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休息室。

羅晟和公司的許勇等人圍坐在一塊交流閒聊,並不是非要具體聊出什麼議程來,就是簡單的聊天,進行思想交流,靈感的碰撞,也許就能碰撞出火花來。

這種文化從公司的工作室時代傳承到了現在,並且會繼續傳承下去,也成為了藍星科技的工程師文化一種體現,基本上每天都會有半個小時至四十五分鍾左右的交流時間。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

例如谷歌的五分之一自由支配時間,谷歌這家公司允許旗下的工程師拿出20%的時間來研究自己喜歡的專案,也相當於每週有一天的時間,而這種做法也讓谷歌成功的用20%的自由時間換來120%的績效。

谷歌這種做法,其實這就跟秦微木制定的“部門公司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

藍星科技的企業文化除了“聊天流”之外,還有另一個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美食。

在藍星科技公司,廚房提供免費的美食和飲料已經不算什麼了,此外還提供各種各樣的健康美味的零食供員工免費享用。

在這個人人都是吃貨的世界裡,即使在工作期間也能吃到這麼多的美味零食,既能滿足口腹之慾,緩解工作壓力,還不用擔心吃出不健康的問題。

因為公司還請了專業的健康護理人員進行搭配和食品安檢,公司並沒有吝嗇這筆錢,一切為了員工吃道健康的食品為核心出發點。

就是投資人看了有點心疼……

藍星科技在食品採購支出這一塊比其他同等量級的公司要多出五倍之上,可見一斑,美食文化一點在北美那邊可謂是絕招,很多員工,羅晟沒能用高薪抓住他們的心,但卻意外的用華夏美食抓住了他們的胃,然後抓住他們的心,最後抓住他們人。

公司特地從國內高薪聘請了頂尖的大廚班前往加州門羅帕克分部,八大菜系光是一個川菜就能做到每天不帶重樣的吃法,不誇張的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做到天天都不帶重樣。

以至於在後來訊息傳開了之後,在矽谷的其它科技公司的工程師都來門羅帕克蹭飯吃蹭喝,甚至因為公司的美食文化還是吸引了不少優秀的矽谷工程師。

蹭著蹭著自動的就把別的科技公司的工程師給蹭了過來,為了美食而“叛變”成為喜聞樂見的軼事。

矽谷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不嚴謹的說門羅帕克也是矽谷的一部分。

這一點,就連羅晟都沒有想到藍星科技北美片總,在矽谷最出名的居然是公司的食堂…

只能說吃貨是無國界的。

此刻公司的休息室,眾人也是邊吃零食便聊著天。

“老大這次北美之行,跟幾大唱片公司達成的版權合作協議傳回國內之後,驚掉了無數的人眼球。”馮毅說著話鋒一轉,補充道:“但多數評論貌似都把咱看成人傻錢多了,被業內人士嘲笑一通,花了幾個億買到了版權是錢多的沒處花。”

的確,訊息傳回國內之後,也是讓不少人大跌眼鏡,除了感慨藍星科技有錢花瞎基兒花之外,就是嘲笑了。

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羅晟花這筆錢的意義何在?

國內版上線的音樂播放器叫[藍星音樂],推出的時候,宣傳口號是國內外225萬首當紅歌曲正版授權,免費暢聽,免費下載……

本來就是免費的好麼!

難不成你想收費?

這就是當下的真實寫照。

本來,業內人士以為藍星音樂花巨資拿到版權之後會進行收費,沒想到還是免費。

頓時覺得羅晟傻傻的花錢,人倒是沒有被花傻,真要收費,藍星音樂在國內絕對是必死無疑,要知道現在霸榜的是白度mp3音樂搜尋。

“我們貌似輸在當下,可終將贏得未來。”羅晟微笑的說道,旋即一臉無所謂的聳聳肩。

他巴不得就這樣被嘲笑一通,好悶聲發大財,到時候一紙版權就能輕輕鬆鬆的將之一網打盡,十餘年之後終是會清算的,而業內同行也必將為不重視版權問題付出代價。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版的[藍星音樂]是免費的,但海外版[musicspace]音樂商店是付費的,畢竟市場環境不一樣,兩者有著巨大的差異性。

