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縣,我倒是去過一次。當年和師父外出走腳的時候,這湘西大片地區我都走過。瀧縣是與浮溪縣相鄰的縣城,那時候咱們這落後的山區也漸漸通了公車,於是我在鎮上上車,在中午的時候我就到了瀧縣。

我出了車站,隨便找了一個餐館吃了飯,然後結賬的時候我朝店主問了城隍廟的位置。原來城隍廟並不在縣城中,而在城西二十裡外的白雲山上。

搞清楚方位之後,我便向城隍廟走去。這二十來裡路對我來說並不算什麼,多年的走腳歷程已經讓我習慣了在崎嶇的山林中穿行。

約莫在傍晚的時候,我終於爬上了白雲山。原來這白雲山並不甚高,也不甚險,登上山頂並不困難。

山頂上卻有一座建築物,看起來有些年份了,但是並不破舊;廟雖然不大,但是也修的十分莊重。

今天是三月三,畢竟是鬼節,所以前來山上祭祀供奉的人來來往往也有不少。我深感欣慰,當今時代,還有這麼多人帶著一顆虔誠的心,敬畏著神明。

我舉目朝前望去,只見廟門上懸著“城隍廟”三個篆字的匾額,兩旁又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下聯是:行些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

其實關於城隍廟,是有這麼一個傳說的:

城隍廟其實是崇祀守護當地城池的神靈的廟宇。“城”,即指的是用黏土壘築的高牆;“隍”,即指的是沒有流水的湖城槽。古人建造城池其實就是為了保護城內生活的百姓的安全,所以才勞民傷財,大興土木修築著高大的城牆與城樓護城河甚至還有烽煙臺。

在中國古老的原始信仰中,信萬物有神,萬物有靈,人們的生活穩定和生產的安全都與神明的存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於是“城”與“隍”就被化為一個城池的保護神。

我曾在《周禮》一古籍中看到過有關於“蠟祭八神”之一的“水庸”之事,“水”當然指的就是“隍”,而“庸”就是“城”,我猜想“水庸神”估計就是指的城隍老爺吧。

要說起城隍廟的起源,估計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吧。因為那時候的東吳,赤烏二年(赤烏為孫權的年號),那時候在安徽省的蕪湖就建造了城隍廟,是我所知道的最早的。

由此可知,城隍廟能得到廣泛的信仰,應該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特別到了唐代以後,中國土生土長的教派道教大興,幾乎全國都祭城隍。所以,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城隍老爺都是掌管陰界當坊事物的神靈。

我也曾聽師父說起過城隍老爺,說他威靈顯赫,聖道高明;司分善惡,部領山川;有求必應,如影隨行;代天理物,判陽斷陰;祈福禳災,驅邪治病;保國護邦,普救生民。

當時我沒有急著進入廟中,而是在外面溜達,這周邊也有卜卦算命的,但是我並沒有去理睬,因為每當有人經過他們的攤前時,他們總是神神叨叨地念一些固定式的口訣,還一套一套的。

前面說過,這種算命先生不同於張老瞎子,張老瞎子是有真本事的,不會這麼唸叨,反而是那種沒啥真本事的只學了一點命理學的皮毛卻在外面招搖撞騙的。

我想,就算我過去請他們算一命,他們也只會說一些“男女婚姻皆如意,丈夫興旺妻子賢;身旺財旺更為福,年紀輕輕攢大錢……”諸如此類的話。

我一直在外面逛到了太陽下山,前來祭給予祀佈施的人們都早已陸陸續續下山去了,而那些算命的,也早已經收攤回去了。這城隍廟不大,所以並沒有什麼住持,在這個時候了,也只有我還在山上了。

我坐在城隍廟外,靠在一塊光溜的大岩石上,望著蒼莽深邃而昏黑的夜空,任由春天的暖風吹亂我的髮絲。

可是這一陣風吹過,我眼前的景象卻與先前截然不同了,變得極為蕭條而陌生。

雖然這白雲山對我來說本來就算陌生,可是這周圍的環境在我白天上山來就都熟悉過了,可是現在眼前的一切卻不得不由我大為驚訝。

只見面前不見了城隍廟,甚至連一點建築物都沒有,眼前只有一條並不寬敞的青石板路。

我忽然覺得好生奇怪,於是起身向著青石板路走去,看這條路到底會通向什麼地方。

可是走著走著,我越發覺得不對勁起來,因為這條路完全看不到盡頭嘛。於是我便不想走了,正要轉頭回去時,卻發現青石板路的兩旁突然出現了一帶清一色的古代宅院。

這些宅院都是大高牆,古香古色,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代了,有一種歷經滄桑的陳舊感。可是這些像牙齒一樣整齊排列的高牆深院,家家都是大門緊閉,門上的鐵鎖也都是鏽跡斑斑,很顯然,這是很久沒有人居住過的。

忽然一陣夜風吹過,捲起丈高的灰塵,越發顯得荒涼而落寞。雖然是夜裡,可我卻感覺看的更加清晰了。看著眼前的這一幕,我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甚至是要以為自己回到了古代一樣。

不過我轉念一想,既然我是來的城隍廟,這城隍廟白天尚有人,可晚上應該從不會有人吧。城隍老爺又是掌管陰界事物的神明,那麼這條青石板路很有可能就是通往陰曹地府的某條路,我此時此刻所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實存在的陽間事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想到此處,我內心忽然覺得輕鬆了許多。因為我知道,今晚來的城隍廟並沒有錯,我也相信,約我的兩位無常大人應該就快要現身了吧。

一想到自己就又要與地府的兩位陰帥見面,我反而更加迫切起來,不再往回走,反而加快腳步繼續往前走去。又走了數百步,眼前卻出現了一座土房子。

那房子並不高大,上面蓋著一些黑瓦片,和農村裡那些古老的房子十分相似,我忽然有一種熟悉感,像是在哪裡見過的。我腦中快速地搜尋著記憶,終於想起七年前我誤入死陰槽的時候,所見到的土胚房子不就這樣的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