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賊子都該死

崇禎努力壓制自己的怒火,然後看向了韓爌:“韓卿以為,對陳操朝廷該如何處置?”

韓爌也實在是不想接這個燙手貨,但現在放著李國不問偏偏問自己,除了給自己一絲機會,另外的可能是皇帝要重用自己。

想到這裡,韓爌便道:“陳操很有可能已經將大行皇帝的遺詔頒佈給了南方各省,相信地方大員在得知後也會有所猜忌;

另外陛下已經下旨革去了陳操的一切職務與涼國公的爵位,所性...

所性...”

韓爌說到這裡也不願開口了,崇禎的雖然聽信東林黨,但也不是傻子,他的脾氣不好乃是朝中公知的事情,很顯然,作為君王的崇禎自然不會去放任陳操亂來,這種事情只能讓臣子開口。

而韓爌也是想到了這一點,他在想一旦現在自己說出了最後一句話,他日陳操真的造反,他就是背鍋的人。

崇禎不傻,盯著韓爌,反問道:“韓卿,你倒是接著說下去啊?”

韓爌冷汗直冒,轉頭看了一眼李國,哪知道李國的眼神一直盯著暖閣前的御桌腳,心中頓時把李國家中的女眷曰了個遍。

“臣以為,索性...維持現狀...”

很顯然崇禎真的在找背鍋的人,不過此刻他要從韓爌的口中親耳聽到韓爌把剩下的話明白的說出來:“何解?”

韓爌也豁出去了,當下便道:“朝廷維持先前陛下的聖明,革爵、罷職,但也對大行皇帝的遺詔表示肯定,這麼做足以證明陛下對於大行皇帝的尊敬,畢竟我大明以孝治天下...”

這就是一個藉口而已,崇禎在開始時就想到了這一點,然後點點頭:“你說的朕要好好想一想...”

雖然沒有當時同意,但韓爌知道,用不了多久皇帝的命令就會出現在內閣。

“馬世龍也該死...”

崇禎剛剛想好了如何解決陳操的事情,當下又想到了陝西民亂上,一股子亂民居然把馬世龍打的不敢出營。

“那廝拿了朝廷數百萬的軍費,居然連個亂民也解決不了,反而弄得越來越亂...”

韓爌剛剛成為了後補背鍋俠,現在要做的就是表忠心:“臣舉薦右僉都御史楊鶴總督三邊軍務,剿滅陝西反賊。”

崇禎想了想,便點頭:“馬世龍從皇兄在時便是剿寇總兵,前後四年,居然無一功,傳旨,革去馬世龍一應職務,押回京問罪;

加楊鶴為兵部右侍郎銜,總督三邊軍務,朕不想看到陝西的反賊成為流寇...”

“臣等遵旨...”

王承恩小心的走進暖閣中,躬身道:“皇爺,通政司左參議鄒維璉請見...”

“宣...”

鄒維璉進入暖閣卻看見兩個首輔在此,給崇禎行禮完畢之後便朝著二人行禮,見禮後鄒維璉不等崇禎開口,便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陛下,這是登萊巡撫孫國楨孫大人八百裡加急的密函,遞交通政司之後臣不敢怠慢,立刻送進宮來,請陛下過目。”

王承恩接過信,然後拆開,恭敬的遞給坐在御桌前的崇禎,哪知道崇禎快速看完之後,一把便將御桌上的奏摺全部掃落,一拳便砸在了御桌上。

“膽大包天...”

三人都不知道信中寫的什麼,不禁疑惑萬分,直到崇禎消了些氣,便開口道:“你們不知道啊,袁崇煥當真是好臣子啊...”

說到最後崇禎已經是咬牙切齒的一字一字的說出口。

三人在相繼看了信之後紛紛大驚,袁崇煥怎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私下與建奴議和。

這可是大罪。

大明朝廷直到崇禎八年以前都未對滿清重視過,依然視他們為蠻夷草芥,若不是因為國內亂民拖了朝廷的後腿,建奴早就被舉國之力消滅了。

而即便是甲申國難之際,若不是李自成的大軍攻入了北京,直接促使吳三桂反明,那時候的建奴也不過是偶爾翻過長城進入關內劫掠一番就走的過家家式打劫,一直被擋在山海關之外的關寧防線進圖不得。

所以,袁崇煥私下與建奴議和,是大大的打擊了大明朝軍民的士氣,更加重要的是,袁崇煥一介遼東巡撫就敢私下與番奴議和,若是其他人有樣學樣,這大明朝的威嚴還要不要了?

“此子也該殺...”

