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嗟嘆道:“人言史教主年少有為,乃百年一遇的人傑英豪,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陳登搶著道:“法孝直有此感嘆無可厚非,卻比我遲了一點。早在一年前,我第一次見教主的時候,就驚歎教主簡直就是人中龍鳳,註定一飛沖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哎哎,元龍過獎了,愧不敢當啊!”

史辛表現得誠惶誠恐,連道不敢。據他推斷,陳登之所以如此盛讚,甚至還有點刻意討好,也許只是想在同僚面前試探一下,看看自己這位年輕的主公,是否會因為年少得志而得意忘形,從而重新審視是否應該加入。

前世歷史裡,陳登智計出眾,引曹操進擊呂布,以致有呂布之死;軍略也非常不錯,江東孫策兩次來犯,皆被擊退;當太守多年,內政方面更是得心應手,民心歸附。

總體來說,除了衝鋒陷陣不行之外,陳登是個進可攻,退可守,和平年代也可堪大用的全能型人才。

史辛表現得謙虛,三人看在眼裡,笑在心頭。

這個主公,不卑不亢,不驕不躁,有著這個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真不錯!

一番寒暄之後,史辛正色道:“三位前來,有何目的?”

法正收起笑臉,恭敬站起,深深鞠躬:“我等前來,希望能迎史教主入下邳,成為徐州的新主人。”

“這……這……”

史辛故作惶恐,環顧四周。隨後更搓手頓足,不知如何是好。

法正等三人一再哀求,諸葛亮等人也是勸諫多時,這才勉強接受。

老將嚴顏笑道:“當初孝直不願與我等一同前往河北,結果經過一番周折之後,俺們依然是同僚。”

法正紅著臉嗟嘆:“劉皇叔早與我接觸,不敢或忘,辜負了史教主厚望。”

史辛不以為意,連道“無妨”,為怕法正尷尬,支開話題道:“如果關張兩位將軍能加入我方陣營,必定如虎添翼,以後都不用怕司馬懿了。”

邊說邊觀看三人的反應。

但大家都明白,史辛入城之後,間接證明關羽輸在了史軍手上,這對心高氣傲的他來說,是個難以接受的事實。

而搞定關羽之後,粗豪的張飛就不在話下了。

倒是諸葛亮提供了一個方法,讓眾人如夢初醒,盡皆稱善。

史辛圍困下邳後的一個月內,下邳城外的兵馬頻繁調動。既然司馬懿亦真亦假地給自己丟擲橄欖枝,史辛決定不再防著他,把大部分可調動的兵馬放在兗州和徐州上面。

這段時間內曹操也在到處徵兵,新增兵力多了三萬。加上兗州原來的五萬,豫州、荊州、揚州三州總共兩萬的降軍,曹操如今有十萬兵馬,與史辛的十三萬差不多。

事實上,曹操也想不到事情會如此順利,除了早就策劃好的豫州之外,荊州和揚州竟然如此虛弱。

這只能怪孫權和劉禪攻討青州之事有些操之過急,同時曹操的戰略眼光是非常好的,戰術佈置亦非常完美。

史辛

的總兵力在十三萬左右,徐州原本有七萬人,分了兩萬去兗州,兩州的兵力基本持平。有一萬被安排在鄴城,雖說料定司馬懿暫時不與自己為難,但鄴城的安危畢竟關係著整個河北,史辛不敢冒險。有了一萬兵駐防,戰略縱深就主動得多了。

剩餘的兩萬兵,五千在北海,這是史辛的根本,雖然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危險,卻不得不防;還有一萬五千,分散在五州的各個重要城池裡,一旦有了戰事,起碼有抵抗的餘地,不會讓敵人一下進入腹地。

司馬懿走後的第三日,孫策、周瑜偕同大小喬,孫夫人覲見。同行的還有孫英這個大功臣,以及來自江東的內政高手張昭和顧雍。

這是從壽春逃出來的所有人馬。再加上太史慈、魯肅、四老將,孫家這撥人變得無家可歸。人不算少,但沒兵沒糧沒財沒地盤,正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

在得知孫堅的屍首被司馬懿擄去,而且是在孫權的授意下進行的時候,孫家上下變得無比憤慨,孫夫人當即宣佈與孫權劃清界限,將他永遠逐出孫家。

孫策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孫家的家主。

私底下,周瑜曾向孫策透露,如果他還有爭霸之心,始終會不離不棄,輔佐到底。

孫策剛開始時沒說話。他想到了自江東逃出來後的點點滴滴。兄弟相殘,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最快樂的一段時間,竟然是在史辛帳下效命的時候。將領之間相處融洽,同心協力,親如兄弟;史辛公正大度,有時又心細如髮,處處體現出對將領的尊敬和愛護,完全沒有主公的架子。

