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的休息,我一大早便起床去趕車,準備前往宏建大學。

臨走的時候廖華幫我聯絡好了高猛,他給我說到了大學門口就給高猛打電話,他會出來接我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人客套一番過後,我就出發了。

到了宏建大學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接近下午一點鐘了,

宏建大學,給我第一眼就是震撼,高聳威嚴的校門,就宛如兩條生猛的巨龍,讓人為之一振,更為突出的就是大門前的兩隻活靈活現的大石獅子,一隻口含龍珠,另一只腳踏龍珠,這讓我對這所宏建大學又增添了幾分敬畏之意。?

我掏出電話本去公共電話給高猛打了一個電話。

“喂,誰啊?我這會有點忙,一會在打過來。”說完便掛了電話。

電話剛一打通,電話那頭就傳來一個聲音爽朗的中年男子,想必正是高猛。

我苦笑了一下,心想等我掙了錢還是先給自己買個電話吧,這樣太不方便了,這兩年的大學生,有幾個是沒有手機的。

又過了十多分鍾的樣子,我又撥通了高猛的電話,這次稍微等了一會電話才接通。

“喂,哪位?”

我怕高猛又掛了電話,趕忙打斷他說道:“高叔叔嗎?我是李雲哲,就是你老同學廖華介紹我來的。”

“是你啊,現在到哪裡了,剛剛我在開會,不太方便接電話。”

“差不多快半個小時了。”八月底還是很熱的,這地方又沒有個遮陰的地方,把我熱的汗水都貼著衣服了。

“是你啊,你在學校門口等我,我馬上出來接你。”

說完又掛了電話,我付了錢,徑直走到了大學門前的石獅旁等著高猛來接我。

不禁感嘆一聲:“鬼天氣,真是熱,平時在老家怎麼就沒感覺。”

大約又過了十分鐘,校門口走出來一位身材矮胖的中年男子,約莫有一米六的樣子,右耳的耳垂下面有一顆很明顯的大黑痣,黑痣上還長了一撮毛,不過看到高猛的樣子,我還是多少有些失望的,畢竟和那個傳奇高猛相差的,似乎,好像有點不太一樣。

我不太確定這就是高猛,我見他出了校門就在東張西望,不緊不慢的朝著他走了過去。

“請問是高叔叔嗎?”我很有禮貌的打了個招呼。

高猛正在四下張望,忽聽見有人和自己打招呼,便打量著我,點點頭說道:“是我,你就是李雲哲同學吧?”

“是的,我就是李雲哲,剛剛跟您打電話的那位。”

這時候高猛才面帶微笑的說,“那就先進去吧,外面太熱了,先去我辦公室,喝點水。”

我心想,你也知道熱啊,害得我在外面白白曬了這麼久,不過心裡想想也就行了,嘴上還是沒說。

高猛幫我拿了一部分行李,帶著我走進了宏建大學。

一腳踏入宏建大學,給我第一感覺就和一般的大學不一樣,甚至比起清華北大都不遑多讓,我暗暗稱奇,這所宏建大學果然不一般。

正對大門的就是高高的旗杆和一面五星紅旗,旗杆下就是一座假山,假山很大,估計寬度都有十來米,上面用行書刻了四個大字,宏建大學。

在宏建大學四個字下面還有一排字,這一排字兩句詩,青山綠水長久在,唯有學識古傳今。

“高叔叔,您來這裡有多少年了?”我一邊走一邊問道。

“快有十年了。”高猛的聲音和電話裡面有點不一樣,好像多了幾分滄桑感。

我算了算時間,也差不多,十年可以改變很多,可是我唯一沒有搞懂的是,為什麼不繼續在一線,反而甘願忍氣吞聲的在大學裡面當一位碌碌無為的主任呢?

難道真的是一線危險,或者是接了或者有了孩子嗎?

那都是這樣,一線豈不是都是年輕且經驗不成熟的年輕人咯。

不過我很快就打斷了這個想法,畢竟自己還沒有到那個地步,說不定自己去了一線,退下來的時間可能比高猛還要早兩年。

畢竟一線太危險,整天和亡命之徒過招,一個不注意就可以丟了小命。

見高猛沒有和我說話的意思,我也就不說了。

很快,兩個人穿過了兩棟大樓,來到

了一棟名為使命樓的大樓前,途中還碰到一些可能是宏建裡面的老師,還跟我們打招呼。

高猛的辦公室在三樓,我們進了屋,高猛招呼我坐了下來。

自己拿著紙巾擦了擦頭上的汗水,倒了兩杯水,遞給我一杯。

我急忙站起身來,接過了水,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忐忑,畢竟第一次來到大學,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緊張,更何況和高猛這種槍林彈雨走過來的人,心裡更是像十五個水桶,七上八下。

“謝謝高叔叔。”

高猛擺了擺手,讓我坐下來,對我說道:“以後別叫我叔叔,就叫我主任就行了,畢竟在學校,讓別人聽見也不好。”

“好的。”

想了想,高猛又問我,“對了,你今年多大了?”

“十七歲。”我回答道。

高猛點了點頭,像是在思考什麼一樣,讓我很是彆扭,不知道這位老前輩心裡在打什麼算盤。

“這樣吧,我先大概的給你介紹一下我們學校的歷史。”

之前我還沒有特別瞭解過宏建大學,經過高猛一番簡單的介紹,我才算是瞭解了這所我將要就讀的這所學校了。

原來宏建大學曾經不叫宏建大學,最早期的宏建建校是在一九九四年,那會的宏建大學還不在這個位置。

最早期宏建大學建立於城中心,但是那會國家對大學的重視還不是很足,加上很多官宦子弟,富二代就讀於這所大學,名義上是讀書,實際上就是為了混個畢業證。

這樣一來,就嚴重影響了宏建建校的初衷,因為每年國家要求宏建必須從普通群眾家庭裡面培養五百到一千名基層的畢業學生。

但是由於這些人的參與,導致學校思想作風被急劇拉胯,每年最多一百名優秀的學員參加專業工作。

後來經過省廳連續半個月開會,才決定重新出資,把宏建建立在目前的位置。

現在宏建就在郊區,離城區很遠,而且學校嚴禁學生自駕,因為學校門外有很多公交車,教育局也明文規定,在學校周邊一公里不允許私自停放私家車,否則嚴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