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國隊4-3戰勝卡達奪得冠軍,2019年亞洲盃終於曲終人散。

本屆亞洲盃的特點有兩個:

一是亞洲球隊戰術打法開始歐洲化,歐化的不僅僅只有華國、日本和韓國,還包括卡達、越南、巴林和約旦;

二是傳統強隊的沒落,沒落的包括沙特、烏茲別克和澳大利亞。

如果還有第三個特點,那就是國家文明程度、國家素質、國民素質,決定了球隊的實力、能力以及球員心理狀態和素質。

伊朗挾著23年亞洲盃常規時間不敗的成績,一樣被華國打的找不到北,這樣的例子,在小組賽裡還有很多。

卡達球員始終抱著微笑迎接來自觀眾席的辱罵,最終笑著走上了決賽的賽場。

此外,青訓決定成年隊的比賽質量,卡達和越南隊是最好的代表,經過十二年的積累,越南足球依靠高質量青訓,終於把自己打造成一支亞洲強隊;

經過十二年青訓累積,卡達終於把自己打造成亞洲頂級球隊。

至於最終獲得冠軍的華國隊,其實倒是最簡單的,球星的光芒掩蓋了所有的缺點。

華國隊還要把U25球員進行集訓,38歲的老將還後續無人,這屆亞洲盃上的華國隊,即使奪冠也未能祛除頑疾。

本屆亞洲盃的全面歐洲化,首先是從賽制上開始的:

亞洲盃正式取消了三名四決賽,這是仿效歐洲盃做的一次賽制改革,除了奧運會,洲際足球賽事的三四名決賽,只是對失敗者的一次安慰演出,比賽的觀賞性並不高,包括世界盃。

亞洲盃第一次擴軍至24支,與上一屆歐洲盃參賽球隊相同,非常公平的說,本屆亞洲盃上的24支球隊,整體實力較接近,真正被打成魚腩的只有敘利亞、葉門和朝鮮,從歷史成績來看,除了葉門,另外兩支並不弱。

此外,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也被認為是魚腩部隊,結果巴勒斯坦還拿到一分,而黎巴嫩則拿到他們在亞洲盃上的第一勝,即戰勝朝鮮。

如果算上三戰失利出局的菲律賓,亞洲盃上表現最差的球隊,就是以上六支。

這六支中,有四支是賽前公認的弱隊,依次是葉門、巴勒斯坦、黎巴嫩和菲律賓,敘利亞和朝鮮則是自己申請,有趣的是,這六支球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朝鮮和黎巴嫩,還在同一小組。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本屆亞洲盃的擴軍,不算失敗,新軍中,吉爾吉斯坦的表現出色,差點卡著阿聯酋的脖子打入八強。

不僅僅是球隊的整體技術和配合,從戰術鏈來看,本屆亞洲盃上,日本已經全盤歐化,卡達現在也已經全面歐化,卡達隊和日本隊在戰術打法和控球上,已經完全是一支歐洲球隊。

卡達球員,不論個人風格還是執行力,已經與歐洲球員相近,他們能夠依靠個人能力,完成更加快速的進攻和完美的個人防守,這是他們能站上決賽舞臺的原因。

不僅是卡達和日本,包括韓國、越南、約旦和巴林,在戰術方面,也開始歐洲化了。

全面歐化的戰術,講究傳控球與個人(無球)跑位相結合,以此整體推動球隊的進攻,在打法上,個人能力完全服從球隊戰術需要,無球隊員在進攻中的跑位,決定了傳球質量以及進攻的質量。

同時,不論是在進攻還是在防守上,球隊在丟球後,能夠立刻形成一人丟球,身邊策應的隊友中,至少兩名球員進行反搶,形成二次進攻的機會。

在日本隊與華國隊、卡達隊與阿聯酋隊兩場半決賽上;以及卡達與華國的決賽上,都非常明顯。

不論是在己方、對方後場還是中場丟球,卡達與日本球員依靠站位(無球跑動)形成至少兩層防守保護體系,失球點附近的兩至三名無球跑動球員,立刻組織反搶,同時陣型不亂,剛剛得球的華國和阿聯酋球員,會在瞬間又丟球。

即使是個人身體出色的伊朗、華國球員,他們可以憑藉著個人能力去搶球,但很快又會二次丟球,但是卡達和日本的球員,卻可以依靠整條線球員的站位和跑動,形成有效的二次反搶,甚至形成二次快攻,甚至能進球。

以越南為例,越南在與約旦的比賽中,佔到完全的上風,控球率是55%比45%,射門次數是21比12,不過兩隊都是歐化球隊。

歐化球隊彈性極大,以日本為例,在戰沙特一役中,他們的控球率只有28%,但依然可以憑藉著一次角球絕殺沙特。

歐化球隊有兩個很明顯的特點:

