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陽殿畢竟離太極殿太近了一些,而且以皇后的身份,顯陽殿中的眼線勢必繁雜眾多,新入宮女或許有之,那些跟了皇后多年的侍女,恐怕更是如此。”

那些侍女,恐怕就是琅琊王氏放在皇后身邊的眼睛。

對此,王生自然是深信不疑。

“是故,若是想要保險,最好是要撤換掉皇宮的的宮女,親近的宮女,乃至於貼身宮女。”

這就非常有難度了。

“或者也不需要如此麻煩,主公所在的書舍之中,只要確保沒有人能夠進來即可,從宮中掖庭招來宮女,主公可以在其中安插親信。”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但是...

還是太不保險了。

對於皇后而言,像是幽蘭宮女這樣的親信,她肯定是不會驅逐的,但是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得在顯陽殿中搞出一點動靜,好讓皇后名正言順清理宮中眼線。

當然...

要做到這些,需要皇后的支援。

王生眼神閃爍。

具體的事情,已經是在王生心中醞釀了。

公元301年,也是司馬遹執政的第二年。

平定齊王之後,司馬遹學著改年號大魔王漢武帝劉徹的步伐,將年號改成永平。

永平元年,天下戰亂將將止息,皇帝司馬遹似乎也有與民休息的意思,沒有立即出征蜀地。

尚書令擬定政策,對司隸等地減租降稅,並且頒佈鼓勵生育政策,以及準備屯田事宜。

這些東西,王生自然也是參與其中的。

畢竟他這個尚書左僕射的官職,可不算是掛名的。

減租降稅是王衍主導的,而鼓勵生育的政策,自然就由王生主導了。

當然...

這後面的屯田事宜,恐怕王衍想要插手,都是不可得的。

這就是尚書臺的權力分配。

王生與王衍勢均力敵。

而這種場面,自然也是皇帝司馬遹願意看到的了。

王生的鼓勵生育政策,自然是藉助了歷朝歷代的經驗了。

獎懲結合。

對於這個時代而言,人口是生產力,只要人口上來了,稅收就多了,糧食就多了。

對於王生而言,亦是如此。

不將人口提起來,怎麼去將中國大好河山開發出來?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現在將人口提起來,自然是有好處的。

尚書臺中,王生將將處理好政務。

一邊的卞粹小心翼翼的走上前來,嘴巴張了張,最後還是對著王生行了一禮,將後面的話說出來了。

“端副,這鼓勵生育的政策,獎勵與懲處可會太嚴苛了一些?”

王生看著卞粹走來,聽到他說出這種話來,王生也不奇怪。

畢竟他的鼓勵生育的政策,獎與罰都是選了最高的那一項。

“經年戰亂,百姓戶口銳減,尤其是豫州,一場大戰下來,十戶剩下三戶不到,若是不用一副猛藥,豈能好?”

“這...”

卞粹眼中還有猶豫之色。

“只是國庫如今尚未充盈,數場大戰,百姓手中也無資財,這賞國庫難賞,罰,百姓無錢財,這...”

王生當然知道這一點了。

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才要如此做。

不然...

那些人會遵守他定下來的規則?

他們違背不了王生制定的規則,沒有資財被罰,那只能拼命去生了。

“玄仁,我這政策也不是憑空捏造的。”

卞粹是自己的下屬,對這個鼓勵生育的政策尚且有如此疑問,更逞論其他人了。

是故...

王生當然是要將卞粹說服了。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為刺激生育,首創生“三胎”得免費奶媽福利。

春秋時期,諸侯群雄爭霸,天下被分為各個諸侯國,諸侯們都想要嶄露頭角,成為地方一霸。

最快的方法,便是靠人口的增長提升國家的勞動力以及作戰人數!

畢竟在那個年代,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實力並沒有太大差異,所以在打仗的時候,士兵多的一方肯定是會佔據優勢的!

