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變幻莫測的戰場

“本帥不說第二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

太監被為難住了,張遠又道:“公公,北軍有近六十萬人在高郵,放棄揚州,運河水道不保,北軍可乘勢而下。”

“奴婢知道這些,可陛下那邊...”

“砰...”張高平一把揪住太監的衣領:“涼藩的軍隊在哪裡?”

“國公爺息怒,息怒...”

“大帥...”

一眾人都上前勸解,畢竟是天使,得罪不得。

張高平怒氣衝衝的將太監放開,然後坐到了帥位之上:“涼藩是要坐山觀虎鬥?還是以為陛下給他封的涼王還不滿足?”

這話沒有人敢接,雖然誰都知道陳操在他們造反之前就已經是在行造反之事,但別人卻始終奉大明為正朔,也沒有聽說過要改朝換代。

而現在南京朝廷內部誰都清楚涼藩的實力,便是北朝也在忌憚涼藩,不然也不會雙方同時給陳操封了一個親王。

“據報涼藩部將宋澈帶著近十萬人集結在鎮江境內。”

張高平喝了一口茶,然後盯著太監:“傳言李萬常投降北軍,陛下怎麼說的?”

太監唯唯諾諾的躬身:“朝中有大臣建言夷滅李大帥三族,只不過仍有大臣力保,說在沒有確切訊息之前不可妄動大將家眷。”

“呵...夷滅三族...”張高平冷笑著,彷彿眼前這個太監就是那些個出餿主意的大臣:“陛下是覺得南京固若金湯,南軍可以在一年之內打下北京?”

太監聞言大驚失色,身體顫抖起來...

張遠抱拳看著張高平,一臉的凝重。

張高平這才道:“回去吧,涼藩不會坐視不管,本帥還要坐鎮揚州,替陛下看住北邊門戶。”

太監如釋重負,立馬行禮慌也似的跑出衙門。

張遠這才開口:“大帥,衝動了啊...”

張高平絲毫不在意:“先帝從來不會這般,如今陛下是被嚇怕了,李萬常只要沒死,南京必不會失,而涼藩也不會坐視南京被圍。”

陳操當然不會坐視南京被圍,所以在傳旨太監離開之後的兩天便下令部隊集結,且輪調部隊去鎮江,以龍武軍十個師為主力部隊。

火車徹底通車到丹陽還在去年底,便是在來的路上陳操也看著沿途還在修建站臺和望樓,興許在今年底能不能完結。

“辛苦了...”

陳操拍了拍宋澈的肩膀:“走之前我去看了我那侄兒,長得還不錯。”

宋澈抱拳:“王爺關心,末將感激不盡。”

“你我不必如此生分,戰況如何?”

宋澈便道:“昨日的軍報,楊鶴的秦軍已經渡過西江口,不日進攻大勝關,還有,李萬常抵達南京。”

“他沒死?”

宋澈搖頭:“沒有,聽說在兵敗之後渡江之時被秦軍的火炮擊中座船,落入了江中,幸而他水性好,在渡江之時長了心眼將盔甲卸去,這才沒有淹死在大江之中。”

陳操若有所思的點著頭,穿著盔甲落入水中,便是大羅神仙都救不了,他不禁佩服李萬常的機警。

“那廝命大,藉著殘破的舢板順水而下,直接浮游到了南京城外,被巡邏的船隻發現,這才救了起來。”

“你可有收到聖旨?”

宋澈哈哈一笑:“王爺別不信,朝廷那邊封我為侯爵,僅僅是讓我出兵進入南京城。”

“你沒答應?”陳操抬眉。

“嗨...”

“哈哈哈...”

身後的人都羨慕不已,宋軍長就是王爺的心腹啊...

兩人一路說笑,直到進入了丹陽的平北大將軍行轅內。

“第四師可有全部換裝?”

“去年底換裝完畢,手下的兵拿到步槍之後一個個愛不釋手。”

說到這裡宋澈的精氣神都來了,同樣是定武軍,但一二三師全部換裝了步槍,而他們卻遲了近一年。

現階段在涼藩內,擁有步槍的都是精銳部隊。

唐開年的神氣也不錯,他麾下龍武軍有四個師都換裝了步槍,且在今年還會有三個師輪換,現在他可謂是兵強馬壯。

“李萬常在,我便不進南京城,再說,我這雙膝蓋在幾年前便不跪人了。”

在場的都心知肚明,一個個看著對方發笑,陳操接著道:“時秀帶著第四師進入南京城協防,若是皇帝問起來,你就說我征伐朝鮮剛剛回來,病了一場,好了之後便來。”

不跪朱由崧是宗旨,再則為了拉攏陳操,朱由崧硬是把陳操抬入了親王行列,就差賜姓了。

朱操,這個名字實在是太難聽...

.

