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軍官由朝廷嚴加控制任免,地方官難以調整掌控。』Ww『W. X』S⒉②2.

廂軍是地方政府都不願意供養的臨時難民武裝,數量有限制,成員不固定,非高階軍官,地方基本了算。

這對趙廉來有很大空子可利用。

有弟弟打造的根基,趙廉心中有底,雄心勃勃,為迅掌控滄州,和聞煥章策劃好了,上任不動,等些日子上摺子對道君,俺太年輕,諸官不服,加陳年糾葛,不以雷霆非常手段,難以快整頓好滄州。

得到道君認可,趙廉趁機下狠手,以廂軍為突破口,開始抓軍權清吏治,不加入家裡人,避免朝廷猜忌,從禁軍選拔基層骨幹抽調為廂軍官,在戰事中逐步提升投靠堪用的,淘汰不堪的,並削弱禁軍。

提升廂軍戰鬥力,朝廷自然樂意,只要不向中央要錢。

禁軍基層好手苦於沒錢沒關係,不打仗立功沒機會出頭,得到訊息,很多人躍躍欲試,但不知新知州能不能坐穩,暫時不敢參加選拔。

趙廉不急,安靜等待諸方反應。

京城王家得到秘報,不少子弟大罵趙廉狂妄,紛紛要上本參趙廉。

老太君卻怒罵子孫糊塗蛋:“官家什麼人?修道享樂,任性妄為。趙廉能打理好滄州,帶給官家最需要的利益,深得帝心,必有秘奏權。誰能參倒他?老鬼蔡也不行。你們這兩下子,也想和趙廉較量?”

“人家沒錯,是歡兒不懂事,自不量力了。告訴他收起大爺脾氣老實配合,按趙廉的辦,當好官家眼線,跟著趙廉立功升官就得。”

子弟不服,但不能不聽老太君的,只得強自忍耐,旁觀朝中動靜。

參趙廉的官員不少,尤以被趙廉打掉半邊牙齒的御使高大義為的言官最活躍,參的不是一次屠淨軍官。

粗鄙武夫死多少,他們也不關心,何況是廂軍武夫。

參的都是趙廉不上報複核等官家旨意就殺了倉曹要員,肆意踐踏破壞朝廷制度和官家不殺士大夫的默契。

可連和趙廉有大仇的王相居然都沒抓此次機會參戰。

閣臣都集體無視滄州事。宮中也沒任何反應。

過了幾天,梁師成把高大義叫到宮中一靜室,拿著高大義的一本參奏摺子,撇著嘴用它拍了拍手,再輕佻地扔進熊熊燃燒的火盆中。那裡燒著一堆參折。

“高大人反覆參趙知州,聖人憐你忠心,高卿看不上趙卿,必有治理地方妙法,當個言官屈才了。特放你崖州通判,先做佐官,展示能力再做知州,立即起程,什麼時候牙齒長全,什麼時候回來。”

崖州就是海南島,此時是流放官的荒野地。

中老年人不掉牙齒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再長全牙齒。

高大義的臉瞬間變得慘白。

這哪是聖上喜歡,分明是惡了參奏糾纏,變相流放他致死才休。

忘了幫勾結的權臣在朝堂罵這個咬那個,罵得嗨時,一時囂張忘形嘴快連心裡鄙視的大陰人都捎帶踩幾下,事後當作炫耀氣節的榮耀資本,這會不硬氣牛氣了,直接五體投地跪了,痛哭哀求梁師成幫忙。

梁師成陰陽怪氣道:“高大人批評過,雜家不能干政啊。”

哈哈大笑著,邁著螃蟹步向外慢慢走,嘴裡聲念著:“這次事件有意思。參折是不少,可沒一個實權高官,捧殺的都沒有。士林正面反響積極熱烈,尤其是年輕有志的學子視趙知州為讀書人的偶像。誰踩,簡直就是汙辱了他們自己,群起而攻之,討伐不休,齊贊官家英明偉大,慧眼識英才用英才。官家把玩著滄州抄家送來的美玉珍玩,享受著讚譽,高興著吶,誇王相胸襟廣闊,以大局為重,不挾怨報復,確為肚裡能撐船的宰相之才。你高大義偏偏挾私逆上,這才是狂妄找死。

高大義,高大義.....是太大意啊。要不怎麼會胡八道。瞧你那糊塗爺給你起的糊塗名,這不是咒你嗎?”

