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於懷?王道長,不是老朽我耿耿於懷,而是道長這書裡,不論天意,不敬天地,豈不聞道家順天而行!”

“道家之德乃天地之德,天地之德非人德乎!”

“豈不聞道家也有以德報怨!”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道家尊天道地德,非人之善惡,對人有功德,非是對天地有功德!以對天地有功德之法應對世間惡人,凡有惡人對天地不利,必討之!”

“聖人言:‘以德報怨’不是此解!人需懷仁仁之心,行君子之德,教化眾生,心心向善!”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此話乃是儒家經典,乃是聖人與學生的問答之話,請林大儒說話不要斷章取義,若林大儒真有心,不妨深入虎穴,教化一群魔道高手讓他們改邪歸正,救世於天下,那貧道自是頂禮膜拜!!”

“哼!教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似道長所在,開設武院,教人殺伐之術,如何實道門地德?”

“天地之道,優勝略汰,適者生存!武院只是教授他們生存之道,野蠻其身體,文明其精神,格物致知,已通天地之理,使其人人如龍,自然群龍無首天下大吉!”

“群龍無首,怎能天下大吉?”

“人人如龍,便是行事暗合天地之道,做事有理有法,與天地功德相映,人人自發,不為丁點小利而愚行,明事理,察秋毫,一言一行皆有功於天地,又有利於己身,也有利於世間繁榮,如此之世,已無需暴戾嚴懲,方是聖皇治世!”

“此乃空論!”

“但總可比上前人更近,更高!”

“今世,人人道德淪喪,那比得上前人!正是如此,我儒家聖人才要崇古”

“林大儒這話,貧道不敢苟同!所謂崇古,乃是聖人出生之時,世間戰亂不休,此為止戈戰亂所提方略之一,只為避免打亂之一策,有適用之時辰,背景,且不可望文生義,亂加解釋,生搬硬套!”

“道長這是質疑聖人言?”

“貧道不疑聖言,但疑今人學問不深!總覺今人為己,以小人,偽君之心,握聖人之學,行莫測之事!”

“道長,質疑天下俊傑,這是入了魔道!”

“魔道?世人皆醉我獨醒,呵呵……貧道小說有好幾種寫法,林大儒可知,貧道小說為何世人愛看!”

“那是你書不正!”

“無所謂正不正,而是貧道寫到了人們的心坎之中,所述所說皆是提煉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其中之一就是將美好之物在書裡毀滅給人看!”

“將美好之物破之!如何不是魔道?”林青峰知道自己現在有些不是很理智,但眼前的人說話太過直接,一句一句,絲毫沒有保留,不過這種把美好之物破碎的寫法他是不認的,歷來儒家春秋筆法都是把好的,善的給人看

,史上太過血腥的都會隱藏,為什麼眼前這個年輕人要如此做?

“看貧道書的人往往會因為某人某事的悲劇而心生同情,惋惜,關心!這些都是人的善念,為什麼呢?因為只有讓你看到最美之物的破滅,才能讓人知道最美之物的珍貴;只有把最好的事物感同身受的磨滅,才能讓人知道它的得來不易;只有讓人知道這天下沒有永遠的美妙,才能珍惜今朝!如果說天下人都喜歡歌舞昇平的話,那麼貧道要在小說裡讓天下人知道哪些歌舞昇平到底是建立在什麼的基礎之上!這歌舞昇平又是如何消亡的,讓每個人去思考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好!也許這炎華不會成為貧道之前所說的聖皇治世,聖人所說的世界,但我們可以一點一點的不斷接近不是嗎?超越前人,可要接近就先要明白是什麼使得我們遠離太平,遠離平和,它裡面又是什麼道理!而不是不求甚解,只是說這不能做,那不能做!”

“常人理解又有何用?過好一個家才是真實,家好自然國好!”

“那就把過好一個家需要的都拋出來,碾碎了!在書中讓人看看!”

“但也讓人心酸!”

“心酸才能珍惜!我這小說就如同一個推演,在書中設定條件,看看在這種條件,境遇下,家還是不是家,國還是否強盛!比起很多人一上手就是要治家理國,不是好的多嗎?”

“道長是不是太高看你們小說家了!”

“不是高看不高看的問題,而是諸子百家,欲要太平盛世,卻理解各不同耳!小說細微觀察,描寫百態,宛若書中過得一生,這一生一歷,也是一世一演!”

