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辛曾跟孔融和楊修許諾,楊修一直是聖教五大護法之一。而馬超是聖教副教頭,在聖教的職位比楊修低。

雖然只有幾個人知道,但楊修一直謹記自己的職位,並且深入骨髓。如果連這個身份都忘記了,他很容易在臥底生活中迷失自己。

他心高氣傲,在面對職位比自己低的馬超時,自然無需低聲下氣。

“楊修,你過來作甚?”

馬超祭出虎頭湛金槍,遙指楊修,面色不善地喝道。

一旁的黃忠勸道:“孟起,主公交待我們只需阻止他們進城,萬不得已下不能傷人,且看他過來有何話說。”

“哼!這個叛徒!”

馬超萬分不願意,但史辛之前確實有過吩咐,只好把槍尖往下面移了移。

楊修走近一看,馬超威武、黃忠穩重,都是可堪一用的大將之材,就連他們身後的四位副將,也是一表人才。

再遠一些,伏波騎和強弓營的戰士挺胸收腹,目不斜視,戰馬不嘶,兵強馬壯。

楊修心裡湧出一絲感動,眼眶微紅。

主公的事業如日中天,猛將如雲,統一大業指日可待。作為從一開始就立心跟著史辛,只比諸葛亮等人晚一些的楊修,有種驀然回首、燈火闌珊的感覺。

黃忠老成持重,楊修的表情情真意切,雖然一閃而沒,但始終還是沒逃過他的雙眼。心中不由狐疑起來,拱手道:“楊德祖有何話說?”

“咳咳咳,我代表主公曹丕跟兩位說句話,請給我們一些時間,暫停進攻。我馬上去找史教主表達求和的意願。”

楊修收起熱切的目光,說回正題。

“就這事?”

黃忠有些始料未及。

楊修笑了笑,“就這事!”

當然,他不會透露想近距離觀察己方軍威的目的。

“那我得問問我們的軍師。”

黃忠說完,派人到中陣把楊修的意思轉達給法正。

法正很快就跑了上來,開始還有些不相信,待楊修再三確定之後,這才高興道:“曹子桓能夠和談,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但此事宜保密,還得請德祖先生隱藏行蹤。”

楊修點頭道:“我理會得!”

說罷調轉馬頭,朝側邊絕塵而去。

如果從正面出發,很容易碰到曹軍的十萬大軍,雖然沒什麼危險,但也少不了一番囉唣,乾脆繞過他們,直達史辛大軍。

楊修在隱蔽處喬裝打扮一番,很快就變成一個普通人。在接近史營的時候,很快就聯絡上了鷹部的人。

他在曹營和鷹部互通訊息,兩者之間有一套獨特的暗號,不需花費太多時間就讓對方相信自己的重要身份。

鷹部傳訊給史辛,楊修毫無障礙地直入中軍大帳。

此時史辛的十萬大軍正在和曹營後軍對峙,兩者在空曠之處紮起營寨。

史辛屏退左右,只留諸葛亮和蔡琰。

“主公在上,受楊修一拜!”

這是楊修自加入史辛陣營後第一次正式行禮,早已熱淚盈眶,甫一見面,翻身拜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德祖切莫如此,快快請起!

”念及聖教的諸多繁文縟節,史辛不能讓他不拜,卻又不能全拜,只好讓他行了半禮,連忙扶起,喟然道,“為了當初一個約定,德祖臥薪嚐膽,委身敵營數年,傳達情報無數,功勞比任何一人都大。只是,辛苦你了!”

得到史辛的首肯,楊修熱淚縱橫,哽咽道:“不辛苦,不辛苦!”

楊修定了定神,這才向諸葛亮和蔡琰見禮。

他年少時曾傾慕蔡琰,甚至和史辛敵對,但多年臥底生活的磨鍊以及對史辛日益敬重的情緒,對舊日的情結早已忘懷。如今再見,只剩一種淡淡的舊友之情。

“德祖今日來,是為曹丕的投降之事。”楊修不敢多耽,直接說出此行目的。

史辛驚喜道:“他終於想通了?”

楊修苦笑著搖頭:“並非真正想通,曹丕此人野心很重,不會輕易將自己的權力拱手相讓。”

當下把與曹丕的那番對話合盤託出。末了說道:“既然曹丕選擇假意投降到司馬懿陣營,主公可以將計就計,順利接收這十萬大軍。但這個計劃實施起來有難度,曹丕的意思是旗下將領要一律帶去成都,而且他嫡系的五萬大軍要原封不動地跟著他撤退。”

史辛望了諸葛亮一眼,後者稍作沉吟,對史辛笑了笑。

看到這笑容,史辛心內大定,“軍師想到了什麼,何不說來聽聽?”