“哦,對了,聖人特恩准高大人帶所有親眷去。免得思親寂寞,不能安心上班。”

這實際是他自己加的,更狠地報復。反正無人能(敢)揭穿。

得意洋洋嘿了一聲,又拽文道:“文成伯就是文成伯。高通判,你瞧,這上班二字多精練形象。還有哇,文成伯歸納創制的許多新鮮高明詞,如今在士林名流中已成流行時尚,讀書人見面不扯上幾句,都不好意思自己是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的有識士子。官家那麼大學問都喜歡用呢。哈哈......”

趙廉沒忘這個京中“兄弟”,特意針對梁師成的嗜好,選了抄來的美玉古玩相送。反正皇帝和權閹也不能花用,權當先存放在京城。

梁師成滿腦子滿身是古代封建王朝的觀念習俗,和趙莊人簡直是兩個世界的人,思想意識差得太大,和其他官僚一樣一門心思窩裡鬥,悶頭撈權撈好處,得利就快樂,哪知道趙廉的心思,得了好處,看到是內外聯手形成的巨大威力和前景,如何能不得意。

趙廉如期整頓充實了廂軍,武裝成正規軍,改善家屬生活,加強物資供應和操練,卻空著團練職位,是等官家安排或實戰選拔。

大宋所有閒職武官再瞎,也猜到他這是要實戰練兵,在秋天必會出城正面硬剛來犯的遼寇。沒人願意為當沒好處撈的團練來送死。

趙廉乘殺戮帶來的強勢威壓,又著手吏治,慢慢把文官摸清握緊。

一晃就到了春暖花開時節。

趙嶽安排石勇段景柱繼續帶隊販馬,順便和情報網船隊互應,搶遼地的大宋走私,著力查清大宋走私集團情況,慢慢壟斷對遼外貿。

楊林去了東京,當了一家酒館的店主,暗中呼應留守東京伯爵府的遁空夫婦,結交保護王進林沖徐寧等,等待魯大和尚來大相國寺。

18歲的唐斌陪父母過完年回來,滿臉愁容,怏怏不樂。

成年了。今年,最晚秋天必須奉父命回家參軍。

他想跟著趙嶽幹,在趙廉手下也一樣痛快。

可他家的根是西軍。他父親瞧不上其他軍隊,要唐斌在西軍中展露頭角,有一日能爬到狄青的位子。唐斌又不能跟他頑固的爹實話。

趙嶽勸他:回去也好。不逆父命,不惹爹孃操心上火,在最有戰場經驗的西軍中磨礪學習,更有利於成長。咱們這太缺真正懂6軍實戰的將領和經驗,你有此機會正好。到時候回來,自有辦法。”

唐斌哪能象實際年齡已經快五十歲的趙嶽那樣想通了就能放開。

年輕人沒好友夥伴玩鬧吹牛,生活有啥意思,哪捨得離開。

大哥回來坐鎮大本營,趙嶽就要去梁山開拓鞏固第二根據地。

他一看唐斌這垂頭喪氣樣,得,反正你本事也學完了,剩下的就是實踐磨練,跟俺去梁山吧,幫忙幹事,權當散心了。

騎馬去梁山。不急,一路仔細觀察地形。

這時代人口不足那世界的一成,大宋朝廷不重視土地收入,缺乏有效扶持政策,地方官卻對農民盤剝厲害,開墾荒地還不如當流民廂軍省心省力,現在更有蔡京搞的括田所,沒人傻得開荒,稍偏僻的地方就缺乏開,植被極其豐茂,路況不是一般差勁,想去什麼地方常常要繞遠路。難怪強盜草寇叢生難制,難怪楊志押生辰綱去東京要拐到黃泥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