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蓄勢待發

陳操與十人在乾清宮一直商議到快要天黑,宮門要落鑰之前,會議才結束,很顯然,有了陳操的表態之後,整個會議顯得更加的愉快。

在徐孚遠和陳操的提議之下,以錢謙益為代表的十人團隊充分的肯定了爵位的重要性,隨後便是一系的改善和明確制度。

第二天,朝廷發下聖旨,將陳氏皇族後裔的安排明發天下,一時之間,南京譁然,隨後便是成千上萬的百姓前往洪武門集結,一聲聲‘陛下聖明’之類的讚美之詞響徹整個南京城。

當然,也有人私下議論這是陳操在登基之後邀買人心的舉動。

一系列的革新政事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八月初,揚州急報從太平門闖入南京,徑直送到了陳操的御前。

“韃子以偽軍李永芳為主將,攜偽軍二十餘萬,女真本族騎兵一萬南下高郵,以大炮轟塌了高郵城牆,並以天津水師的戰船行入運河水道,封堵了高郵城了,僅僅用了兩天時間便攻破了高郵。”

陳操將公文讓趙信傳下去,隨後摸著扶手閉目沉思:“他們的行進速度極快,皇太極估計還在做著與咱們隔江而治的美夢;

另外據錦衣衛的可靠消息,高郵城破前一天,朱彥榮便帶著二十萬衛所軍及一路逃難而來的北地軍民前往了揚州,若是時間跟的上,興許就在這一兩天之內就能抵達南京。”

陳演出列:“陛下,臣以為,當儘快接手朱彥榮所率的二十萬北軍,避免我漢家兒郎成為建奴奴役兵卒的慘事。”

陳操點頭應答,然後敲著桌面道:“前日洪承疇自九江發來戰報,已經基本肅清江西境內的朱家叛亂,叛軍此刻聚集南昌,決戰就在這幾日;

眼下建奴或許已經在揚州城外吶喊叫城了,不過朕還是覺得以寧完我和范文程的眼界,當不會這麼快與咱們交惡,佔領整個北方才是重中之重。”

以陳操所瞭解的滿清的尿性,一進入北方一定是圈地蓄奴,然後搶佔各種民間財富,最後才會想到南邊還有一個勁敵。

“儘快肅清南方朱姓叛亂才是重點,咱們只要控制住長江的制權,便是建奴百萬大軍陳兵對面,朕亦然不怵。”

“陛下聖明...”

“啟稟陛下,錦衣衛來報,說有朱家藩王抵達清涼門外...”

陳操站起身,笑道:“定然是唐藩或者桂藩的人到了,走,隨朕在洪武門去看看。”

真被陳操說中了,離得最近趕來的便是唐藩,還是陳操的老熟人,逃回南陽的唐藩世子朱聿鍵。

眼下的朱聿鍵老老實實的跪在洪武門前,陳操便站在那裡,等到朱聿鍵老實行禮之後,這才笑嘻嘻的寬宥了朱聿鍵幾句,畢竟這傢伙的確是明末朱家當中唯一一個有血性的宗室。

“唐王安好?”

“啟稟陛下,上月建奴韃子豪格所部攻入河南境內,宗室不少叔伯已經被抓去了北方,父王他...”

說著朱聿鍵居然哭了,陳操也能想到建奴對待朱家皇室的手段,便安慰道:“你且放心,朕現在是大明皇帝,雖然不姓朱,但你且記著,朕是漢人,非關外外族異性,且朕登基之前也是入了朱家的宗室族譜,算的上你叔叔,既然老唐王遭遇不測,朕也不會負了你等千里來投的心意...”

陳操一本正經的看著禮部尚書錢謙益:“錢卿,擬旨,著封唐藩世子朱聿鍵為我大明唐王,世襲罔替...”

殿中一片驚訝之氣,便是錢謙益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陛下,雖唐藩世子識大體明大義,但...”

顯然朱聿鍵不知道現在的朝廷政策如何,還是理所應當認為自便是世襲罔替的親王,但顯然禮部尚書錢謙益有意見。

陳操擺擺手:“卿之意朕明白,不過唐藩不遠而來投靠,也算是朱家人當中的明白人了,況且張皇後的詔命已經發出去了這麼久,響應的也僅有唐藩與桂藩,朕怎麼的也要給這兩家朱姓藩王給一個表率才是。”

“臣領旨...”

...

揚州,邵伯鎮前線

邵伯鎮的地理位置著實不錯,運河自鎮中貫穿南北而走,第一集團軍所屬51師康率所部駐紮在鎮中。

師團指揮部就在運河東岸邊上,此刻康率忙的不可開交,被建奴追擊南下的衛所敗兵、鎮兵、百姓、王公貴族等不甚其數,按照揚州司令部的指示,康率要做的就是當先甄別這些人,然後派船一一護送到揚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啾...

