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天寒山脈一年四季處於嚴寒之中,常年冰雪覆蓋,溫度極低,常人根本難以生存。

所以劉老二覺得很是天方夜譚,不敢置信的問道:“少俠,你難道以前真就住在天寒山脈之中?那裡可是絕地啊!”

顧晚風依舊認真點頭道:“是的伯父,我在那住了十七年。”

劉老二還沒說話,劉杜鵑便搶著道:“天寒山脈那麼冷的地方,我可沒聽說有誰能在那生存的,你又是怎麼活下來的?”

不論是劉老二,還是劉杜鵑,他們都是樸素善良的農民,遠離暴亂,過著最平凡的日子。在這個被遺棄的小鎮上,始終保持著最純真的本性。

所以對顧晚風的話,他們都毫無保留的相信了,並不覺得顧晚風會欺騙他們。

同樣,顧晚風也的確不會欺騙他們。

顧晚風對於他們的疑問,只能搖頭回答道:“可能是體質原因吧,從我有意識開始,就生活在山中了。我一直和老酒……我師父生活在一起,不過如今我師父不知去向,我也只能下山了。”

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話,沒有任何假話。

看著顧晚風那誠摯的眼神,劉老二點了點頭道:“雖然我沒讀過幾年書,但我也知道,這世上奇異的事情最多,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能在天寒山脈活下來雖然很奇怪,但也並非不可能。既然如此,少俠也別睡在外面了,天挺冷的,就先在我這裡住一晚吧。明天之後,何去何從你再自己考慮。”

顧晚風一聽有地方住了,便開心也感謝道:“那就多謝老伯了,叨擾了。”

劉老二看著顧晚風的模樣就感到親切,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如沐春風吧。

畢竟顧晚風的模樣的確令人討喜,他便笑道:“我叫劉老二,以後,你就叫我二叔吧,親切。大家都這麼叫我。”

顧晚風點頭道:“好的二叔。”

劉杜鵑也開口說道:“我叫劉杜鵑,杜鵑花的杜鵑,記住了嗎?”

顧晚風點頭:“記住了,姑娘叫劉杜鵑,杜鵑花的杜鵑。”

劉杜鵑開心的笑道:“記住就好。對了,顧晚風,你是不是江湖俠士?”

顧晚風一愣,隨即搖頭道:“我不是。”

劉杜鵑有些失望的說道:“那你拿著劍幹嘛,我以為你是李叔口中的那些江湖俠士呢。聽說他們都是仗劍行走江湖,可威風了。”

顧晚風看了看手中的鏽劍,笑道:“我的確不是俠士,我只是一個劍客,一個練劍的劍客。”

劉杜鵑是認準了俠士,至於劍客是何物,她可沒聽李叔說過,所以她也沒有上心,失望的說道:“唔……算了,既然不是俠士那就算了。”

