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雪積了快有一寸多厚了,馬蹄一踩就是一個深深的印子。這一群馬疾馳而去,在城門口停歇了下來,從最前頭那匹馬上翻身下來一個少年將軍。

正是餘靖寧。

餘靖寧堪堪到了及冠的年紀,卻沒有人為他取字,這事兒就這麼耽誤了下來,沒有人提起。

他剛從馬上下來,底下立即就有人迎了過來:“王爺。”

餘靖寧皺了一下眉頭。

倒不是因為這話說的有甚麼問題,僅僅是因為來迎接他的這人官話說的不大好,他猛地一下沒聽明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行禮的動作還是很快就讓餘靖寧反應過來了,他是在和自己打招呼,於是虛扶了一下他,點頭道:“指揮使免禮。”

這是廣東的都指揮使,今日特地來此處迎接餘靖寧的。

興化戰役之後,倭寇一路逃竄,餘靖寧就追在他們屁股後面打,一路從政和、壽寧往南邊趕。又在仙遊城、同安王倉坪、漳浦蔡不嶺打了幾場遊擊之後,直接將人趕到了廣東境內。

今日西北軍大軍到了廣東境內,正是在潮州府處,與廣東軍打算兩面夾擊,徹底把倭寇困死在廣東。

都指揮使姓張,面色黝黑,人生的不高,卻很敦實,引著餘靖寧往營中走,一邊蹩腳的官話和餘靖寧交流:“王爺連日奔波,受累不少,還請王爺先移步主帳之中,我們準備了接風宴。”

餘靖寧側耳聽了許久,才聽出來這是要請他吃飯。

他不好拂了別人的好意,便答應下來,卻道:“如今是戰時,哪怕備宴也不要鋪張,我們正好在宴席上商討些戰事。”

張指揮使自然滿口答是。

沒過多長時間,西北軍就在營中被安頓好了,餘靖寧在營中巡視了一圈,這才安心的去用飯。

放才坐下,幾個小將領就要給餘靖寧敬酒,餘靖寧飲了一杯之後,就告訴眾人道:“如今是戰時,酒還是少飲些為妙,晚間的時候亦不可疏忽。雖說如今倭寇大勢已去,我們不怕他們攻城,只是萬一打上門來,總要傷及無辜百姓。這幾年江南閩南的百姓一直飽受戰火之苦,還是讓他們少受些罪罷。”

這幾個小將領全都點頭稱是,等著餘靖寧發話。

餘靖寧朝下掃視了一圈,道:“西北軍是追在倭寇後面過來的,想必諸位已經受到過倭寇的侵擾了。如今餘某打算在廣東境內,配合諸位,兩面夾擊,徹底殲滅倭寇,不知諸位有何異議?”

底下幾個小將領,除了都指揮使,其餘一概沒怎麼見過大官,哪裡見過餘靖寧這種親王級別的,怎麼會有異議,全部都點頭稱是。

餘靖寧手握在杯子上,五根修長的手指點了一圈,又道:“那諸位先彙報一下最近的戰況罷。”

幾個人一會兒一句,嘰嘰喳喳說了半天,感覺這群人流竄打擊廣東地區的手法都差不多。餘靖寧很快就就總結出了他們的作戰規律。

打游擊,抓俘虜,然後拿著俘虜過來威脅官員,威脅不到就殺俘虜,然後把一片血淋淋的人頭全都掛起來,嚇得周圍的百姓好一陣子哭爹喊娘。

可當地的廣東軍也是衛所兵,平時種地修城牆還可以,打仗是斷然不如這群倭寇的。再說了,倭寇們又是跟人打游擊,這是最最煩人的打法,像這樣駐軍多的大部隊,根本沒辦法和靈活機動的倭寇們一樣到處跑。

十分影響當地官員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餘靖寧皺了皺眉頭,手指磕在桌子上發出了清脆的響聲,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甚麼。

總覺得這群人像是打算再激起一波亂軍起義似的。

對於起義的亂軍,餘靖寧的內心其實很複雜。

大衡長治年間的世道是個甚麼樣子,哪怕餘靖寧久居京城也該有所耳聞了。更何況,先前那亂軍起義也是因為被剋扣了軍費軍糧才鬧出來的,怪不得別人。

餘靖寧其實有些同情他們,但後來他們夥同倭寇殘害同胞這種舉動,餘靖寧就顯然看不明白了。

這是要幹嘛?這到底是當真官逼民反了,還是蓄謀已久要通敵叛國。

就一如現下倭寇的這般舉動。

逼得大衡人造反,他們就當真能像當初的老蔣和龔老八一般,和他們沆瀣一氣,一通對付朝廷了嗎?

萬一他們既要打朝廷,又要抗倭呢?

還有,龔老八那群人,剛開始還成,到最後衛所兵的劣勢就顯現出來了,素質根本比不上餘家軍,打到後面,就全是在給倭寇拖後腿。

如今正是隆冬時節,不好打海戰,但也不是完全打不成。西北軍不願意和他們打海戰,他們也完全可以引誘著西北軍同他們打海戰

倭寇拋棄海戰,選擇他們不擅長的陸戰,這種行為看起來本來就已經很可疑了,如今這般,不得不讓餘靖寧的疑慮更深。

但他真的不想再和倭寇們兜圈子了。

待到回了京,還有更多要他做的事呢。

總不能,全都讓小六擔著這麼重的擔著罷。她還懷著孩子呢。

餘靖寧想到此處,不禁又嘆了一口氣。都到這時候了,說甚麼懊悔後悔都沒有用了,只能一路向前走。

唯有速戰速決了。

餘靖寧待到閉了宴會,也沒有讓這群人回去,而是到了主帳之中,悉心與他們鑽研如何講這群人趕出廣東。

最好能趕到海上去,海戰也能勉強打一場,徹底讓這群倭寇退出大衡的土地。

待到一群人散了時候,就已經是月上中天了。

餘靖寧說自己想出去走走,於是自己一個人在帳子外面遛彎。

最近京中傳來的訊息,大都是“一切都好”,只說是很快就要春闈,估計新派又能有不少賢才在朝堂之上為他們衝鋒陷陣了。

這都是好事。

他也想早些回京。

不過……回京之前,是不是該把一個人處理掉了?

餘靖寧思量一陣,這人上回被他們扔在台州了,只怕是還要專門寫一封信回去,先把人弄個“重傷”,而後再“重傷致死”罷?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