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就這麼迅速確定了,羅晟毫不猶豫的拍板,而陸琦也沒有在科技綜合體大廈逗留太久,在這邊待了二十分鍾左右就離開。

而羅晟也順帶安排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送一個元素週期表的牆櫃給陸琦,完全按照元素週期表的編排打造,除去放射性元素之外,其它所有元素實體都要有。

價值不到2個億而已,小錢。

相比較陸琦今天提出的BlueStack開源專案,這個搞出名堂來何止兩個億,他也是富豪,而且從來都是工作找他的那類人,如果他說要從藍星科技離職了,甚至表露出這種意願,電話就會被獵頭公司打爆。

對於這樣的人送錢送股權什麼的太俗套。

不過羅晟最欣賞陸琦的是他所堅守的原則,其首要原則是堅守價值觀,陸琦將這個原則列在第一位,把正直的人品放在工作精神與專業能力之前,何況他的專業能力擺著的。

僅憑這一點,各大巨頭發動搶人大戰就不意外了。

正如《資治通鑑》裡的一句話:有德無才,其德可用;有才無德,其才難用。

陸琦的第二個原則是永遠正能量,這是他的工作原則,加入藍星科技集團至今,他的手下從來沒有看到他抱怨或有消極情緒。

高度自律,一個極其自律的人其實也很可怕。

每天學習,陸琦的座右銘是——做的更多、知道更多、成就更多。

每天堅持閱讀最前沿的論文,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軟體,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的版本好,明天的版本一定要比今天到的版本好。

把公司當成個人事業,職業經理人做到CEO的不少,但能走到陸琦這個位置和格局的找不出幾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把公司當成個人事業一樣來經營,藍星科技集團去年的雲計算業務遠超羅晟的預期,陸琦功不可沒。

謙遜真誠。

作為科技界成名已久的大咖級人物,但個人非常謙虛,他禁止員工對他以“陸總”來稱呼,要求一律直呼其名,無論是郵件還是其他,只要發給他,他一定會回覆。

也難怪會被矽谷和國內的科技巨頭們瘋狂爭奪了。

這樣的人才誰不喜歡?

……

時間一天天流逝,新開年年初,藍星科技集團已經確定了開源雲平臺的發佈會日程,今年上半年的重大發佈會事宜要進行三次,分別是線上雲翻譯、跨平臺聊天應用和雲計算開源專案BlueStack、

羅晟雖然已經從兩家公司繁重的運營管理中解脫出來了,但他並沒有就此鹹魚下來,每天的工作同樣非常繁多,只不過重心基本上已經放到了攀科技。

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到來,隨著華國的製造業總量超越美國,後者就已經實華國為戰略競爭者了,要知道就連美國人曾經的對手,前蘇聯、日本、歐盟在製造業規模的巔峰期都沒有超越美國,日本最高峰的時候才相當於美國的70%左右。

但華國超越美國的製造業規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老美必然會開始制定一系列的打壓計劃。

作為華國的公司,羅晟旗下兩家跨國巨頭集團還都是高科技領域,不用懷疑,搶打的就是出頭鳥。

所以羅晟也不敢再這個時候鹹魚下來,必須要完成從菜雞到鳳凰的涅槃,美國人能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現在不奮力打造“備胎”計劃,將來的日子不說沒法過,肯定及其難過。

就說蔚藍海岸集團旗下的Azure手機,過半的供應鏈夥伴都是美國的公司,還有的是日本,攝像頭傳感器就是和索尼合作,儲存和螢幕是和三星合作,歐洲也有一些合作伙伴。

美國人之所以放蔚藍海岸公司的業務進入北美市場,就是看到了這些,知道蔚藍海岸只要一被卡脖子,就會要死不活。

有命門捏在手裡,而且不止一兩個,美國人才能這麼有恃無恐。

否則,以老美的尿性,又怎可能會放任羅晟在全球範圍內大肆斂財而無動於衷。

一旦這些海外的供應鏈夥伴撂挑子不跟你玩了,蔚藍海岸就會面臨休克的危機。

羅晟早已經感受到了華爾街蠢蠢欲動了,這裡面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蔚藍海岸現在是非上市公司,華爾街在這裡面沒有撈到什麼好處。

道理也很簡單,蔚藍海岸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筆外資,不像“混血”的藍星科技集團,蔚藍海岸的血統那是純的不能再純的“華夏血統”了。

