢尚且一次次輕易甚至神秘神奇被梁山軍瓦解了征剿,征剿反幫著梁山增強了兵力戰馬盔甲等。二龍山憑什麼能收拾了趙嶽?就憑著眼前的這五萬多兵力和張宗諤倉促起義那幾十萬不會打仗的刁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