第一是在球員的整體配合和戰術紀律要求下,防守極為穩定,很少出現單場失球數在兩個以上的:

卡達在打入決賽前是一球未失,打入決賽後,所失的四球很大程度上是華國“二張”的個人發揮。

韓國隊五戰丟了兩個球,其中小組賽零失球,淘汰賽兩戰各丟一個球;

約旦隊四戰丟一個球,淘汰賽中失一球;

越南隊小組賽失五球,淘汰賽裡失兩球,考慮到與伊拉克和伊朗球員相比,越南球員身體條件較差,這個失球數是可以接受的;

巴林在小組賽裡失了兩個球,在淘汰賽裡失了兩球。

這些歐化球隊,陣型非常嚴整,個人能力完全融合到戰術要求中,因此防守極為穩定。

日本,也僅僅是在半決賽上,被華國球員的個人能力打了四個球,日本隊在小組賽上僅丟了三個球,在隨後的兩輪淘汰賽裡,也是一球未失。

與之相比,力量型球隊伊朗、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傳統西亞球隊沙特和阿聯酋的表現,都不近如人意:

以沙特為例,他們是一支典型的傳統傳控風格的西亞球隊,在小組賽裡,就被卡達打了一個2-0;

在與日本隊的比賽中,他們控球美如畫,但是根本就形成不了有威脅的射門,而且日本的防反,至少還創造了兩次進球機會。

沙特隊推進速度慢,進攻時等球的一系列問題,讓日本球員,在比賽中輕鬆的做出預判動作。

日本看似狼狽,其實輕鬆至極。

象伊朗和阿聯酋,尤其是伊朗,表面看是一騎絕塵,但在華國隊面前,一下就被打了五個;

至於阿聯酋,他們若能打入決賽,也要被華國灌三個以上,畢竟華國“二張”的威力超越了亞洲足球的所有戰術體系。

如果還有三四名決賽的話,阿聯酋又會被日本人打入至少三球。

至於力量型球隊,真正值得誇獎的是吉爾吉斯坦,事實上,他們也開始歐化了。

……

本屆亞洲盃還有一個新特點,那就是球隊的類型化非常明顯,大致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種是歐洲化的球隊,包括卡達、日本、韓國、越南、約旦、巴林。

歐化球隊,對其他風格球隊的優勢明顯,日本對傳控風的沙特,把日本足球的優點和長處完全展現:個人防守精準、整體協防穩定、進攻時把握能力極佳。

卡達打沙特和阿聯酋這兩支傳統西亞球隊,兩戰打入6球,打朝鮮,一戰就打入6球,防守上不給你機會,進攻上把握住每一次機會。

全面歐化球隊之間的對戰,一般進攻力更強、狀態更出色的會贏,這個定律在卡達身上又加了一點,當卡達的球員個人能力更強時,卡達會贏。

歐化球隊踢其他型別的球隊,對手不論是伊朗、阿聯酋、沙特,不論進球多少,都是全方位的勝利。

第二種是傳統西亞型球隊,代表是沙特,阿聯酋和敘利亞,還包括了阿曼、黎巴嫩、巴勒斯坦(介於西亞和力量型),葉門也算。

這種傳統西亞球隊,中場傳控美如畫,但一打倒前場禁區附近,基本上沒有好辦法,空中傳球會因為對方陣型完整而被擋出,小配合又會因為區域人員密集,而出現傳球失誤或直接被擋出。

象阿聯酋踢巴林、吉爾吉斯坦和卡達的三場比賽,阿聯酋進攻凌亂,沒有章法,那是因為傳統西亞傳控戰術,打到禁區裡,就必須依靠球員的個人能力。

以阿聯酋對卡達的半決賽為例,阿聯酋的馬塔和穆罕默德上場後,就能形成真正意義的射門,那是因為穆罕默德能傳球,馬塔能射門,否則,就是不斷的浪費機會。

傳統西亞球隊的戰術問題如下:

傳接配合繁瑣且陶醉於此,容易出現傳球失誤,進攻低效且容易被打反擊;

過於依靠球員個人能力,傳球失誤會直接形成對手單刀。

進攻低效,防守失誤多,是西亞傳統球隊的特點。傳統西亞球隊已經衰落並開始被淘汰。

第三種是力量型球隊,代表是伊朗、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坦(有歐化傾向)、澳大利亞(英冠化)。

力量型球隊,是依靠球員個人能力進行衝殺,球員體能充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伊朗隊,他們把個人能力與力量,非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伊朗隊與兩支歐化球隊相遇,儘管2-0勝了越南,但在更加重要的比賽中被華國5-3擊敗。

力量型球隊講究個人能力,象土庫曼也能透過遠射打入日本一球;