然而,在國內互聯網界人士對羅晟花費16.4億元(1.992億美元)的天價版權費,與全球五大唱片巨頭達成數字版權合作而無法理解,甚至群嘲不斷時,大洋彼岸有兩家科技巨頭公司卻因為羅晟此舉而重視了起來。

一家是蘋果公司,而另一家是微軟公司。

在藍星科技面前,都是巨無霸級別的存在,微軟公司在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前,市值一度衝到了5830億美元,成為了當時的世界第一,泡沫破滅之後,到了今年的2004年科技公司其實大多都沒有恢復元氣,藍星科技只不過是個特別的例子而已,而微軟的市值幾乎被腰斬,現在還有282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微軟從神壇跌落之後,現在是通用電氣以3190億美元成為當下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

而還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卻沒多少人在意,那就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全球金融公司的地位正在瘋狂攀升,花旗、aig、美國銀行紛紛擠入世界前十上市公司,似乎已經為幾年之後的金融危機埋下了伏筆。

而另一家盯上羅晟的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去年才完成鹹魚大翻身,一直到去年2003年,蘋果公司還是一家被“非主流”使用者推崇的科技公司,雖然大眾都知道蘋果的產品很不錯,但願意掏錢去買,為這種欣賞“埋單”的人並不多。

在2003年之前,蘋果的市值一路俯衝下滑到40億美元,喬幫主重新執掌蘋果數年也沒見多大起色。

但這一切,從2003年3月開始,也即是藍星科技公司成立一個月之後,蘋果開始起飛了。

喬布斯推出了itunes,這是可能是蘋果公司歷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創新產品,也推動了市值一路狂飆。

itunes的出現改變了一切,這是喬幫主憋了五年的大招,隨著itunes的出現,蘋果公司得以進入音樂市場,不僅僅是靠賣產品掙錢,還可以透過賣音樂來掙錢,從ipod推出開始,短短的三年時間,靠著ipod+itunes組合為蘋果公司創收近100億美元,幾乎佔了這家公司總收入的一半。

itunes受到了來自使用者、合作伙伴的廣泛支持,因為itunes的存在,能夠讓更多人更方便地下載和整理音樂,這也極大的促進了ipod的銷售,讓這款電產品在北美迅速流行了起來。

那些唱片公司也歡迎itunes的出現,在此之前,唱片公司對於泛濫成災的盜版音樂無能為力,光是napster網站幾乎就讓唱片公司脫了一層皮,但itunes讓他們看到了數字音樂盈利的可能性。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蘋果公司,透過賣ipod賺硬體的錢,也透過itunes賺音樂的錢。

其實羅晟這次跟五大唱片公司談版權合作能如此順利,那些唱片巨頭也是看到了itunes在數字音樂領域有著一家獨大的局面,唱片公司自己也曾一度想要經營數字音樂,結果換了個行業發現在科技界根本玩不轉,推出的產品被使用者罵成狗,所以就放棄了。

但顯然,itunes在數字音樂領域一家獨大對於唱片公司是不利的,所以羅晟這次上門來談版權合作,那是相當順利,也算是在情理之中了。

因為站在唱片公司的角度來看,作為音樂服務製造商,掌握了版權,[musicspace]與[itunes]甚至今後有更多的線上音樂商店平臺,這些平臺為了爭奪數字版權肯定是高價合作,顯然對唱片公司有利。

反正現在都覺得自己是贏家,而羅晟也好喬布斯也好,某意義上來說都是賺差價的“中間商”而已,搭建了一個線上平臺,把唱片公司旗下的歌曲數字版權與線上的消費者使用者連接起來,然後羅晟抽走了40%的分成,其實比喬布斯還狠,多抽了5%的分成比例。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