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

春若不耕,秋無所望。晨若不起,日無所辦。少若不勤,老無所歸。

古代聖賢的話語時時刻刻提醒著後人,要勤於自己,勤於勞動。

清晨的時光轉瞬即逝,如若把握不住,便又失去了一天之中最充滿希望的一天。

顧晚風從不會浪費清晨的時光,所以他起的最早,練的最勤。

而劉老二和妻子劉嬸沒多久也從屋中走了出來,看到正在院中練劍的少年,打著招呼。

他們這個小鎮,可沒見過練武的人。雖說少年練劍的方式有些奇特,但他們一樣保持著好奇。

人們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好奇的,不論老少。

劉杜鵑做好飯,盛入碗中,然後嬌聲喊道:“爹孃,顧晚風,吃飯了!”

劉老二用清水洗了洗臉,笑道:“來啦來啦。晚風啊,來洗洗臉,先吃飯了。”

劉嬸端著盆來到顧晚風的身邊,笑道:“小夥子,洗把臉吧,一臉的汗可別累壞了。”

顧晚風揮出最後一劍,呼出一口氣,一臉乾淨的笑容看著劉嬸說道:“謝謝嬸嬸。”

用清水洗了洗,將汗從臉上擦去,然後走向屋中。

劉老二笑看著顧晚風,說道:“晚風,來坐這。嚐嚐我家丫頭的手藝,得有他娘七八成的味道了。”

顧晚風坐下之後,看著面前的粥,笑道:“我很多年沒喝過粥了。當年我記得師父唯一一次帶來的粥,被我一口就喝完了,連味道都沒嘗出來。”

劉嬸點頭道:“聽你二叔說了,天寒山脈那種地方能活著就不容易了。這些粥,恐怕到那邊都得凍住了。”

劉杜鵑這時也走過來坐下,笑道:“趕緊趁熱吃吧,不然一會就涼啦。”

邊鎮的天氣算是很冷的,畢竟已經是中原最邊緣的地區了,很熱的東西放一會可能就要涼下來了。

顧晚風喝了一口粥,一股暖意順著嗓子一路向下,溫暖著全身。有粥的暖意,更有人心的暖意。

“真好吃。”顧晚風由衷的誇讚道,“我從來都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

他不是特意誇讚劉杜鵑,而是他真的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粥。

倒不是劉杜鵑做的有多麼的好吃,而是在山上他除了吃乾糧,幾乎吃不上別的東西。

乾糧的味道更是不用多說,僅是用來填飽肚子罷了。

劉杜鵑聽到顧晚風的話之後,更是開心的很,說道:“喜歡吃就多吃一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顧晚風點頭道:“好!”

一頓早飯吃完,顧晚風自然要幫著一起收拾。

劉老二他們都是心智樸素的農民,見到顧晚風這樣樸素的性格,就更加的親切了。

農民和富人很難走在一起,因為富人總是眼高手低,而農民卻更講究腳踏實地。

顧晚風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很多時候什麼都需要他自己做,沒人幫他,老酒鬼整天都很懶,他躺著的時間比他站著的時間多了一倍不止。

對於勤勞的人,大家都很容易產生好感。

碗筷都收拾好之後,劉老二走到顧晚風身邊來,問道:“晚風啊,你有什麼打算?是打算留在邊鎮,還是繼續往裡面走?”

顧晚風搖了搖頭,說道:“二叔,我也不知道去哪,現在我是身無分文,總得先想辦法先活下來再說。而且,我絕不能在你這白吃白喝。”

老酒鬼總說很多事都能用劍來解決,可如今吃飯和住宿這個問題顧晚風不知道該怎麼用劍解決。

難道要拿著劍去打家劫舍?當然,以他的能力想要打劫還是輕而易舉的,可這不是顧晚風能做出來的事情。

君子不食嗟來之食,人雖窮但志不短。

白吃白喝肯定不行,去打家劫舍更不行,那和土匪有什麼區別,豈不是成為行屍走肉,衣冠禽獸。

人之所以為人,而非行屍走肉,區別大概正在這裡。

可以說離青陽在很多方面能夠影響顧晚風,但在心智方面完全影響不了顧晚風。

主見這個詞彙,隨著顧晚風的年紀增長,看的書越多,就越是根深蒂固。

劉老二想了想,說道:“那你不如先留下來,正好我的小飯館裡缺個打雜的。你先來幹著,吃住什麼的都在我這。然後每月給你幾文錢,不要嫌少就是了。”

