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床弩暗算趙嶽,此事有遼將很積極,很亢奮。頂點 23S.更新最快

說不定能一射定乾坤呢?

海盜死了主子,沒了主心骨,又擔上大罪,軍心大亂,一慌而退,眼前的大災轉眼就解決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當年,宋國不就是僥倖以八牛弩射殺統軍蕭撻覽才意外獲得了《澶淵之盟》的機會,得以保住了宋朝廷。

這正是一箭定乾坤的最好案例呀。

此情此景和當年的《澶淵之盟》前何其相似。只是悲哀地換成了是大遼國被肆意吊打欺負。

若是把宋國當年那一手活學活用在勢大鳥強的海盜身上幹掉海盜王子......

好刺激啊!好划算!

躍躍欲試。

比如賀重寶賀家兄弟三人為代表。

但也有大將認為在這個特殊關頭萬不能莽撞。此次被圍,能談判,能和平解決最好,得留有餘地,不能做絕了。

代表有,比如保持了冷靜的王帳軍大統領兀顏光。

其實對絕大多數王帳軍來說,也包括一些明白些大事大道理的普通遼民,都多多少少明白些這其中的厲害。

射死了海盜王子確實是一件很過癮很解恨的事,但未必是好事。

更大的可能是給遼國招來大禍,更慘重的大禍。

且不說殺其主徹底激怒海盜,這次就會遭到瘋狂報復,怕是迎來的不是退兵而是招來更多的海盜暴怒圍攻,怕是不殺光這所有的人以祭奠其王子英靈對海盜王做個交待決不會罷休,這是擺在眼前的最現實危險。

拋開眼前,單說只是和海盜結下死仇的最輕結果,從此海盜記恨在心動不動就殺來報復,今來殺這,明來搶那,燒殺搶掠......到處.肆意破壞,盡展海盜以前從沒展現過的真正強盜作風......尤其是在遼國對付女真等敵的關鍵時刻入侵遼後方......

就象這次這樣......

那滋味必定酸爽之極,爽得以遼國的體量也萬萬享受不了。

大海是海盜的。

毫無疑問。

海盜對遼國,想來就來,想走就能走,漫長的海邊、大河,從哪都能隨時進來和離開,就象鄰居串門子一樣方便。遼國雖大雖強卻拿海上毫無辦法,激怒了海盜處心積慮成心禍害,專門攻擊遼國軟肋,你再恨又能把海盜怎麼樣?

還有哇。

宋國物華天寶,人口與財富資源無匹龐大,連同優越地理在內,都讓人無比眼饞,卻也是兵多財雄的龐然大物。自負霸主無敵的遼國和宋國對峙了上百年也沒能真收拾了宋國,只能以老大自居敲詐些好處,可海盜呢,卻能輕易洗劫宋國,沒聽說怎麼使勁,僅僅幾個月就整治得宋差點兒直接解體,可見原本就讓遼軍有些畏懼的海盜戰鬥力遠比想像的大得多。這次海盜都殺到腹地把遼王都圍困住了,遼王這邊卻事先一點不知道入侵,沒人能來通報,也證明了海盜勢力之強。

以今天的遼國能抗得住海盜這樣的強敵神出鬼沒緊盯上?

雄霸大海,海盜想進攻遼國實在是有太多便利,就算不動硬的也有太多讓遼國只能束手無策幹撓頭的優勢辦法。

不說別的,海盜只斷掉食鹽供應,遼國再過三五個月怕是就得自動趴下八成。

因為宋國食鹽也掐在海盜之手啊。

遼國想靠被海盜間接主宰的宋商偷摸走私以及從遙遠的西部太難運來的西部井鹽那點供應根本不可能撐住。

更何況海盜還可以資助(威逼)宋國或女真野獸一齊泡製大遼,輕鬆玩借刀殺人,只遙控著耗也能早晚耗死大遼。

海盜只憑對食鹽的絕對控制這一項就能自如地影響金軍更狠更賣力地攻擊遼國。

歷史上從未遇見過這樣的對手。

......實在是......惹不起這樣的對手啊。

回到眼前的這一仗就很難打。

聽海盜軍在外面搶劫時四處招呼說此來只為財產,不為殺人,不是滅遼,想必也不會真幹掉遼王摧毀遼國.....

那麼此戰必須抗住海盜進攻守住營盤,同時還特麼得必須鄭重考慮不能把海盜殺得太狠死得太慘,免得......

這種仗可怎麼打?

