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

王生的這個回答倒是讓劉聰愣了好一會兒。

“漢人還怕活不下去?”

劉聰雖然在漢人的土地上生活,學習的也是漢人的知識,但對於底層人民的生活還是瞭解不深的。

這其實也是這個時代高門子弟的常態。

他們一個個不食人間煙火,一個個高談闊論,生生的將中國哲學推到了另一個高峰。

但是在這個奢靡的時代,他們根本不瞭解底層人民的生活。

上層的享受,最終還是來自底層百姓的辛勤勞作。

沒有生產者,如何會有消費者?

無災無病,這時代的百姓便十分困苦了,若有大災大病,難免不會賣兒賣女。

這便是這時代的常態。

浮華其外,敗絮其中。

“漢人自然能活下去,只是看怎麼活下去罷了,玄明兄日後若能登高位,也請多多體恤百姓的辛勞之苦。”

看怎麼活下去?

劉聰倒是有些好奇。

“此話怎講?”

“賦稅沉重,日常花銷,若無災無病,百姓自然可以勉力支撐...”

對於底層百姓的難處,王生倒也是細緻給劉聰講了一個遍。

他王生多費點口水不要緊,若是劉聰日後成為漢趙政權的君主,能夠善待漢人百姓,王生便覺得今日他講的這番話不算是白講了。

“原來如此啊!”

劉聰心裡有些感慨。

他雖然知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當這本經書攤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才發現這本經有多難念。

“百姓如此困苦,怎麼不見朝廷出手?”

朝廷出手?

這怎麼可能嘛!

統治者本身就是要讓百姓維持在一個‘半死不活’的情況下,若是百姓富裕了,那豈不是要有更大的追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

這一點,王生卻不打算與劉聰說了。

“這便是朝廷諸公的考量了。”

劉聰心裡震撼,覺得今日來見王生,算是不虧的了。

“便是我匈奴五部,亦是有些庸俗習慣,拋之不去,這種事情,要改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王生輕輕點頭。

他看著劉聰精壯的身子,心中卻是有另外的想法。

“我看玄明兄精壯如虎熊一般,想來是擅長搏殺之道的。”

劉聰輕輕一笑,心中沒有任何自得之色。

“只是能打一些而已,與郎君舌戰群儒相比,恐怕還是相差甚多的。”

在這個時代,還是文重武輕啊!

這也是統一王朝的弊端之處,劉聰雖然是匈奴人,但是還是被漢文化影響了不少。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時期,僅在遼東之地的公孫世家便可以追著匈奴人鮮卑人打,而到了八王之亂後,漢人成為胡人眼中的兩腳羊。

“我卻不這樣認為。”

“哦?”

劉聰眼睛閃了閃。

他對自己的武藝其實是很自豪的。

但是,從鄴城到洛陽,當他想要顯擺自己的武力的時候,面對的卻是別人的嘲諷。

就連晉武帝都不說自家是軍旅之家,閉口不提司馬懿徵遼東,抵禦諸葛亮的事情,其他人更是厭煩戰場,輕視武人。

如今臺省之中,根本沒有一個是武人當道的。

武力再高,比不上生得一雙好嘴。

這便是這個時代的現實。

高超的武藝,只能去當一個將軍,然而在這個時代,即便你想當將軍,也少有讓你升遷的戰爭。

而有一雙好嘴,便可以與名士大儒清談論玄,幾下三番,便可以聲名遠播。

一旦有了聲名,便有了為官的資格。

比你辛苦流汗來的不更簡單,更直接?

劉聰之所以來結交王生,其實也是欽佩王生的口才機智的。

不過,這小郎君似乎另有他論,並不看輕習武之人。

王生眼睛閃了閃,問道:

“玄明兄對天下局勢如何看待?”

天下局勢?

劉聰輕輕搖頭。

“我若是能看得懂天下大勢,便不會出來遊歷了。”

這便是穿越者的好處了,先知先覺。

“武人如今地位不高,是因為少有戰事,然而,總會有用到武人的時候。”

劉聰眉頭一挑,問道:“小郎君以為我大晉日後將會有戰事?”

王生指了指北邊的方向,說道:“齊萬年那邊的不是戰事?”

劉聰輕輕搖頭。

齊萬年雖然稱帝,然而所有人都知道,那不過是小患而已。

真正的大患,是西晉的根子已經爛了。

這一點有不少人知道,也有不少人不知道。

“那只是小患罷了,大晉諸侯王守土,強兵無數,齊萬年敢擅自稱帝,無異於是自尋死路!”

這傢伙倒是有些自覺。

或者說,劉淵這一家都是聰明人,若不是聰明人,自然也不會幫著西晉去打其他胡人,自然也不會打著蜀漢的旗號建立漢趙政權。

“不談這些了。”

王生輕輕揮手,說道:“我一介白身,想這些問題做什麼?相比較國家大事,我對我更對戰場殺人技比較感興趣。”

戰場殺人技?

王生這個回答倒是讓劉聰愣了許久。

他其實是更像知道國家大事,更想讓王生說出他心中的天下大勢的。

但很明顯,他與王生的關係還不夠好。

劉聰也不心急。

因為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玄明兄殺過人嗎?”

這個問題...

劉聰沉默了一下,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我之前在河內的時候,可不太平,鮮卑人也時常來犯,我手上自然是沾染過鮮卑人的鮮血的。”

這個時候,匈奴人早已經沒落了,現在最強的是鮮卑人。

不過幸運的是西晉時期鮮卑已經分為六部,從東部的遼東到西部的河西走廊,分別是宇文鮮卑、慕容鮮卑、段氏鮮卑、拓跋鮮卑、慕容吐谷渾、乞伏鮮卑。

按照歷史,晉朝崩塌起兵的胡人並沒有鮮卑人。

鮮卑大規模進入中原至少是八王之亂之後五十年的事情,那時候中原早已經被佔領,在此之前不論是宇文鮮卑、段氏鮮卑還是慕容鮮卑,開始都是作為晉朝的同盟軍同佔據中原的匈奴人開戰。

接受冊封、出兵平亂。

三國曹魏公孫世家給這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們的血液中烙下了恐懼的印記。

以至於在八王之亂後,西晉其實已經元氣大傷了,然而這些鮮卑人還甘願給西晉做狗,便是先入為主的印象使然的。

也就是說東晉剛開始能站穩腳跟,沒直接被劉淵石勒一波帶走,除了自己爭氣之外,身後的鮮卑奉晉朝為正統,配合晉朝往劉淵石勒背後捅刀子功不可沒。

到了後來,成漢建立之後,鮮卑人看到了晉朝虛弱的本質,於是也開始給晉朝捅刀子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