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典籍裡記載,上一位出現在這世間的九陰體質已是在百年之前,所以這江湖中知道九陰體質的人並不多。

李木子伸手撇過耳後髮絲,說道:“除了大內藏書閣,這世間記載了九陰體質的並不多。”

“道宗先輩曾至大內藏書閣抄錄古籍,與九陰體質相關的也帶回了道宗,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地方有所記載。”李木子頓了一下看向了張銘。

張銘眉間一皺,又立馬舒展開來,他並沒有追問,反而是淡漠道:“不知大監告訴我這些做什麼。”

李木子卻只是淡淡搖頭道:“只是說說。”

“這樣嗎。”張銘虛起了眼,目光犀利。

李木子回應著張銘的目光,卻只是雲淡風輕的笑了笑。

張銘不知李木子有什麼想法,但絕對不可能只是他說的那樣,這位看似溫和的大監好像也不是那麼的簡單。

“若要是沒猜錯的話,應該是魔門吧。”張銘說道。

李木子點頭,確實是在魔門。

“正是魔門。”

其實這不難猜,當初有關九陰體質的記載只有大內藏書閣,道宗得蕭何准許才進的藏書閣,也只有道宗才有這個資格,所以這另一處地方必定不會是在這江湖正派,那便只剩下了魔門。

當初李木子依太師令閉關藏書閣,也是在那三年裡,有人潛入過大內藏書閣。

李木子在藏書閣內與之碰面,一番交手打的難捨難分,也難怪這人如此大膽潛入大內,他並沒有為難那個人,反而視其為對手,李木子在這藏書閣內也出不去,正巧有人能在這陪他練手。

而後的日子裡,那個人便在藏書閣內抄錄古籍,李木子每日與之對練,直到那人離去。

“具體些。”張銘道。

李木子沉吟片刻,有些不確定道:“應是十方閣吧。”

春去秋來如今也過去了十多個年頭,當年在藏書閣時那個人便是一頭白髮,也不知道死了沒有。

“十方閣……”

李木子解釋道:“十方閣原先就是個收錄功法古籍的地方,並入魔門之後才成了門派。”

張銘愣了一下,有些不解。

多年以前還未有魔門,十方閣那時是一個收錄古籍的地方。

而這十方閣閣主是個怪人,不好權財不好江湖,唯獨好收錄天下奇書。

不管是武功功法還是佛教道藏,連儒書也有收錄,久而久之十方閣內的書也越來越多,甚至不差於如今的大內藏書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是後來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入了魔門。

張銘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語道:“這不就是收集癖嗎……”

“什麼?”

“沒什麼。”張銘擺手,轉而說道:“你的意思是,是十方閣的人在為難玉芸熙?”

“你親自問她不就明白了。”李木子道。

張銘思索片刻,想想還是算了。

張銘跟玉芸熙真就不熟,而且張銘也不想跟她認識,直覺告訴張銘這是個麻煩的女人,他討厭麻煩。

至於為什麼與李木子聊這些,也不過是好奇這九陰體質罷了。

“嗚。”

小七從張銘懷中爬起,打了個哈切,這才打破這短暫的沉默。

李木子低頭看向了張銘懷中的白貓,忽然想起一事,微笑道:“那位狸貓公子說的應該你是吧。”

張銘皺眉道:“你不是不問江湖事嗎。”

李木子搖頭道:“這不一樣,好歹我曾經也是大監,讓人劍破宮門可是打我的臉。”

張銘摸了摸小七的腦袋,似乎小七都還沒睡夠,又趴了下來,繼續睡覺。

“那時候你都已經離開長安了。”張銘說道。

撇開這個話題,張銘又問道:“怎麼不見李劍仙?”

“她啊。”李木子抬起頭望向院子裡,答道:“回山門了。”

李木子不說張銘都快忘了,李安年本就是道宗弟子。

若是說起來的話,李安年從下山之始就沒再回過山門,這似乎是第一次。

………

而後張銘沒有跟再李木子多聊離開了院子。

李木子待人謙和,可不管怎麼說,李木子曾經都是孔悅的人。

張銘走出了巷子,打算就此回客棧。

可剛出巷子,他便見到一旁樹下蹲著的玉芸熙,她正拿著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張銘眉頭一皺,往一旁走去。

“喂。”玉芸熙抬起頭來,見到了張銘,立馬起身跟上。

張銘則是沒有理她,抱著小七往一旁走。

玉芸熙跟了上來,一邊喊著:“站住!”

她一把抓住了張銘的衣角,氣憤道:“你怎麼見了本姑娘就跑。”

張銘深吸了一口氣,看向她淡漠道:“我跟你不熟。”

“你讓我這個弱女子大半夜去處理屍首,這個時候就說跟本姑娘不熟了?你們男人真不是什麼好東西。”

“……你這樣說的像我跟你有一腿似的。”

“呸。”玉芸熙啐了一口,罵道:“誰跟你有一腿。”

張銘撇了撇嘴,他是真不想在這跟玉芸熙嘮叨,“麻煩讓讓,你擋到我路了。”

玉芸熙翻了個白眼,哼道:“就不,氣死你!”

張銘扶額,怎麼會遇上這麼個煩人的傢伙,自己似乎是惹上了個大麻煩。

玉芸熙低頭看向了張銘懷裡酣睡的狸貓,說道:“除非……你把它借我玩玩。”

“讓不讓!?”張銘沉聲道,面色嚴肅。

玉芸熙咬唇,反駁道:“本姑娘就不讓你,你能拿我怎麼樣。”

“錚!”

玉芸熙話音剛落。

只聽一聲劍鳴,酒字劍已經架在了她的脖子上。

……

山上冒起嫋嫋青煙,青煙混上山頂的薄霧,融入那薄霧之中,分辨不清。

從下望去,灰石臺階延續至半山。

山門聳立,望而生畏。

山門臺階共一千零八十階,需一階一階的走過,一千零八十步,須知修行不易,此為求道之人的第一步。

李安年身著道袍,亦如當年一般懵懵懂懂揹著一把木劍,踏上了山門臺階。

“噹!”

那一刻,青城山上響起鐘聲,綿綿不絕。

李安年抬頭看了一眼,再邁一步。

“噹!”

她每走一步,每邁上一個臺階,鐘聲便會響起。

一千零八十階,青鍾一千零八十響。

迎劍仙歸山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