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太尉焦慮的是新補充上來的河北西路邊軍不但人不堪,倉促調到邊關缺乏充足的心理準備及整訓時間,在轉轉眼一個月多點時間就會到來的秋收與遼寇兇悍秋犯時肯定才剛剛適應邊關生活,軍心能不能安定下來都是兩說呢,怎麼可能應對抗遼這種強度的兇險激烈作戰,到時根本不頂用,而且到那要命的關頭戰刀還可能沒及時配備全,近戰抵擋殺上關上的遼寇只能主要依靠槍和特麼的木棍,那就成災難性的大笑話了。頂點 23S.更新最快要命的是這個可能性還極高。

西路不保,則東路河間府必被牽連,必危矣。

可能是因為海盜國在熱帶盤踞,北方人用動物筋做的弓弦耐不住海盜國那的高溫多雨潮溼的環境,會軟化易斷,宋軍的弓在海盜眼裡是廢物,熱帶又有的是更好的木料製作弓臂,海盜根本不稀得要宋軍弓;亦或者是叛軍瞭解東行的叛逃路上根本沒有能阻擋他們逃離的對手,沒大仗打,遠端武器沒什麼用,又嫌棄箭不好攜帶,總之叛軍並沒有大量卷走弓箭等遠攻武器。

如此,經受叛亂後的河北西路邊關儲備的弓箭仍是有的是,足夠打好幾場大仗的。

關礙上準備的眾多笨重床弩、投石機以及宋軍較厲害的火藥弩等也都還在手。

但,這些寶貴的守邊武器對新西路軍的軍心怕是安慰不大。

新軍會射箭的肯定沒幾個,經過短短一個多月倉促訓練既不習慣也不可能擅長用,到激戰時,人一緊張,弓箭禦敵的效果可想而知,不射得滿天飛卻就是沒射到敵人那才怪了。這還是好的。

就怕被洶湧撲上來的骯髒野蠻敵人嚇得緊張的弓都拉不開,箭根本射不出去。

而遼寇最擅長的就是奔射。

新軍射不住對手,就會被對手嘲笑並以嫻熟精準的射術驚住,必在暴雨一般的箭矢打擊下崩潰。

床弩等威力可怕的遠端武器在新軍手中同樣沒什麼大用。

倉促成軍沒玩熟練,用不慣不說,發射速度也太慢了,震懾力大,但阻敵效果並不強,手忙腳亂中更難以發揮應有的威懾作用,肯定無法有效阻止遼寇人潮迅速殺到關前。

新軍成員由滅亡的豪強豪紳家的打手刁奴、地痞黑幫成員,以及地方上的拳幫、槍棒館、刀門什麼的武林門派子弟等為主組成。這些人皆是兇橫無良之徒,仗著武力或背後靠山的勢力行兇作惡是常事,個人武力不低,打慣了架,都是近戰好手,也兇惡敢打,有的還是門派的幫主、掌門、館主什麼的各地武林名士甚至是名聲響徹武林很有武林身份的老大,如今從軍成了體面軍官,總體而言,個體戰鬥力不在前邊軍將士之下,或許還能反厲害不少,但匯聚成軍隊打仗就未必行了。

戰時,要是讓他們沒刀錘鐧鞭等武林人慣用的並且玩得最擅長的武器近戰抗敵,這些人心裡空落落的,不可能有勇氣戰鬥。

宿太尉不敢指望西路軍能抵住遼人秋犯,更怕的是大宋在冶煉和製造武器上的能力也沒有了,至少是短時間內難以具備。

一個國家連製造武器都不能,還能有什麼指望?

今年的災難把大宋從地方官僚體系到軍隊,到武器裝備和製造,到統治階層以前不但無人重視反而倍加輕賤的百姓,到高度重視的經濟……全面遭到重創,形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個國家卻居然沒倒,在比較穩定的中央領導下還能挺立,真是奇蹟。

