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辛收回真龍杖,命眾人乘勝追擊,一直追出了鄴城三十裡,這才得勝而回。曹軍又折了幾千人,全軍已不足一萬,往南邊逃去。

賈詡派出鷹部一路追蹤,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而大軍則回到鄴城,收拾殘局的同時,抓緊時間休息。

不久之後鷹部傳來訊息,曹操率軍一路南逃,看來是準備放棄河北了。

一日之後,從新編排的史袁兩軍兵分三路,第一路以諸葛亮為統帥,帶兵兩萬向南追擊。一方面謹防曹操反攻,如果他不反攻,則屯兵在黃河北岸,暫時駐守。

第二路由趙雲帶著,也是兩萬,向西出發,收服冀州西部。如果順利,將從太行山的壺關進入幷州,兼併幷州。

第三路由沮授田豐帶著,領兵一萬,向北而行,收服冀北的中山郡,常山郡等地。

而史辛則進駐鄴城,主持大局。一邊出榜安民,一邊聯絡以上三路兵馬,隨時做出戰術調整。

第一和第三路軍都非常順利,很快就傳來捷報。曹操渡過黃河,把剩餘兵力押在南岸,與諸葛亮對峙,自己則退回陳留,休養傷勢。曹軍因為連場大戰而弄得筋疲力盡,損傷慘重,已無精力再行攻伐。

沮授田豐趙雲只用十天就收服了所有失地,冀州全境被史辛收入囊中。

正當趙雲準備乘勝追擊,從壺關進入幷州的時候,關口突然湧出一彪兵馬,打著“羊”字旗號,為首大將正是羊祜。

一通擂鼓之後,兩將出列。

羊祜朗聲道:“子龍將軍,前番史教主向皇上求助,皇上已經答應了讓其做青冀幽三州州牧。而皇上也同時嚴明,幷州歸朝廷所有,州牧則由本人擔任。你率軍來攻,到底意欲何為?”

趙雲也曾聽過此事,於是與羊祜約定,待稟明史辛之後再做定奪。

羊祜並無異議。

趙雲派人飛速趕往鄴城請示史辛,而他與羊祜一直互相敬重,各自約束兵馬,不在話下。

訊息傳到鄴城,史辛急召賈詡商量。

賈詡道:“我軍新得幽州冀州,全軍約十萬人。需要守衛的地方太多,兵力已經嚴重不足。壺關乃天下雄關,很難強攻下來。就算攻下來了,面對的將是司馬懿的打擊,還要時刻提防南面的曹操。因此,屬下認為強攻並不可取,應該命子龍暫時收兵,將兩萬兵屯留在壺關附近,以防為主。”