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立志雪恥,於是推出了許多強國政策,鼓勵生育便是其中的一項。

為了刺激人口增長,越王頒佈法令規定:“年輕的男性娶妻時不得選擇年老的婦女,年老的男性也不能娶年輕的女子。”

從年齡層面入手,最大限度利用生育資源,以達到生育最優化。甚至還採取了一些懲罰措施來強制百姓們生育。

比如說如果女子十七歲、男子二十歲還不結婚,就會連累父母入刑。

在推出懲罰措施的同時,越王也頒佈了一些“生育獎勵措施”。

他規定:當婦女懷孕後,必須去官府報告,官府要對孕婦建立檔案,等到要臨產的時候,官府要派醫生去看護孕婦,幫助生產。

如果孕婦生了一個男孩,官府就會獎勵他們兩壺酒和一條狗;如果孕婦生了一個女孩,官府就獎勵他們兩壺酒和一頭豬!

如果是兩個孩子呢,就會提供新生兒好幾年的口糧;三個孩子就更了不得了,官府直接指派奶媽養育。

就算兒子不幸死亡,越王也有相對應的撫慰政策。

如果長子不幸死亡,政府免除其家庭三年的賦稅;如果是次子不幸死亡,免除三個月的賦稅,下葬規格和長子相同。

越王的生育政策大獲成功,越國國力增強,三千越甲吞併強吳,越國也成為了春秋一霸!

說完越國的例子,王生繼續說齊國。

齊國齊桓公從自身做起,消減後宮人數解決男女比例失調

到了戰國時期,七雄相爭的局面更加激烈,所以各國將生育問題列為了頭等大事。

《禮記》有提到,其實在商周時期,一度提倡“晚婚”政策。男30歲、女23歲為適婚年齡,但是為了提高生育效率,齊國便最先推行了“早婚早育”政策,催促男性在20歲之前、女性在15歲之前完成婚姻大事。

但由於齊國一度出現較為嚴重的貧富差距,許多寒門子弟娶不到老婆,而有錢人娶到很多小妾,這樣下去惡性循環,人口得不到自然繁衍。

有一次齊桓公微服私訪,遇到一個70歲的老頭,在家裡自己做飯。

於是就問他是不是沒有子女,老頭回答,自己有三個兒子,但是家裡太窮了,都沒有娶妻。齊桓公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回宮後向管仲提了這件事。

管仲便同齊桓公建議消減後宮人數,不讓宮中有“怨女”,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從自身做起,帶頭響應了限制娶妻數量的政策。

這樣一來,國家的單身女子就變多了,單身男性們也擁有了娶妻的機會!

“齊國國君尚且知曉生育問題,人口問題的重要性,玄仁豈不知?論起獎懲措施,我學的最多的還是商君。”

秦國商鞅“暴力執法”,不生孩子就加倍收稅!

相比於齊國和越國較為人性化的鼓勵生育政策,秦國就顯得比較簡單粗暴了。

商鞅變法中頒佈的法令條文有這樣一條:“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備其賦。”

也就是說,如果百姓家裡有兩個兒子,還不分家過日子,就加倍收他們的賦稅。因為一分家,就肯定要娶妻生子。

在古代,賦稅是百姓們最沉重的負擔,雙倍賦稅就等於斷了百姓的活路,百姓們負擔不起這天價賦稅,只能被迫分家娶妻生子,從而增加秦國的人口。

“端副,屬下也知曉這個道理,但凡事需要循序漸進...”

道理卞粹當然懂,歷史他也知曉。

畢竟漢朝的鼓勵生育的政策,本身也很嚴厲。

西漢初年,由於劉邦接收的是秦王朝的爛攤子,戰亂年代,人口銳減,劉邦就實施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其中包含了鼓勵人口生育政策。

漢朝頒布法律,這同前文提過的越國有些相似,規定:“如果百姓家生了一個兒子,官府免除家裡兩年賦稅和兵役。”

不只是有獎勵政策,劉邦放了一個大招:“女子15歲未婚者,每戶徵收120錢“單身費”。”

當時由於男少女多,不少女人實在嫁不出去,也不想委屈自己做小妾的,乾脆就每年都交這個“罰款”,所以在當時這個政策並沒有特別顯著。

直到漢惠帝時期,直接提升了5倍“單身費”,這下普通人家實在承受不起了,不管是不是做妾,都將女兒嫁了出去。

這看似荒唐的制度,卻生生讓漢朝人口待到漢武帝登基時,從1300萬增加到了5000萬,實屬壯觀!

