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在今天的這場會議確定的重大事項,意味著國內當前的四大網際網路巨頭“L-BAT”當中,藍星、滕訊、阿狸三家都已經敞開懷抱去擁抱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浪潮。

而白度,至今被迫沉迷於PC時代。

必須要加個被迫。

不過也不能怪白度,現在的白度哪裡顧得上什麼破移動網際網路啊,PC領域的王國腹地都已經岌岌可危了,藍星科技集團旗下雲歌搜尋正在逐步蠶食白度搜尋王國的腹地。

白度在中文搜索引擎市場目前仍然是執牛耳,但緊隨其後的雲歌搜尋以完全不弱於白度的技術甚至猶有過之的情況下,加上優質的使用者體驗,外加雄厚的資金像填補黑洞窟窿一樣不停的往裡邊扔,這是餘軍為白度送上的三板斧,幾乎打的老東家喘不過氣來。

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流量入口,要變現是非常容易,雲歌只要想掙錢肯定能止血盈利。

可羅晟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讓雲歌搜尋盈利,從2003到今天的2009,快六年了吧,雲歌搜尋的收入減去運營成本不但一分錢利潤都沒有還產生鉅額虧損。

沒錢了找“藍星爸爸”要,餘軍要多少羅晟就批多少,只要拿錢燒不死白度就往死裡燒。

燒錢大戰,白度哪裡拼得過?

在今天,即便谷歌、微軟這些成名已久矽谷科技巨頭要是聽到藍星科技向他們“決鬥”也得嚇的三條腿抖一抖。

白度現在的資金鏈其實很吃進了,尤其是當下的環境,市場上根本融資不到,2009年初是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

那麼就只能靠自身的收入了,這就導致了一個兩難的選擇,提高收入就得繼續作惡,加大競價排名的力度,不想作惡就沒收入,拼不過競爭對手的燒錢大戰,最後被活生生的耗死,羅晟還可以繼續讓雲歌搜尋再來個五年不盈利。

無論哪種選擇,對於白度來說都是沉重打擊。

PC老巢都快頂不住了,哪還能分出精力去佈局移動網際網路這塊新領域?就連雲計算的專案的啟動資金都是咬緊牙關擠出來的。

當初一句“新瓶裝老酒”到今天不僅僅赤果果的被打臉不說,更重要的是後悔,白度真的後悔。

如果三年前就開始進入雲計算服務領域,那基本上和藍星科技集團是同一時間起步,對方資金雄厚,敢砸錢,白度不敢這麼玩,但也不至於淪落到今天這般尷尬的地位。

現在不止是阿里合夥人之一的蔡總私下打電話跟星雲(StarCloud)最高負責人陸琦聊過,業內的其它大咖都從各個渠道聯絡上了藍星科技集團的高管層去“刺探”情報。

眼下這股傳言可謂是牽動了全行業的心,許成華直接打電話給了羅晟,兩人交情不錯。

一時間,業界對這件事情的關注再次拔高,國外矽谷科技圈也是對此分外關注,不僅僅是國內想要進入雲計算的企業無處下手,國外很多企業也是如此。

如果行業的領頭羊在這個時間節點推出一個面向市場的開源專案,對於新玩家來說很快就能在雲計算領域佔個坑。

現在大家都急著佔坑,這明顯是一座極富潛力的儘快,很有想象空間,以前業界人士覺得這玩意太過遙遠,不現實。

可賽富時披露的一份年報徹底顛覆了人們的觀念,震動業內。

這玩意不但不遙遠,而且已經有企業開始掙大錢了。

那還得了?

彷彿前一天大家都不看好,一夜之間風口就出現了,利益的驅動之下使得各方紛紛加註雲計算領域。

這個時候業界的領頭羊藍星科技順勢推出雲計算的開源專案,毫不誇張的說,想要玩並且快點搭上雲計算的最後一班車不願錯過最後的窗口期的新玩家們,那就只能選擇藍星科技的提供的開源專案解決方案。

因為你不去,肯定有別人會去,別人一去立馬就領先你了,加上市場份額已經被幾大巨頭佔絕大部分,剩下的一點要是還磨磨唧唧的到時候連湯渣滓都撈不到一口。

誰讓你在風口開啟的時候沒有進入,如果三年前就進入,那麼現在早就起飛了,看看人家賽富時公司,就算比不上藍星科技,那也是領域內的一大知名玩家。

轉眼之間三年後的今天,風口正在閉合,不但如此,其實藍星科技集團要推出開源專案的戰略,換個角度來講是在加速風口的閉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陸琦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既然兜不住了,不能像以前那樣悄悄的搶佔市場份額,那索性就不兜了,乾脆利落的就敞開拉大家夥一起玩,反正這塊蛋糕的70%左右藍星科技已經吃下。