顧晚風聳了聳肩,也不知道作何回答。

江湖俠士?離青陽說過,書中也看過。

這些俠士可以是劍客,也可以是普通人,可以是書生秀才,也可以是王佐士兵。

不惜身,不惜財,做常人所不敢做之事。

上憂國,下憂民。見義勇為,道鏟不平,都是俠士。

只要有著一顆向善的心,一顆敢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心,便都可稱之為俠士。

顧晚風知道,自己還沒去過江湖,也沒見過江湖,還算不得俠士。但他同樣知道,自己是一個劍客,一個堂堂正正的劍客。當然,也能算個書生,畢竟他是真正寒窗苦讀十數年。

隨著劉老二和劉杜鵑的腳步,走進了這黃泥搭起的低矮圍牆內,進入屋內。

劉老二家裡很樸素,地方也不大,但也有一間空房給顧晚風休息,這件房也是平時鄰里之間來做客用的,今晚就讓顧晚風住下了。

至於劉老二的妻子劉嬸,聽他說已經早早休息了。

顧晚風也不敢有太大動靜,躡手躡腳的更衣上床,床雖不大但足夠顧晚風作息了。

躺上床沒多久,顧晚風睏意便又席捲而來,很快沉入夢鄉。

此時屋外晚風輕撫,夜色微涼。

大秦滅四國,歸一統,如今已有十三年的時間。

不過秦歸海此人打仗是好手,可真當了皇帝,治國卻是一塌糊塗。

他本人崇尚武力,便以武治國,反而將文人地位弄得低下。

不論什麼事情,皆是以武力鎮壓,不服者便殺。

可以說,把殺伐果斷同樣的放進了治國之中。

雖然他依舊執行了大宋時期的科舉制度,但科舉卻也分為文科、武科。

兩科之爭,完全不在一個等級。因為秦大帝崇尚武力,那麼武科的地位自然要比文科高上許多。

窮學文,富學武,平凡人是接觸不到武功的,而且練武需要藥膳,需要很多食物來配合,更需要武功秘籍,內功心法。

除非天生根骨好,這樣才能有加入江湖門派的機會。

而只有根骨極佳的天才,才能加入江湖中的五大門派,成為外門弟子。

所以練武,對窮人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他們連溫飽都做不到,又哪有多餘的資金用來練武。

唯一的出路便是寒窗苦讀,期待能從科舉進入朝廷,堪任大用。

可惜,如今的文舉人和武舉人的地位差距太大。哪怕中榜,卻依舊不會獲得重用。

文人的地位,在秦朝算是越來越低。哪怕是那些大儒和大學士們,對此也毫無辦法。

秦大帝是何人?殺伐果斷,意志堅定的人。有大毅力、大恐怖,倒也不是沒有學士提出抗議。

但結局和當初秦歸海對待武林中人的態度並無不同,讀書人大多數都有風骨,但秦歸海最不信的就是風骨。

若說世間有風骨,秦歸海便要斬斷這世間一切風骨。

他不允許任何人在他面前有風骨之說,因為他認為風骨便是反骨,極其偏執。

霸道、殺伐、果斷、狠辣這些無一不展現在秦歸海的身上,也因為如此他才能練就破海刀法,統一五國完成壯舉。

他雖然還沒做出焚書坑儒這等大恐怖的事情,但如若這些讀書人依舊繼續反抗,秦歸海也未必不會這般選擇。

所以最後這些讀書人也放棄和秦歸海的理論抗議,預設接受了這個事實。

畢竟讀書人大多數不會武,只是文人,風骨再高,脊樑再挺,都不如一刀鋒利。

當代大儒宋之傅乃是真正頂天立地的讀書人,學習儒家之道,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何為大儒?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蹠之世不能汙。

要說這世上有風骨之人,大儒宋之傅必是其中之一。

可就算如此,他反對秦歸海以武治國的時候,秦歸海依舊不留情面。

先是罷免了宋之傅的太師職位,隨後又是欲將其趕出國都汴梁。

宋之傅畢竟是大儒,是讀書人的標誌和方向,他不能低頭也不會低頭。

於是他手持佩劍,身穿儒服,站在汴京的皇城之下,以死相諫。

最終秦歸海依舊沒能改變心意,反而是讓宋之傅自刎在了皇城之下。

那一天,全國讀書人放聲大哭,大儒逝世本就是讀書人的大憾,更何況還是被逼自刎而死。

可以說,秦歸海做的總總事蹟,都是屬於他的決斷,沒人能夠改變他的決定。

雖說他也恢復了寒門科舉,也同意建立了許多寒門學院,但秦歸海心中真正崇尚的依舊是武力。

如果沒有武力,他也不會一統江山,建立了當今的大秦帝國。

只能說,單單以武治國這方面,算是本末倒置了。武是立國之本沒錯,可完全用武力去鎮壓,真的能夠令人折服嗎?

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大勢,也是大道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百姓遭到朝廷的壓迫,不能真正的安居樂業,生活在水深火熱和擔驚受怕之中,早晚會出問題。

可惜秦歸海不懂,或者他也許懂,但卻依舊執著的認為武力能鎮壓一切反抗。

畢竟文人都是手無縛雞之力,而外患則是不停的騷擾著大秦的邊疆地帶,戰亂從未停止。

統一的,不過是中原大陸罷了。

是好是壞如今無人知曉,壓迫和反抗短時間內被壓了下來,卻也成為了一個暗中的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這根刺就能徹底的扎破大秦的現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