諸葛亮慢悠悠道:“眼下的情況雖然有點複雜,但大體上對我們還是很有好處的。有德祖監視曹丕的一舉一動,我們更應支援曹丕去成都。他認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其實說到底還是在我們操控之內的棋子。將領可以給他帶走,這樣才更容易讓他發展自己的實力,反過來對司馬懿形成威脅。”

搖了搖羽扇,續道:“至於這十萬大軍,只需曹丕把手下大將抽離,他們群龍無首,軍心更加渙散,自然就是我們的囊中之物。因此德祖回去之後,可以讓曹丕開一個軍事會議,把將領全部抽回。我們趁勢襲擊,事情就萬無一失了。”

楊修有點躊躇:“軍師,郭嘉在軍中素有威望,把全部將領調離這一方法似乎太過明顯,恐怕他會察覺。”

“那就抽離大部分,只留下一兩個……主公心目中有沒有人選?”

史辛眼珠一轉,笑道:“那就張郃吧。”

他的奸笑實在太過明顯,楊修瞬間知悉他的動機。這是個俘獲將領的好機會,史辛又怎會放過?最重要的,張郃還有組建大戟士的能力,史辛垂涎已久。

張郃在鄴城一戰中被曹操挾持,後來不得已加入曹營。在北邙山一戰中,看得出他對袁氏餘情未了,如今袁氏三兄弟都在史辛陣營,舊日同僚如顏良文丑,田豐沮授等人身居高位,投降史辛也是順理成章。

“只是張郃一人的話,曹丕應該不會有太多怨言。就算有怨言,也只能吃個啞巴虧了。”

楊修笑著道。

計議定妥,楊修與史辛就某些細節商量一番。楊修約定,今夜亥時會傳令讓曹營諸將到達曹丕大帳,史辛可以提早部署。

楊修走後,史辛找來周瑜,讓他和諸葛亮做好晚上的偷襲計劃,一張大網由此鋪開。

亥時整,除了張郃以外所有將領準時出現在曹丕的大帳裡。

大家想不明白,在這節骨眼上曹丕為何把眾人齊聚,難道就不擔心史辛突然來攻?

雖然有這疑惑,但大家都沒吭聲。一個個正襟危坐,等待曹丕公佈答案。因為曹丕一直行在前頭,這是決定撤退襄陽後第一個所有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對接下來的行動有著指導意義。

而一路上史辛表現出來的跟而不攻,也讓大家想當然地產生一種僥倖和放鬆的心理——他不會來的,特別是襄陽在望的情況下。

郭嘉當然不會猜測史辛安什麼好心,大概是為了進一步瓦解自己的軍心,或者在暗中計劃著某個奸計,想以最小的代價全殲自己這十五萬大軍。

當馬超的軍隊堵在進襄陽的路上的時候,他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

“子桓,襄陽就在眼前,我們何不一鼓作氣攻進去?”

夏侯惇地位崇高,瞪著獨目率先發問。

“元讓叔,你沒看到馬超黃忠等人堵在前面嗎?”曹丕嘆息道。

“怕什麼?我們有十五萬軍呢!他那五萬算什麼?”

“史辛也有十五萬啊!到時他們前後夾攻,雙方打個你死我活,就算進了襄陽也是死路一條。”

“……”夏侯惇一時無語,最後頹然道,“那怎麼辦?進又進不得,退又退不得?難道在這裡等死?”

“這就是我找大家來的目的,商討一下接下來我軍的去向。”曹丕看一眼郭嘉,“軍師,你有何好的建議?”

雖然曹丕早有計劃,但郭嘉的威望在軍中極高,在情在理也應該讓他發表一下意見。

“在確定我軍去向之前,我們應該首先搞清楚史辛的真正想法,他為何有這奇怪的舉動?”

凡事總有個前因後果,要是能探究出史辛的真實意圖,這就能從中找尋解救方法。

郭嘉接著分析,“從陳留傳回來的訊息,主公已經安葬在家族墓地。史辛按照高規格操辦這場葬禮,就連龐德也風光大葬。可笑的是,曹仁、許褚、典韋在葬禮上哭得死去活來,而且對史辛陣營的人和和氣氣,完全沒有動怒的意思。”

聽聞此言,曹丕和楊修內心同時一凜,眼神若有若無地在空中一碰,心思各異。

曹丕怕被郭嘉識穿自己的圖謀,楊修則想:如果郭嘉得悉曹操遺命的真相,並選擇相信之,那麼事情又有了新的轉機。無論他選擇立即投降史辛或者跟曹丕去成都,以他對曹操的忠誠度,對史辛來說都是件大好事。

夏侯惇啪地一聲拍在桌子上,大罵道:“這幾個貪生怕死的畜生,枉主公平時那麼信任他們,竟然臨陣叛變,實在氣煞我也。”

郭嘉冷笑著道:“我曾派人從側面問過他們那天發生了什麼事,你們知道他們怎麼說嗎?”

“他們怎麼說?”

夏侯惇瞪大獨目看著郭嘉,身子前傾,模樣非常迫切。

帳內所有人都和夏侯惇一個動作和表情,他們心急知道當天發生的事情。

曹丕那天只說了曹操被史辛殺死,幾乎全軍投降,但至於如何死,如何投降,並未提供細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