嗯,就算這一仗能放手死磕海盜,先過了眼前的難關再說,也不怕和海盜結死仇,那暗算海盜王子的命令也得狼主本人親自下命令。別人都沒資格,也抗不起招致的後果。

乾死了海盜王子,眼前有大功,卻破壞了遼海兩國以後“友好相處”和平的機會,結果獲重責砍了腦袋,甚至滿門滿族被交給海盜處置洩恨以求得海盜王的大度諒解......這種事不是沒可能,而是大大可能。

個人的生死榮辱對國家大計能有多重?

為了國家的安危生存,犧牲個把人或什麼家族又算得了什麼。只要能達到政治目的,朝廷肯定會毫不猶豫犧牲掉那誰誰,尤其是耶律延禧這樣的荒唐皇帝.......

那麼,這種傻事還真不能莽撞幹了。否則死了多冤枉啊......

要幹也得遼王親自下命令,嗯,最好是遼王本人親自動手。這樣有事就怪不得別人頭上......嗯?也不對呀!就算是狼主親手幹掉海盜王子,為了推御責任讓海盜王解恨和諒解,狼主也完全可以找個替罪羊硬賴他頭上當兇手交待給海盜.......

皇帝嘴大,在大遼國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他說你就是害死海盜王子的罪魁禍首,不是他幹的,你還敢不是......

躍躍欲試的賀重寶兄弟不,也想到了這些,不禁擦把驚出來的冷汗,那狂熱的心也不禁涼了。

一向驕橫霸道想怎麼著就怎麼著的遼國如今變成打仗直面交鋒時還顧慮重重不敢放開手,只證明遼國真沒落了,並且骨子裡也已經真怕了海盜,嘴上逞強說什麼不重要,潛意識裡已經預設了大遼弄不過海盜國的事實。

眼前貌似有機會偷襲射死海盜王子,到底要不要幹一把?

王帳軍只能趕緊去請示遼王,同時也調床弩做準備。

這猶豫的工夫,對面的海盜一面旗幟高高升了起來,正是那面親王旗,這回由手持換了個極長的竹杆挑高起來而已。

方便騎馬飛奔手拿的旗幟才有多大。但就是這麼一面小小旗幟一升到高空被其它三面的海盜遠遠看到了,頓時引起四面海盜軍狂熱的回應,響起雷鳴般的歡呼和喊殺的滲人吼叫吶喊。卻把遼軍和王帳營遼皇貴族官員全體驚得臉色一變。

海盜國海盜軍是東方諸家以前從來沒遇到過的對手。海盜出行和作戰也和別人不一樣,或者說是和東方傳統不一樣。

傳統是,無論騎兵、水軍還是步兵,那都是必有將旗的,趙錢孫李......柱國上將、驃騎大將軍、欽命掃北大元帥大將軍王.......旗幟上一標明身份,敵人好識別面對的對手大體是誰,但己方為方便在戰場上聚軍心和醒目有效的指揮也需要懸掛將旗。至少要告訴將士們:老子在這吶,旗不倒你就踏踏實實地聽我指揮狠狠幹。

但海盜軍不是這樣。

沒有標明身份的將旗,也沒有傳統軍隊那麼多繡著龍啊虎啊獅子啊......製作得別緻看著也很威風很體面的旗幟飄飄展展。

戰艦上的旗幟統一是黑底白骷髏旗。到了陸戰就變成統一的紅底白骷髏旗,比黑底白骷髏旗更醒目,實際也更滲人,紅得象血。血流成河,染紅旗幟,血海中飄起白骨骷髏,望一眼旗幟可以想像到血戰製造了無數冤魂或不屈的英靈......

遼軍眼前的黑壓壓海盜大軍各部軍陣中都只有一面比較大的紅底白骷髏旗作統一指揮用,挑得也不高,剛夠將士們在廝殺時能遠遠醒目看到。遼軍無法搞清自己面對的對手到底是什麼姓氏什麼身份的將軍什麼稱號的軍隊。

海盜軍將領都是統一制式的黑盔甲,在遼軍看來除了罩面甲式樣就沒其它區別,黑壓壓數騎停在那裡,外人無法從盔甲上識別誰才是海盜主將。

當然,實際上是有區別的。

官大官小,什麼品級,戰時誰主誰次......都有縫或臨時捌在上臂甲外側的臂章標明。海盜自己分得很清。

再說熟悉了,將士們戰時不用看具體臂章,只看將領自己喜歡並定製的特色罩面甲的絕無相同的各種式樣就知誰是誰。杜司令是嚴肅正經的微黑罩面甲。蕭總參是立眉的,王二虎將軍是黑虎臉的,李二麻子將軍是斑點臉的......