“道長,小說,玩物耳!不似道長所說這般!”林青峰說著語帶諷刺,一本書罷了!又不是聖人經典,就是這道士寫的那本佛經也只是方外之物!

“那再加上戲曲,說書,加上世間大才完善其缺呢?”

“這麼說道長寫書還是憂國憂民?人之初,性本善,若是沒有旁人教唆,書中陰沉之物,那需要道長書寫!”

“三十而立,看一看書還能廢了不成,若是廢了!之前所學又有何用?教化之功如何體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小孩就讓他們去看打打殺殺?”

“貧道寫苦難之書,皆為大些的人所寫,書中序言又是也就提醒!若是小兒看了,那是大人無當!何況小兒也分年齡,這個歲數不知愁滋味,下個歲數必然知道,打打殺殺不講,難道遇上人販,惡行,自保之道也不講?報案之道也不講?”

“哼!正是道長書籍教人為惡,毀去天生善念!”

聽到這裡王非敗搖了搖頭,“林大儒不聞法家人性本惡乎?”

“自然聽聞,法家以暴制惡!為世人所不齒!朝堂早以我儒家為盛!”說著這話,林青峰心中自有得意。

“既然如此,那這朝堂內具體方略,律法條文為何還與法家鼎盛時相差無多?儒家何不另起爐灶

!何不廢去律法,大行教化?”

“不廢律法,是今不如古!”

“今不如古?林大儒是說那儒家興盛之前,人之所向,盛於今人,若是如此,這天下那學堂裡教出來的都是些什麼?”

“這——”林青峰聽到這話,一時間心裡動盪不已,他們歸古派為什麼叫歸古,就是認為前人比今人更為懂禮,更為知道好歹,可若真的如此,為什麼儒家大盛之時,反倒不如之前,他心裡琢磨著,正在細思,這邊王非敗卻是再次開口。

“林大儒?人之初,皆是矇昧,不知禮數,不知教化,心有本能,又有慾念口鼻眼耳生死!到了長大一些做事、說話,還需家人,老師循循善誘,如此矇昧之態!那裡是人性之善!分明是矇昧之極!”

“此時,不正是不通惡為何物?”

“也不通善為何物!”

“道長是說道家‘赤子’乃是妄言?”聽王非敗這麼說,林青峰很快的邊把話題拉到了赤子之心上!

“赤子,赤子,乃是心無旁貸,無憂雜念,剛剛出生,餓就是餓,睡就是睡,哪似成年吃飯時想著佔取五百個人的便宜,睡覺時想著滑肌柔膚,有突然心中怒斬不喜之人三百大刀!初生之人雖不通善惡,卻也性子單純,一板一眼,只是不知道自己所做何善何惡!單純之人,不通禮數,規矩,善惡,事理,我說去殺一萬人可吃飽十天,他不理解殺人的壞處,也不明了殺人為惡,自是隨便去殺!這難道就是人初生之善?”

“出生之人那有殺人之力,道長所說皆不成立!至於教化自有我儒家學堂!”

“那若是我給這嬰兒一包毒藥,說誰惹他生氣就給誰的茶水裡放上可否?”

“儒家學問斷不會教人如此,道長這是成人之惡,誘人犯罪,不是孩童之惡!”

“那若是大人惡作劇,孩童偷看了去,自學成才,推陳出新,給人下毒,何如?”

“所以有我儒家教化天下向善,崇敬天意!世間也斷不會有如此孩童!”

“八方門八年前在瓜州有一大案,有一小孩自幼孤苦,七歲時被人收養,收養之人待他若己出!而這家人除了收養的這孩子之時,還有個同年的血親女兒,本欲養大此子,做個上門女婿,也是一段佳話!然,此子到九歲卻是不滿於與人分享,就如同流浪的孩子與人爭奪一塊饅頭,打的頭破血流!此子自七歲起,雖有夫子教誨,卻是只盯著那漸漸長成的女兒,心生怨氣!一日因為欺辱女孩,被教訓,想起流浪時看其它孩童給一個孩子的茶水裡放上辣椒,於是便說是要毒房中蟲子,拿來毒蟲之藥,卻是下於飯中,自此一門滅門!如類似案子在八方門不止一起,比貧道的書要更為離奇,更為打殺!”

“道長,之前說一案子,現在又一案子,老朽怎麼知道真假?”

“林大儒,出去之後自可查驗真假!”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