但宿太尉現在越發清醒認識到,宋統治已經是紙糊的一樣,再有點事一捅就會破,稍折騰大點,哄,就著火崩潰了。

宋廷盡情享受了滄趙家族奮力奉獻帶來的巨大好處十幾年,卻處心積慮害人家,這下報應來了,債一下還了個狠。

可恨可怕的是,國完,統治者全完蛋,要死,卻是他這個統治者中重要一員先得死。

他是面臨遼寇轉眼就會殺來,首當其衝的守邊大員吶。

宿太尉還只是提前憂心如焚空焦慮,實際仍在當著大權在握安全威風體面舒服的官老爺。

比他倒黴的官員卻多了,正承受著高高在上肆意作孽敗家後的惡果。

先說羅汝輯、万俟二人。

這兩傢伙一個是大理寺的,一個是刑部的,都是司法機關中央總部的中上層骨幹官員,本來當著舒服又很有前途的京官過得好好的,卻奉了各自投靠的宰相白時中和參知政事(職位相當於第一副總理,但權力更大,近乎總理)張邦昌的私人命令,私自離京,喬裝身份混在欽差隊伍中懷著陰險目的,功利心和信心滿滿地來到梁山刺探和司機搞事興風作浪,卻當頭遭到兇暴打擊,如同宋官員對上遼與西夏的野蠻暴力總軟弱無力一樣,擅長的心計和嘴炮本事在這裡什麼用也沒有,不發揮還好,一發揮反而成了遭殃的直接導火索,自負的司法高官身份與保障對梁山人也絲毫沒用,梁山人發揮草根百姓的無知粗野兇暴精神和行為作派根本不鳥他是什麼官位有什麼恐怖職權,壓根兒無視了他的權力威懾力,就是果斷乾脆的兇狠收拾了他們。

被打個半死,又在梁山泊碼頭小圈圈裡窩著難受,餓了個半死,又享受了荒野水泊中的毒性更強的野蚊子熱情關照親近數天,折磨得不成人形,沒死在梁山已經是應了“好人不長命,壞蛋活千年”古訓,命夠硬的,

離開梁山後被欽差薛弼隨便拋棄給周圍官府照料,似乎有了機會和希望,可梁山周圍的官府一瞅這二人這模樣:面目醜惡,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精神明顯失常,腦子應該不正常了,眼睛也被蚊子禍禍得近乎失明,能不能治好,很難說,希望不大,滿嘴沒牙,話都說不清楚利落,為官的體面形象毀了,官是指定當不成了。對這樣的指定沒了前途和利用價值的人,最是勢力眼的官場人豈會把二人當回事?

負責接收照顧二人的衙役就近隨便找了個二把刀大夫給二人瞧了瞧,然後在保證不死在自己手裡的前提下就不管了。

本應該出面接待一下兩位司法京官的知州知府大員一聽明二人的情況,就根本沒露面,丟在一邊只等上面是什麼意思。

結果,二人只是脫離了梁山牢籠,還得繼續忍受從精神上到**上的打擊與痛苦折磨,仍是毫無解脫困境的辦法。

而京城中的白時中張邦昌知道二人擔負的任務失敗了,好作用沒起反而壞了事,添了麻煩,本就暗裡大為惱恨此二人虛有其表看著精明是大才真幹事卻百無一用,又聽梁山那官府密報上來二人的情況,知道二人沒用了,對廢物自然就無心關照了。

加上之前為贖回二人,兩宰相自掏腰包的十萬貫要從二人家弄回來,再加上形勢不對頭,皇帝想整治滄趙卻不得不反而格外寬厚優榮滄趙而正處於暴躁好殺的狀態,羅、万俟二人一回京就極可能會成為禍根,為避免引火燒身也不能讓二人回京。

自然最好是讓二人死在外面,滅口,一了百了。

這樣就算皇帝聽到點什麼,也死無對證,沒法查究。

可,白時中張邦昌又不能讓梁山這的官府秘密除掉二人。

以他們的身份不可能讓外人看到和散佈出他們對沒用的黨羽是怎樣冷酷無情。

否則,誰還敢積極投靠他們並且懷著信賴和希望對他們忠心耿耿效力。

於是,万俟、羅汝楫,沒死在梁山這官府手中,被二相的手下各自秘密緊急去溫情體貼地接離了梁山周圍,但一離開梁山官府的眼線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下來接人的人立即變了臉,但也沒殺二人,都是告訴二人:你這模樣指定是沒法再當官了,又辦壞了事,為相爺招來大禍,本是該死。但相爺寬厚,念你昔日之功和情義,不除掉你,已經安排相關人報給聖上,說你辛勞成疾得了重病不能再為官效勞朝廷了,給你弄了點退休恩養待遇,已把你的官免了,你自由了,但京城的家就不必回了,把嘴老實閉緊了,以後愛幹嘛幹嘛去。

然後,兩方分別給了一點銀子,當叫花子打發,並切掉了二人的大拇指讓二人無法寫狀子上京鬧事,丟下二人走了。

二人這下官沒了,皇帝給的退休恩養待遇和京城家產也賠光了,全落入白時中張邦昌之手還不夠賠償十萬貫,家人也沒收甚至發賣了頂賬,只手頭轉眼花光那點錢,已經淪落為事實上的殘疾乞丐。