誰是誰,本部將士們們一目瞭然。

但這對遼軍就造成了視覺混淆,無法判斷誰是所部主將也就罷了,也不知道敵人的統帥到底在哪要重點針對哪。

現在海盜王子的特別旗幟高挑了起來,看海盜反應也進一步證明了白甲者的非凡真實身份。遼軍也總算清晰確認了要重點對付的方向和人。但讓遼軍憂慮的是:

這是升起了帥旗?

海盜要展開進攻了?

......

遼王營中注視海盜的無論是官是兵是民是貴是賤人頓時全緊張起來。

打仗是要死人的。要死很多。

而看看海盜如遊牧族一樣縱馬如飛騎術精湛,步調協調一致忙而不亂......肯定是精銳,無疑兇悍強大......

遼皇這邊,耶律延禧和眾貴族官僚要員獲悉了能偷襲暗算海盜王子的機會,卻也照樣委決難下。

位置高,看得清,看得全,也看得遠。

他們這些上層人物更清楚射殺計意味著什麼後果。

可別倒下大宋這個龐大對手,剛感覺輕鬆如意了,轉眼又惹上一個更難對付,不,是無法對付,更可怕的敵人。

還是沉住氣先摸摸海盜的底細再說搞不搞死那招眼找死的王子吧。

正緊迫討論著,驟然就聽到海盜雷鳴般的吶喊。

開打了?

海盜要殺進來了?

......咕咚,咕咚,咽唾沫。

好緊張!

耶律延禧感覺又回到了當初帶幾十萬大軍狂傲自信親征金軍想一舉蕩平叛逆卻慘敗逃跑的危險那時刻經歷。

或許此時是更兇險吧。

畢竟,那次還有大隊王帳騎兵隨身保護,實際有驚無險。

而這次卻是營中只有千把馬匹,主要屬於貴族官僚自己用,四萬親軍幾乎都成了無奈的步兵,不能有力的再次縱騎一路陪護著他逃跑,逃跑,一直逃到安全的地方還緊隨左右保護著他。這次被困這了,能不能闖出去難說,也不知道該往哪逃才是安全的。耶律延禧感覺,怕是整個燕雲哪也不安全,若是不能快速衝到關外,強行出去極可能正好落入海盜手。

只有死守了。

先抵抗著觀察好再說。

誰知海盜仍沒殺進來,剛才的嚇人動靜僅僅是升起了帥旗。

虛驚一場......

嚇死寶寶了......

這個羞臊,這個恨吶。

該死的海盜王子,真該千刀萬剮......

你弄塊破紅布隨便手寫的小破旗有那麼大魅力?至於讓群盜歡呼亢奮成那樣?

嗯.......既然那王子如此重要,若是設法拿住了他......

嗯,活捉才是真正能一舉定乾坤的妙招。

耶律延禧聰明地想到這一點,乾脆把暗算掉趙嶽的毒計拋棄一邊幾乎放棄了。實際是證明他隱藏在強大背後的懦弱。

他本質是和宋皇趙佶一樣的貨色。

不同的是他是遊牧民族的皇帝,看起來讓人容易錯覺他是精通騎射勇武有本事面對戰險比宋皇強的。

遼王能戰的形象能矇蔽住當代人,卻無法矇蔽瞭解歷史的趙嶽。

趙嶽正是瞭解耶律延禧和趙佶父子一樣的不堪本質才敢早早放言能輕易逼遼王屈從,並把大將們都調走了。

有了妙策,耶律延禧自己是不敢冒險親自去面對海盜威脅的,趕緊打發寵信的蕭奉先、蕭德里底去打探海盜的底。

二蕭是遼國歷史上和宋末六賊一樣臭名昭著的國害,同樣怕死,但不得不聽從命令展示願為狼主效死的忠誠勇敢。

快馬來到車陣後,蕭奉先緊張一掃視海盜,親眼目睹了海盜兵威後他更緊張了。

看看藏在勒勒車後已準備好暗算的幾架床弩,心裡多少有了些安慰,蕭奉先使勁鼓足勇氣,裝作象往日一樣的英武從容有本事,順著趙嶽掃來的目光瞅見立馬黑壓壓中的這位找死的醒目海盜大頭子,嗯,王子,主角,馬鞭點指著趙嶽方向,神氣活現昂著下巴提氣揚聲傲慢大喝:“你就是海盜王子,那個什麼自封的寶親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