“陛下,涼藩大將宋澈帶著一萬多人從麒麟門進城了。”

“陳操可來了?”

孫德文搖頭:“回陛下,涼王派人來報,說征伐朝鮮得了病,休養好了便來。”

殿中的人心知肚明,一個御史不忿,當即出列大聲說道:“陛下,涼王抗旨不來,是為藐視陛下,臣彈劾涼王陳操僭越之罪。”

這廝是瘋了吧?

不少人都看稀奇的看著這名御史,都察院的幾個大佬眼神冷漠,交換了眼神之後發誓要把這個害人精給除名。

朱由崧愣神,然後道:“如今國事艱難,你等不思報國之策,還要彈劾重臣?”

“大明自太祖高皇帝開國以來,何來異姓封王?便是有,孝陵那邊便是列子...”

御史說的孝陵的例子乃是中山王徐達,這位以開國功臣封王,那也是死後追封的郡王。

“陛下,前唐殷鑑雖遠,但足以為後來者戒...”

說著那御史便跪了下去,以頭觸地,接連幾個響頭,連地板上都觸滿了血跡:“微臣為大明江山社稷著想,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這是要死諫,大明朝死諫的官員有,但僅在永樂、正德、嘉靖、萬曆四朝出現過,無一例外都是求名。

而現在...

所有人都沉默了,沒人願意出頭,連都察院的幾個大佬都眼觀鼻鼻看心的盯著自己的腳尖,恨不能數清楚自己的靴子的每一條線的紋路。

朱由崧這個年輕皇帝哪裡是這些人的對手,便看著下面的李萬常。

李萬常發現皇帝在看自己,也是有些為難,便拱手:“陛下,現在大敵當前,當是朝廷內團結一致對外的時刻,絕對不能做出有利於對手的事情出來。”

這是反對現在處置陳操。

那御史滿頭是血,轉頭看著李萬常,樣子及其可怕:“昌國公,你這是養虎為患,北朝就是咱們的前車之鑑。”

“夠了...”

朱由崧呵斥道:“此事擱置,不得再議。”

朱由崧也難得的發了脾氣,下朝之後只是讓李萬常去接待宋澈,自己卻在乾清宮內接見幾位心腹大臣。

一通謾罵之後,大學士黃光偉便道:“陛下息怒,前唐封了李克用的確是養虎為患,可目的也是牽制朱溫,然則此二人都是狼子野心,前唐最終也將大好江山葬送在自己的手裡。”

秦為民本不想出仕,然而朱由崧一上來便給他禮部尚書加文華殿大學士的規格,讓他這個歷經三朝的南京學政不得不出仕:“陛下,陳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然而昌國公的話也很有道理,如今北軍壓境,安國公的大軍又在揚州駐防,昌國公新敗,防守有餘但主動出擊不足,是以涼藩的軍隊對於朝廷很重要。”

吏部尚書馬士英得以出仕也是機緣,若不是南京原本天啟朝的官員都不怎麼願意出仕,他馬士英也沒有如此好的機會:“這些話史可法也曾給老臣說過。”

朱由崧看著馬士英:“那個戶部郎中?”

“正是此人...”

馬士英決定推薦史可法:“老臣舉薦史可法任職兵部。”

朱由崧看著兵部尚書薛鳳祥:“兵部以為呢?”

薛鳳祥是天啟朝的兵部左侍郎,崇禎初被貶南京,接替了原來的祁伯裕,朱由崧上臺之後便將他從侍郎提升為尚書:“老臣也聽說過史可法此人。”

這是認同了。

朱由崧便道:“調去兵部任郎中吧。”

“老臣舉薦其為兵部左侍郎...”

朱由崧發愣,薛鳳祥也愣神,你一個五品的郎中調任兵部居然就是成了正三品的侍郎?

火線提拔?

見著馬士英那信誓旦旦的模樣,朱由崧看著薛鳳祥:“兵部?”

薛鳳祥無所謂,他老了,雖然被貶,但還是知道名節,於是點頭:“左右侍郎都出缺,且史可法經歷深厚,對兵事頗有見解,老臣以為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被舉薦的人出事,舉薦的人也要承擔責任,這就是舉薦制度,所以薛鳳祥同意,而朱由崧也見到馬士英願意保舉,便點頭:“既然是愛卿舉薦的人,朕自當重用,來人,傳旨,晉史可法為兵部左侍郎。”

“陛下...”一名內侍站在乾清宮的御門外:“啟稟陛下,昌國公派人來報,說涼藩宋澈帶著一萬八千多人駐紮在外城,昌國公請奏陛下將他們安置在哪個門防守?”

朱由崧看向馬士英,馬士英拱手:“安德門與鳳台門正對大勝關,最為重要。”

朱由崧點著頭:“傳旨,令宋澈率軍進駐安德門與鳳台門。”

“遵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