一聲尖銳的哨響,天空中炸開一朵紅色的煙花。

康率剛剛將十幾位京師出逃的官員送上船,也看見了天空上的信號彈。

一名士卒快速跑來,敬禮之後表情甚至顯得有些興奮:“師座,韃子來了...”

高郵距離邵伯鎮不過五十裡的路程,建奴騎兵挨著運河跑下來最多四個時辰便可抵達邵伯鎮,更別提依靠運河水道。

邵伯鎮北的防禦工事修建的及其完善,為的就是有今天,數條壕溝陣前,康率放下改良版換名字的望遠鏡,然後道:“讓前鋒連不要緊張,這幫子韃子明顯是來探查虛實的,人數不多,只要不進入咱們的射程之內,暫且不用管他們。”

抵達邵伯鎮前線的的確是遊騎,只不過這幫子遊騎身後十里的距離內便是李永芳所率的二十萬偽軍部隊,身後還有源源不斷的兵力正在行軍。

李永芳正在指揮部隊循序前進,探馬及時趕來:“駙馬爺...禮親王大軍已經抵達高郵城內,王爺有令,令駙馬爺抵達邵伯鎮十里之後紮營,等待援兵抵達。”

“回去回覆禮親王,永芳在此等候王爺大軍...”

.

揚州城司令部內

負責主持的是黃淳耀,翁林志和王孝傑都要聽從他的建議,此刻黃淳耀剛剛得到錦衣衛提供的線報,言及韃子增援五萬騎兵已經南下高郵。

黃淳耀看著二人道:“兩位軍長,韃子的前鋒很快就會抵達邵伯鎮,陛下的意思是在南方沒有徹底完善之前,儘量不和他們起衝突,擾亂他們的視聽,給後續做準備。”

二十多萬部隊聚集在揚州境內,任誰都不會不重視,更何況己方十幾個師團在揚州,人數與韃子基本上旗鼓相當。

“黃大人,邵伯鎮內僅有本部一個師團的力量,若是建奴韃子發狠猛攻,我擔心康率那邊抵擋不住。”

步槍師便是王孝傑所在神武軍內,也僅有兩個師團全部換裝,況且康率所在的第一集團軍沒有一個部隊有步槍,這也是翁林志的擔憂所在。

王孝傑道:“老翁你有你有些擔心了,邵伯鎮的地理位置很好,韃子若是要從運河進發,那只能是在船上等死,若是以騎兵進攻,壕溝工事可以有效阻擋,更何況51師的裝備也不差,揚州增援邵伯鎮最多半天時間。”

黃淳耀聽完也感覺很有道理,便道:“王軍長的話不無道理,眼下我會儘快把這邊的訊息報告給陛下,等到陛下的指令到了咱們在做下一步的打算。”

.

陳操暫時沒有指令,他剛剛接到魏忠賢報告杭州平安渡過的訊息,均田免賦一事有條不紊的進行,有戚昌國和自己老丈人齊尚文的鼎力支持,杭州諸府配合的還不錯。

黃淳耀不在,商議軍情的幾個主要物件便是徐孚遠、鄒維璉、陳演三人,白天剛剛安排了朱聿鍵的事情,此刻他還要秉燭將幾人召來,密談朱家藩王的安置工作。

夜晚的乾清宮如同白晝一般,炭爐發出的熱浪讓殿中異常的溫暖。

“泰西有一國,他們也施行諸王分封制度,只不過他們世襲罔替的親王爵異常少,而且即便是世襲罔替的親王,也只能留在他們的京師城內,絕不分封出去,而且他們還允許這些世襲罔替的親王可以從政。”

徐孚遠聽到此處便皺起了眉頭:“陛下藉此是否在考慮陳氏宗王與朱姓藩王的安置問題?”

“不錯,”陳操緩緩的敲打著御桌:“朕還有一個想法,將朱姓藩王分封到其它地方,海外如何?”

“萬萬不可...”陳演立刻阻止:“陛下慎重,朱家畢竟坐了大明兩百多年的江山,一朝輪轉之後,難保他們會有別樣的心思,若是分封海外,天高皇帝遠,一旦有不可言之事發生,難保這些朱姓藩王不會生出異樣的心思;

其次,縱觀歷朝歷代,政變之事無法避免,臣能看出陛下想要規避這種風險的心思,臣直言,若是陳氏宗王日後有異心,那些朱家藩王絕對不會錯失良機,寧王之亂殷鑑不遠。”

陳操覺得很有道理,點頭贊同:“那麼你以為朱家藩王如何處置?”

陳演拱手:“回陛下,臣以為可行泰西國家制度,將朱家藩王留在京師或者靠近京師的地方,讓他們永久享樂也未嘗不可,亦或是分封到朝廷觸之可及的地方,至於從政,還得朝廷仔細斟酌才是。”

“這件事很重要,咱們君臣仔細商談...”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