崇禎惡狠狠的說道。

朝中不滿袁崇煥的人多了去了,只不過因為他手握遼東軍政大權,朝廷沒辦法處理他而已,而現在,正值建奴劫掠山東的緊要關口,出了袁崇煥通敵的事情,豈不是想要睡覺便有人遞來了枕頭。

事情只要捋一捋便清晰了,建奴劫掠山東,包圍京師,袁崇煥親率關寧鐵騎一千三百長途奔襲而來,即便解圍的是陳操的定武軍,但袁崇煥畢竟來了,三萬關寧軍便需要賞賜,而崇禎也拿不出來錢,正在為如何賞賜傷腦筋。

彼時有大臣上書言山東民不聊生,這轉念一想,你袁崇煥身為遼東巡撫,本就有抵禦建奴的任務,此時建奴越過防線進入關內,豈不是遼東巡撫的責任?

另外,山東數百萬人遭受兵災,被建奴擄走的人更是三百多萬人,這罪責必須要有人來背鍋。

想到這裡,崇禎濃濃的殺意襲來,他現在已經覺得,袁崇煥覺得不能留,此人絕對不能成為第二個陳操。

“眾卿以為如何?”

聲音冰冷沉悶,三人聽在心裡大為震驚。

鄒維璉不過送信的,他萬萬不想留在這裡,但現在卻也走不掉,他只是個小小的通政司左參議,還輪不到他說話。

李國看了一眼韓爌,便道:“謹憑陛下決斷...”

李國的皮球踢得好,他可不想落下一個慫恿皇帝擅殺邊關大臣的名頭,很顯然,崇禎也不願意被這個鍋,他是接受聖人教誨的明君,怎麼能做出這等決斷。

韓爌又把李國家中女眷曰了一遍,然後低著頭。

“韓卿...你以為呢?”

韓爌抬頭本想跟著李國說同樣的話,但他卻看見崇禎的眼神冰冷,當下也就擦拭了一下額頭的冷汗,顫聲道:“臣以為,袁崇煥不顧朝廷威嚴私下與建奴議和,已有通敵之嫌,再者此信乃是登萊巡撫所上,相信事情定然瞞不住,臣以為,陛下還是早作決斷...”

崇禎很是滿意的點點頭,他已經打定主意找個時間下了李國這個中立的東林‘偽君子’,要把韓爌這個‘清流’擺上臺成為內閣首輔。

“此事也容朕想一想,你們回去擬個章程來看看,下去吧,朕乏了...”

...

松江府,上海縣松江總督衙門

此刻總督衙門內是滿員軍將以及陳操的親信文官,大家都在熱議一件事情,那便是朝廷那不清不楚認定天啟皇帝遺詔的聖旨。

陳操走進大堂之後,便笑道:“兩個訊息,第一,南直隸守備魏國公徐弘基請辭南直隸守備一職,據聞皇帝已經同意了,已經命南京兵部尚書祁伯裕為南直隸守備;

第二,相信不久袁崇煥就要倒臺了...”

今天是五月的第一天,陳操按例要和手下人商議事情,不過今日的重點卻在擴軍一事之上。

“本公已經派人去浙江傳信,徵調浙江的賤民前來松江府從軍,有了定武軍中他們的老鄉,本公相信,徵兵一事問題不大。”

確實不大,陳操現在正在糾結如何成軍,若是按照後世軍制來看,雖然以數字番號確定部隊是可行的,但在沒有無線電和電腦儲存的這個時代,以數字番號來命名部隊依然是不妥的。

大家集思廣益,你一言我一語,秦、漢、魏、晉、唐等朝代的軍制都說了一遍,陳操最終也只在漢、唐兩個朝代中徘徊不前。

黃淳耀立在一側,便道:“不知道公爺是不是在輾轉軍制上?”

這不是廢話嗎?不然陳操何必今天把所有人親信都召集在這裡。

“黃先生只能奪命,不能立謀...”

唐延年一番話使得堂中人大笑不止,黃淳耀也不惱怒,反而跟著笑道:“非也,在下的計策除了要人性命,也能匡扶社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眾人笑的合不攏嘴,陳操咳嗽一聲敲了敲桌子:“肅靜,蘊生可是有良策?”

黃淳耀點頭:“兩漢時期軍備武功不差,一直到前唐時鼎盛四海,唐·軍的刀槍之鋒利,盔甲之精良,左近各朝不能出其左右。”

“哎,黃先生此言差矣,被我火槍抵近射擊,百步之內,即便是明光鎧山紋甲之類不過是一張薄紙而已...”

黃淳耀絲毫不介意唐延年打斷他的話,反而語重心長道:“唐將軍,此一時非彼一時也...

而漢時武備盡在一個‘忠’字上面,漢軍能在西域耀武揚威,重要的也是軍事思想。”

陳操覺得黃淳耀說的很有道理:“蘊生說的不錯,繼續。”

“所以,學生以為,我軍可秉承前唐時期的‘衛軍’制度,刨除一些冗官之外,便可另立新軍。”

其實陳操對這件事情早就與宋澈和黃淳耀商議多時,宋澈提議用漢朝的軍制,而黃淳耀卻一力推薦唐朝,今日黃淳耀再說,卻令陳操陳操下定了決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