顧晚風想都沒想,點頭說道:“好,那就多謝二叔了。”

只要能先活著,幹什麼都行。顧晚風不是迂腐之人,但如果讓他為了吃口飯去打劫,他寧願餓死。

既然劉老二需要他幫忙打雜,那自然沒理由不答應。都已經包吃包住,哪裡還在乎給多少錢。

劉老二咧嘴笑道:“行,那就這麼說定了。以後就叫你小風吧,比較順嘴。”

顧晚風沒意見,說道:“二叔說了算。”

小鎮不大,每家每戶的關係都很好,有不少相互之間都是親。

劉老二的小飯館的確很小,滿打滿算也只能坐下七八個人,但卻是小鎮唯一的飯館。

他們也不招呼外人,來這裡吃飯的都是常客,也都是鄰里之間。

飯館的飯菜都很便宜,因為這裡的飯菜都是自家農田種的,小鎮裡的人沒事就會來這裡和劉老二聊聊天。

他們都沒什麼文化,聊的也自然都是一些家常。國家大事,江湖瑣事,他們也都接觸不到。

跟著劉老二去飯館的路上,顧晚風認識了很多人,大家都很熱情好客。

見顧晚風是新來到小鎮的,都毫無例外的想要邀請顧晚風去他們家裡做客。也是推脫再三,才推脫掉。

劉老二和顧晚風並肩走在一起,笑著說道:“邊鎮裡的人都很好客,而且我們這也很少來外人,他們見到你熱情是難免的。”

顧晚風點頭問道:“邊鎮這邊很少會有外人來嗎?”

劉老二回答道:“很少,幾乎看不見。我們這已經是大秦最邊緣的地帶了,可以說什麼都沒有,自然沒人願意來我們這了。”

顧晚風卻搖頭道:“我覺得這裡挺好啊,大家都很熱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書中描繪的很像。”

劉老二笑了笑道:“書中的描述嗎?這我還真不懂,其實我們鎮裡人大多都沒什麼文化。如果不是前兩年來了一個教書先生,恐怕我們這讀過書的真沒幾個。”

顧晚風詫異道:“以前這裡都沒有教書先生啊?”

劉老二嘆氣道:“是啊,沒有先生願意來這裡。讀書人大多數身子薄,受不了這裡的溫度。”

顧晚風點頭道:“原來如此。”

兩人聊著聊著,又遇到一個鎮上白髮蒼蒼的老人,看著顧晚風熱情的問道:“老二啊,這小夥子是誰呀?”

劉老二喊了聲‘黃老’忙著上前攙扶老人,隨後回答老人的問題。

這是第幾個發問的了?具體數字是多少,顧晚風也沒特意去記,反正挺多。

從劉老二家到小飯館不過一壺茶的功夫,但中途卻因為要和鎮上的人交流,耽誤了不少時間。

到了小飯館,劉老二說道:“以後你就在這裡打打雜,沒事掃掃地、擦擦桌子就行,這平時也沒什麼忙的。來人了,你就幫我招呼一下,然後上個菜就好。這裡啊來的都是熟人,等你稍微熟悉熟悉就好了。”

顧晚風笑道:“好的二叔。”

小鎮中人都有自家田地,自然都是自己種地做飯。而劉老二之所以開這家小飯館,也是為了萬一哪天有外人來到小鎮,也能有個吃飯的地。

其次呢,也是為了找點事做,除了耕地種田,沒事還能在小店和鎮上的鄰里說說話,聊聊天。

劉嬸就喜歡去種地,來小店多數都是吃飯的點。她說她喜歡站在田地中的那種感覺,很踏實也很舒服。

雖然這裡的溫度很冷,但並非是那種萬物不生,對田地的耕種影響不大,否則小鎮沒有糧食來源那就真的活不下去。

下的寒雪不易融化,卻能成為地裡麥子的一層棉被,反而幫助小麥進行保溫。

至於那小姑娘劉杜鵑是個靜不下的性子,每日喜歡做的就是兩邊都跑。

有時去地裡,有時來飯館,時不時也會去聽教書先生說會書,同樣會和小夥伴們去各處玩耍,愜意活潑的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