現在搞個開源專案,拿出來面向所有的玩家,剩下你們去分吧,大家各憑本事,都有機會,但前提是要尊我藍星科技為盟主。

只有跟著哥走,尊哥的號令這個前提條件之下,你們才機會分享最後的那點蛋糕,否則連最後那點都沒有。

這個開源專案一旦推出,假以時日,藍星科技集團在雲計算領域就是標準的制定者,其地位就如同等價於Pdows作業系統之於微軟公司,無人可撼動。

何況,藍星科技集團還有一位開掛者坐鎮,在技術上還能遙遙領先,擠擠牙膏什麼的,怎麼輸?

至於現在,羅晟基本上沒有現身,而是親自下場與12000多名雲計算工程師團隊攀科技,他不來的話,BlueStack開源雲平臺可能不會這麼快能順利推出來。

……

谷歌總部。

“大洋彼岸傳來的訊息已經沸沸揚揚,矽谷這邊的科技企業大多都在蠢蠢欲動。”謝爾蓋·布林在會議室上發言道。

此時,會議室聚集了七八人,拉里·佩奇、埃裡克·施密特等人均在場。

不過他們每個人的臉色幾乎如出一轍,那就是憂心忡忡,太平洋彼岸傳過來的訊息是一件大事,對於任何涉足雲計算領域的玩家來說都不能忽視。

埃裡克·施密特嘆道:“倘若真的如傳言那般,已經主導全球市場的藍星科技再推出開源雲平臺,他們將會在這個領域無可撼動。”

谷歌不傻,矽谷這邊的人也不傻,很快就在分析中看出了藍星科技這一戰略舉動會對整個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又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有什麼意義。

意義就是,其它巨頭若是無動於衷,任由藍星科技集團這麼發展下去,全球雲計算領域將會被對方執掌牛耳,號令天下,大家都得在羅晟佈下的陰影裡戰戰兢兢的活著,到時候他想弄誰就弄誰。

拉里·佩奇說道:“藍星科技有這麼快嗎?”

埃裡克這位谷歌掌門人凝重的點點頭說道:“雖然我們都是在2006年起步的,但藍星科技在當時的投入規模就是谷歌的十倍以上,這一切恐怕都在對方的秘密佈局之下。”

眾人一聽心中想要哀嚎,對於施密特的言論選擇了預設,藍星科技在2006年的時候就一口氣把IPO的錢全部All-in雲計算,直接導致今天主導全球70%左右的市場份額。

其實開源雲平臺這個專案是陸琦加盟藍星科技集團半年之後就開始設想的,並且到了今年初才正式確立,但外界不這麼想,你就算真的這麼如實說出來也沒人會相信,例如谷歌就不會相信,他們更願意去相信藍星科技可能提早一年甚至更早就開始佈局了。

不過,藍星科技集團在雲計算領域深耕三年之久,如今成為業界領頭羊的存在,底蘊之強大遠超同行,加上羅晟親自下一線開發,這個開源平臺的開發程序和效率出乎意料的快和順利。

不然也不會選擇要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決定推出這個開源平臺了。

谷歌這場臨時的內部會議很快就結束,並且在內部達成了一系列的共識,然後掌門人埃裡克·施密特開始默默地打了一連串的電話。

分別打到了微軟、英特爾、甲骨文、賽富時、亞馬遜、IBM等科技巨頭的CEO辦公室。

面對大洋彼岸傳來的訊息,矽谷IT界的幾大重量級雲計算玩家在施密特的倡導之下,幾乎一拍即合的願意達成一個聯盟,以此共同對抗藍星科技集團在雲計算領域的霸主地位,甚至分而食之是最好的結局了。

在整個世界IT史上,這一次矽谷科技界的聯盟都具有歷史意義的,因為是有史以來矽谷的科技企業首次為了應對一家來自華國的科技公司而達成的聯盟。

說意義重大,是因為在此之前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矽谷的那幫科技巨頭們居然會被一家華國的科技公司逼到聯合才能對抗的地步。

說出去誰會信呢?

但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

(Ps:各位元旦快樂,求一下保底月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