說到衝鋒陷陣,孫策和史辛或許可以一比,但說到做主公的才能,孫策自愧不如。

在醒悟到這點之後,他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了周瑜。

周瑜默然。孫策的想法很明確,他要投入史辛麾下。周瑜曾經有過歸隱的想法,但自己正值青春,一身抱負,滿腹韜略,實在不甘心就此埋沒。

但一旦加入史辛,這也意味著以後孫策只可能是自己的結拜兄長,而史辛就是自己的主公。主公只能有一個,事業和親情,必須分得清清楚楚。這也是周瑜和孫策一直不肯叫“主公”的原因。要是兩者之間出現矛盾,周瑜只能選擇主公,這是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孫策失笑:“公瑾想太多了,我孫策豈是那反覆小人?想法跟你一樣,一輩子只可能忠於一位主公。”

兩人達到共識之後,率領所有人找到史辛,當即拜了主公。

史辛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激動地把眾人扶起,不經意見給了孫英一個感激的眼神。

孫英低著頭,心中激烈澎湃。終於回到自己的地方了,終於可以光明正大了為主公效力了。

這中間有個小插曲。

四位老將以年事已高為由,向孫策請辭。孫策稍加思忖,答應下來。他們一生效忠孫堅,看到孫家後人拜別人為主公,心裡多少都有點不是滋味。更何況,

孫策和孫權勢成水火,總有一天會碰上,到時不知該幫誰。

與其左右為難,不如早點退休,眼不見為淨。

史辛也瞭解四人的心思,就算四個老頭勉強加入自己,雖不會反叛,但也不會全心全意對待。乾脆讓他們上北邙山養老,也好增加點北邙山的常規防禦力量。

四人早聽過北邙山的名頭,自然求之不得。

在收了孫家眾將之後,史辛新收穫太史慈一名八等脈師,孫策周瑜七等巔峰,魯肅七等七重,張昭和顧雍兩位內政高手,實力大增。史辛笑逐顏開,在軍營大擺宴席,主屬之間相談甚歡,氣氛熱烈。

席間,張媚娘過去給孫策敬酒。待看到他旁邊的大喬之後,驚為天人,自己比之多有不及。少時孫策追求過自己的一絲優越感蕩然無存,變成衷心祝福二人。

諸葛亮與周瑜相視一笑,前世兩位絕世智者終於同處一陣營,再次啟用“一時瑜亮”天賦。

史軍很快就把整個徐州收入囊中,奇怪的是,史辛始終率領一萬兵馬駐紮在下邳城外,根本沒有進城的意思。

本來,得了法正等人的承諾,甚至徐庶也親請了三次,其餘人更覲見了無數次,史辛應該進城了。

要說你不垂涎下邳,幹嘛拿下整個徐州?這不是很做作嗎?

但史辛不管那麼多,就是按兵不動。這是諸葛亮的計策,也是逼降關羽張飛的計策。

下邳被軍隊圍侍,人民過得膽戰心驚,進退兩難,很快就怨聲四起。坊間傳聞,史辛之所以不敢進來下邳,是關羽張飛尚未首肯。

坊間更傳聞,史辛自得了徐州之後,與幽冀兗青四州一視同仁,所到之處人畜無害,政通人和,人民愛戴。

下邳的人民變得很沒安全感和歸屬感,他們很茫然。

萬一史辛永遠保持現狀,甚至放棄下邳,那怎麼辦?那我們豈不是變成了無主孤魂,失去了庇護?這怎麼行,徐州下方就是曹操的揚州啊。

這種逐漸演變而來的恐慌情緒下,一部分人準備出走。而更多的人,開始把矛頭指向了關羽張飛。剛開始在兩人府外遊蕩,後來往裡面喊話,甚至聚眾請願,當然手段都是非常平和的。

而加入史辛是大勢所趨,他也是將來的徐州新主人,民眾當然不會去挑釁他。

這並非全都是自發行為,大部分有人在後面推波助瀾,發起者大概就是陳登和糜竺這兩位仁兄吧。

關羽的本意,是等張飛好一點之後就離開下邳,找個機會殺掉司馬懿,從此退隱山林。人民把矛頭指向自己也沒關係,到時一離開下邳,史辛就會自動自覺進來了。

豈料史辛這時又放話:劉關張三兄弟是他最敬重的蓋世英雄,如今劉備已死,如果關羽張飛不同意他入主下邳,打死都不會進城。最多派多幾萬士兵,把下邳保衛起來。

他說的自然是“保衛”,但人民的理解輕易就變成“包圍”,怨氣就更大了。張飛是什麼都不管的,壓力就關羽一個人扛下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