他們往日只會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當官老爺耍心思動嘴,一不當官沒錢撈了,什麼也不會幹,根本沒有獨立謀生的能力,飯都不會做,流落山東,舉目無親,在如今百姓也皆沒同情心沒肯施捨的混亂險惡社會中也無力回老家,就算回了老家,在當地富裕囂張的家族也不存在了,花光那點錢後就只能靠偷田裡的玉米地瓜土豆笨拙地弄著吃,好在荒廢的村舍到處是,茫然流浪中還不愁沒地住,後來在接下來的酷寒嚴冬中飢寒交迫,死在一荒屋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附近村民發現時,二人縮在火炕一角蓋著厚厚的草緊緊擁抱在一起,早凍硬了,不知什麼時候死了,二人臉上卻是詭異的笑容,似乎死前很開心滿足。

鄉民不認識醜惡如鬼的二人曾經是體面司法高官,只當是別處過來的無恥下流流浪漢,罵著隨便丟亂墳崗喂了野狗。

在歷史上本會顯赫一時,本會在史冊上留下濃重一筆奸賊事蹟的二人,就這麼在趙老二的小翅膀扇動下早早落幕了。

死得極其悲慘不堪,但卻沒留下流傳千古的罵名,沒殃及家族子孫在後世也抬不起頭來,也不知二人死後若有靈會恨還是會慶幸這結局。

當時負責暫時收留二人的梁山周圍官府不顧二人悽慘遭遇,還有也是顧不上的原因。

這次也輪到梁山周圍的官府還債了,也倒黴臨頭了。

聖旨下,梁山周圍的官府,從官到衙門中主要的無品級卻有職位級別待遇的吏員,再到軍隊,都得調動走。

品級最高的濟州府,次之的東平府、兗州,再次之的濮州等衙門,從最高行政長官到通判官等地方大員、到屬從小官、到下面在冊的主要吏員全體都得迅速起程轉任河北西路軍駐地,補充邊區被叛軍清剿一空的官僚統治體系空缺。

任何人不得遷延,不得推託不從。

敢託詞不去邊關的,不問原由,一律抄家充軍發配邊關,仍是得去河北西路邊關。

你想不當官了求不去都不行。

對一肚子窩囊火正紅眼想殺人的皇帝和朝中權臣的心裡話來說,你以為你是誰?你當朝廷的官職是什麼?你當你想辭職就可以甩手不幹了,可以悠然回家從此不用聽朝廷招呼了啊?你當你也是趙公廉,朝廷得寬厚對待著哄著你?

在這個時候敢不盡忠朝廷不聽招呼就要你全家倒黴。

有本事你也叛逃海盜從此不歸大宋管了行。

可惜你沒那資格。

敢去海盜那就是自去送死。

往日,天下沒什麼大事,當官只管享受大宋的好處,如今國難當頭正需要你出力的時候,你卻想脫身事外不肯吃苦出力?

美得你。

整治不死你。

享受了好處,需要獻身時,你就得頂上去。

滄趙家族不是說了:有權就有責,有利就有義務。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在朝廷隱隱兇相畢露與高壓下,這些衙門中人只能老實離開安全舒適的山東內地,遷往陌生又兇險苦寒的河北西路。

鄆州衙門一干人轉任去了濰州,從此活在強悍的二龍山強盜的刀鋒邊。

而東昌府知府田師中在梁山倒盡了黴,不但錢財上賠了個差點兒傾家蕩產,人差點兒餓死累死在爬梁山找屍體上,而且光榮地喝到了海盜帝國獨有的“清心寡慾”湯,從此做了和皇帝一樣的身體健全太監,終於有了當個清正好官的客觀身體條件。

但這廝目前還不知道。

他只感覺身體很差,回了東昌府又是高貴官老爺,對妾婢美女殷勤伺候勾引沒有一**念,只以為是被梁山折磨得太虛弱。就算知道太監了,他也不可能轉做個好官,只會變態更邪惡陰險。

身體沒養好,還沒琢磨出怎麼有效打擊報復梁山呢,調任的聖旨就下來了。

去當青州知府?

由一般的知府變成路級帥司駐地的知府,這是重用,是實升了。

可,那是有要命的地方,

整天處在二龍山賊寇的威脅甚至戰爭中,比當初鎮守邊區面對遼寇還兇險,責任重,實為罰、貶。

但,他又沒有造反的實力,手下的親信將領和原滄北邊軍將士能跟著他混平安與好處,敢行兇作惡違法亂紀,卻絕不會跟著他和朝廷作對打仗冒險造反,那全都是只為自己儘可能舒服安全活著的下賤無恥丘八,卻是他這個長官一手造成的,如今惡果來了,心裡再不願意去青州當刀鋒下的官,卻不能辭官脫身,不敢不聽朝廷旨意,無奈,只能老實去。

作惡有報,欠債要還。

在趙老二鮮明的恩仇觀影響下,這些高官大員要遭受的還不止調任這點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