如今,蔚藍海岸的收入和利潤,美國人或者直接一點就是華爾街,恐怕早就已經眼熱不已了。

之所以現在放任,肯定是在謀求更大的利益。

真的去相信這個世界是貿易公平,公平競爭以產品優異就可以取勝的人,不是真傻就是壞透了。

羅晟從來不相信這一點,而他的猜測就是美國人正在等,等蔚藍海岸對供應鏈形成深度依賴之後,再掐斷威脅,這個時候就必然會導致一個後果,蔚藍海岸越發輝煌一旦休克,帶來的損失規模是天量級別的。

到那個時候,在談判桌上美國人的籌碼就有了,華爾街可以順勢以此為籌碼,要求入股蔚藍海岸,並且要求上市,甚至更苛刻的條件,否則你不答應就休克致死吧。

可想而知,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局面,而蔚藍海岸又沒有可替代海外供應商的“備胎”,必然面臨兩種選擇:要麼就直接死掉,不想死掉就只能屈辱的接受美國人和華爾街摘桃子。

就像三星那樣。

……

到了本月底,不知道是從哪裡傳出來的風聲,搞的內地整個IT界都不平靜了,甚至都傳到了矽谷那邊去。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訊息在業內突然瘋傳的結果,那就是當今全球雲計算領域的霸主,藍星科技集團旗下的星雲(Star-Cloud)被傳出要開源的訊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剛剛進入2009年,雲計算就被推到了風潮的最前沿,幾乎一夜之間,原本只有零散的幾家巨頭在玩的東西,一下子湧入了大批的新玩家。

而這種局面下,那些剛剛進來新玩家們根本就無處下手,只知道這玩意很掙錢,一定要快點佔坑,但一點不誇張的說90%以上都是兩眼一抹黑,不過是看到了這裡時座超級金礦,都想上來分一杯羹。

想要進入這個領域不是說進來就能玩的轉,有錢只是基本。

藍星科技集團旗下雲計算服務的工程師規模已經突破了12000人的超級團隊,大大小小的研發中心也遍佈世界各地,全球知名大學都有資助,這是與IBM合作的結果,並且平均下來每天都有人離職,每天也有人入職。

這麼大的一個團隊加上羅晟的技術才撐起了星雲(StarCloud)全球雲服務70%左右的市場份額,同時全世界現有為數不多的雲玩家幾乎都是或參考、或模仿“星雲”起家的,這些玩家包括如今耳熟能詳的谷歌、微軟。

自己搞一套體系出來的太少了,亞馬遜是一家,IBM是一家,但微軟和谷歌都是摸著藍星科技過河,一看就是失去了夢想和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不對,還有兩家也拿著“放大鏡”狂照,就是這次10億美元報表的弄潮兒賽富時公司和甲骨文公司。

國內就不用說了,目前除了藍星科技,就阿狸在做,也是逮著羅晟瘋狂暗中觀察。

阿狸必須得做,因為今年阿狸有個重大的計劃要上線了,那就是“雙十一”購物節專案策劃已經上馬了,剁手節的開端從今年開啟。

屆時,當天產生的龐大的成交量資料,突然暴增的訪問量等問題都需要一個龐大的系統支撐才不會崩潰宕機,這裡面牽涉到了計算、儲存、資料庫、網路等方面,阿里的“飛天系統”就被寄予厚望。

不過留給阿里的時間也不多了,只有十個月了,要是“飛天系統”承載不了這一重擔,阿里將會面臨兩個選擇:

其一是放棄“雙十一”購物狂歡這一營銷策劃,其二是去隔壁的蘇城找羅晟尋求解決方案,藍星科技旗下的星雲(StarCloud)是肯定能夠輕鬆搞定,這一點阿狸絕對不懷疑。

顯然,不到萬不得已,阿狸是不願意去求人。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目前為止,想要什麼樣的雲服務解決方案,星雲(StarCloud)都能提供服務,如果不能,那這個星球上就沒有這項雲服務。

因為在這個領域,在世界範圍內,在當下,藍星科技說第二,沒有人敢跳出來說自己是第一。

就是這麼自信。

可想而知,如果網傳的星雲(StarCloud)要是開源,那簡直不得了,不亞於互聯網界的一場大地震。

起初人們是不信的,理由很簡單,除非藍星科技的高管層都腦子秀逗了才會發生這種事情。

可這話又說回來,天下無風不起浪,這股風早不刮晚不刮,偏偏在這個時候起風了,那就顯得有點詭異了,難免不讓人浮想聯翩。

關鍵是,藍星科技也沒有出來闢謠啊,這才是重點。

這種事情,最好是寧可信其有。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都不會傻到猜,很簡單,打個電話去諮詢求證一下不就結了?

不管能不能得到確切的結果,打電話諮詢總比自己瞎雞兒猜測要強吧。

於是,藍星科技集團的電話被諮詢者們打爆了,國內的國外的概莫能外。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