兩支力量型球隊的相遇,是枯燥至底的,參見澳大利亞與烏茲別克之役。

吉爾吉斯坦較講究整體戰術,但每條線上都有漏洞,而且比較依靠體能,他們在踢完華國隊之後,開始找回狀態,並險些把阿聯酋淘汰。

此外,伊拉克也是較講究個人能力的球隊,不過不能定性。

力量型球隊總的來說出現了衰落現象,而且面對歐化球隊,全面處於劣勢。

第四種,非西亞的區域型別的球隊,如南亞的印度,東南亞的泰國和菲律賓:

泰國和菲律賓,始終還是東南亞型別球隊,泰國雖然有歐化傾向,但他們的弱點還是東南亞的,比如體能不足和普遍的身材矮小,菲律賓則依然有防傳中和防定位球能力差的問題。

印度表現的已經很出色了,但還是缺少經驗。非西亞的區域球隊,出現了很大進步,但依然有傳統的弱點。

第五種,華國和朝鮮。

華國隊具有典型的特徵,即沒有技術球員支撐中場,在個人能力並不出色的情況下,還要進行長傳進攻,這種球員能力限制了戰術安排而又不得不為之的打法,算是亞洲盃上的另類。

但是華國隊現在有了“二張”,中前場的進攻每擊必中,突破天際的球員單兵能力在亞洲內十年無憂。

因為人才的斷層,失敗的青訓,使華國隊只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朝鮮亦然。

……

從本屆亞洲盃可以看出,亞洲足球的版圖正在改變。

華國隊雖然強力登頂,但卡達、日本和韓國、越南等才是亞洲足球的真正趨勢所在。

東亞球隊中,日本與韓國的全員領先優勢正在擴大,雖然韓國沒有打入半決賽,但除了卡達和日本(奇葩的華國不算),有哪一支球隊,能擋的住韓國?

西亞中,沙特、伊朗、伊拉克和阿聯酋都等傳統西亞諸強開始退步,其中沙特的退步最大。

沙特的問題是,2015年,沙特雖然0-1輸給華國隊,但其實中場推進速度極快(依靠個人突破能力),但現在,他們又退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支慢吞吞的沙特。

伊朗的整體配合很差,但是他們的衝擊力無人能擋,伊朗人本身就是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他們的身體素質,比閃語系的阿拉伯人以及蒙古人種都要強壯。

卡達歸化球員在進球後,不斷親吻球衣上的卡達國徽,儘管卡達最近兩年在各方面被沙特圍剿,但卡達球員展現強大的團結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西亞足球版圖,在本屆亞洲盃上受到了最強大的衝擊。卡達成為亞洲的無冕之王,是因為他們戰術歐化、球員個人能力突出,同時一路在看臺的辱罵聲中走來,抗壓能力極強。

卡達、約旦、巴林,這三支球隊,已經擺脫了傳統西亞球隊的特徵,他們戰術紀律更強,他們更快速。

對於卡達來說,他們唯一的遺憾是沒有能與伊朗對戰(兩隊在亞洲盃前的熱身賽上,伊朗2-1勝十人卡達)。這可能是伊朗在亞洲盃後能說的唯一一點,他們會認為自己有機會贏卡達。

在西亞球隊中,伊拉克算是比較可惜的,伊拉克是沒有出狀態就被淘汰了。

他們踢的最好的一場,是3-2勝越南,不過輸給卡達,也很正常。

東亞區中,日本和韓國已經超越了該地區其他球隊,即使是本次奪冠的華國隊也不例外。

在東南亞區,越南已經擺脫了傳統東南亞球隊的特徵,他們是一支成熟且技術出眾的球隊,他們有機會在下屆世預賽上,至少打入亞洲區的決賽階段比賽。

我們可以看到,亞洲足球版圖正在重新劃分。

華國因為有逆天的“二張”獨霸榜首,東亞區的日韓,依然強勢;

西亞區卡達領軍的、被沙特和兩伊長期壓制的小國球隊,已經開始展現實力。

西亞足球在未來四年內,會形成一片混戰局面,哪支球隊戰術紀律更強,哪支球隊的成績會更好,卡達雖然輸了亞洲盃,但仍然會陷入混戰。

在西亞,沙特的統治力開始削弱,伊朗憑藉球員個人能力帶來的強勢,在西亞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連續兩屆亞洲盃打入四強的阿聯酋,註定是走下坡路。

越南已經是亞洲強隊,在未來的亞洲足壇,我們將會看到東亞雙雄的統治力,將會看到西亞的混戰,將會看到越南隊崛起。

從本屆亞洲盃上可以看出,在亞洲,得青訓者得未來,得現代足球先進戰術者得未來!

從這兩點來看,目前風光八面的華國足球其實並沒有美好的未來,因為青訓和需要球員個人實力支撐的先進戰術,華國隊都遠遠落後於亞洲的先進國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