到了東漢章帝時期,政府為了獎勵生育,頒佈了《生育令》,其中規定:“凡是孕婦,獎勵三斛穀物,並免除賦稅和徭役。”

到了漢獻帝時期,獎勵升級,穀物搖身一變成了香噴噴的“米肉”。

漢獻帝除了免除孕婦本人的賦稅以外,也免除了孕婦丈夫的人頭稅和服勞役,為的是丈夫能夠更好地照顧懷孕的妻子,給予孕婦丈夫的福利,休陪產假。

“端副的政策比之歷史裡面的要嚴苛數倍,獎勵豐厚數倍,如此一副猛藥下去,自然是會有成效的,但是國庫空虛,地方存糧也不多,米肉更是少之又少,若是政策下去了,賞賜卻不到,百姓違反政令,卻因為無力抵付罰金,從而落草為寇,屆時中原大地,恐怕又將有戰亂升起,端副雖然身有戰功,更有陛下信任,然而若真有動亂,以宗王、琅琊王氏的性子,他們絕對不會放過君侯的。”

卞粹為王生想得很遠。

而實際上...

卞粹想到的,王生都已經想到了。

國庫空虛?

那是之前了。

抄家了齊王之後,國庫雖然沒有到晉武帝時期,但比之惠帝時期要好上不少。

加之王生屯田,糧草自然是不缺的。

今年沒有打仗,糧草存下來,便是要激勵生育的。

至於其他的缺口,今年的屯田,明年的屯田,只要將糧草收上來,糧食便就夠用了。

而且...

該要的動亂,最好還是要出來。

王生心裡明白,他現在表現得太完美了,皇帝司馬遹需要他有一些瑕疵。

另外...

要想讓百姓搞出動亂來,憑藉幾個支付不起罰金的百姓可搞不出動靜。

這背後,定然是有勢力在暗中作祟的。

而這個鼓勵生育的政策,未嘗不是將這些與王生敵對的實力消滅的良機。

就算是不能完全消滅,也可以做一個很好的削弱。

“玄仁,你能想到這些,我很欣慰,不過此事已經被尚書臺透過,陛下看完之後,亦是頒發了政令,所謂之覆水難收,這潑出去的水,斷斷沒有再收回來的道理,與其想著改變政令,不如想著如何將這政令實施下去。”

卞粹愣了一下,旋即重重點頭。

“端副放心,此事我一定做好。”

沒錯,這件事王生就是交給卞粹完成的。

從張華屬下變成廣元侯屬下,這是卞粹在王生手底下領到的第一個重要的差事。

若是將這個差事做好,自然是證明了他的能力,從而獲得廣元侯的重用。

但是...

一旦他將這個事情搞砸了,他在政治生涯說實在的差不多也走到終點了。

這也是他想讓王生將這個政令變得可操作一些的原因。

只可惜...

王生心中有他的謀劃,這一點,是卞粹不明白的。

“此事必須得重視,若是事情做得有成效了,在陛下面前,我一定為你美言。”

“多謝端副。”

現在在朝堂之中,他已經是站隊了。

既然是為廣元侯做事,那自然是要將他自己的價值給展現出來了。

王生伸了伸懶腰,看了看這天色。

對於尚書臺的其他人來說,現在已經是下班時間了。

但是對於王生來說,他還要加班。

從尚書臺到顯陽殿,距離其實不遠,只是穿過一個宮門,再走了幾百米的路,便入了顯陽殿。

王生來顯陽殿的次數太多太多了,多到他來這裡已經是非常熟練了。

才到書舍,兩個皇子便‘端坐’在書舍房間之中。

大一點得坐得倒有些模樣,那小可以說是趴著的,而且這眼睛眯著,感覺是在睡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這個老師...

可是太難做了。

“昨日認的字,先默寫出來,然後背給我聽。”

幾歲的孩童,王生只教他們認字,然後背出《倉頡篇》就行了。

《倉頡篇》是古代的識字書籍,也是蒙學的不二選者,凡7800字,沒有一個是重複的,可以說是古代的中華字典。

當然,查詢起來肯定是有難度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