史辛深以為然,以此回覆趙雲。

趙雲領命,後退二十裡,進入最近的城池守備。

河北的戰事告一段落,史辛一躍成為坐擁三州的霸主。此時最重要的不是擴張,而是如何把三州的軍政穩定下來。

他把工作的中心從北海移到鄴城,首先做的是大力發掘人才。除了把原袁紹的文武盡收帳下之外,還啟用了若干文官如荀諶,閻象,辛毗,崔琰,陳琳等人。

武將除了顏良文丑,在臺縣俘獲的高覽也終於同意加入。同時加入的還有呂曠,呂翔兩兄弟,但實力就差了些,頂多就是副將的材料,比起武安國似乎都有些不及。

最可惜的是,張郃在鄴城大戰中被曹操偷偷擄走,不久後就加入了曹營,更被曹操封為五子良將之一。其餘四人分別為張遼,徐晃,于禁,樂進。

史辛當然心有不甘,但歷史上張郃就是曹操的人,或

許這就是冥冥中自有註定。

曹操已無餘力向外擴張,因此史辛把諸葛亮調了回來,加入軍政的建設當中。

看得出司馬懿暫時還沒有打算與自己為敵,他把趙雲換成了潘鳳管亥武安國三人。

人事調動完畢,史辛把建設青海那一套照搬來河北,實行政教合一。以忠於教主,獻身教主為思想準則,教化世人和軍隊。

軍事方面,任命諸葛亮為第一軍師,旗下還有三大副軍師:賈詡,田豐,沮授。這三人都是成名人物,諸葛亮開始的時候自然退讓,說什麼都不敢領命。

但三人智慧高絕,他們深知,自己都是半路加入,而諸葛亮是史辛一手提拔起來的,雖然年輕,但能力有目共睹,對他心悅誠服。

特別是田豐和沮授,一下子就把自己提到和賈詡一樣的高度,甚至有點受寵若驚,當場就感動到跪了下來,感謝史辛的知遇之恩和無條件信任。

這種信任不是口說無憑的,史辛是真的放權給他們,很多軍中大事都會問他們的意見。並一再強調,青州軍新來乍到,冀州和幽州的事情就多多拜託他們了。

兩人從史辛身上看到了朝氣和魄力,袁紹年輕時也有過,但存在的時間太短暫。而且史辛的老練和毋容置疑的威嚴更是袁紹不具備的,這就避免了謀士爭寵的局面。

史辛在田府外說的那番話仍然歷歷在目,審配等人的官位跟田豐沮授差一個等級,受他們約束,慢慢也就改掉了以前的壞習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有就是袁氏三兄弟的去向問題。由於他們的地位,絕不能留在冀州,這樣只會讓田豐等人束手束腳。因此在賈詡的明示暗示之下,袁譚和袁尚選擇了前去青州。

袁譚的能力不強,但作為一方父母官倒是綽綽有餘。袁尚年紀尚有,也就跟著哥哥去了。

史辛當眾宣佈,袁家三兄弟在關鍵時刻棄暗投明,實乃壯舉,他非常佩服。以後有他史辛一天,必保他們榮華富貴一天,袁譚袁尚拜謝而去。

還有袁熙,第一時間求見史辛,希望把自己也安排在鷹部,給張媚娘做個副手。史辛笑眯眯地答應了。

他與袁熙也是熟人,早知他性格,不是那野心之人,乾脆就成人之美,讓他如願。

張媚娘與袁熙一起拜謝。

處理完冀州事務,史辛前往幽州。

漢朝自脈師職業興起後,軍隊空前強大,周邊異族無不俯首稱臣,因此前世中幽冀二州邊境常常被入侵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還因為漢朝的強勢,異族盛產的馬匹常常被要求作為重點交易之物,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強制交易。當然了,泱泱大國也不會失了風度,交易的價錢合情合理,雙方皆大歡喜。

史辛一到幽州,早已見過一面的田豫等人慌忙接住。

來幽州的目的,是留下陳宮,崔琰和荀諶,帶走田豫。幽州遠離中原,乃苦寒之地,周邊都是貼貼服服的異族,一般情況下並無軍事糾紛。因此只需設定一個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人管理,並不需要投入太多人才。

崔琰其人,聲姿高揚、眉目疏朗,更兼剛正不阿,政治手腕一流,是主理幽州的最佳人選。

史辛先讓陳宮主政,等一切進入正規之後,便把崔琰升上去。荀諶做其副手,餘下的關靖,嚴綱,田楷一同

管理幽州。

史辛之所以帶走田豫,當然是田豫的才能極高,留在幽州太大材小用。他在前世可以說是一位名聲不顯,卻又有著大本事的人物,跟徐榮這種被埋沒的統帥有著同樣的遭遇。

為人性情剛直,沉默寡言,幾乎是史辛問一句就答一句,看上去有點悶悶的。他在公孫瓚手上未能得到重用,因此一直鬱鬱寡歡。

史辛不以為意,在聊了數句之後,把話題從公孫瓚身上引到白馬義從。

“據我所知,白馬義從是一支騎兵。全部白馬,上面的士兵皆善射之人。我也曾經見過麴義的先登營,比起我們的陷陣營和五行營,實在強差人意。既然白馬義從盛名在外,為何還被先登營覆滅?”

田豫道:“稟主公,先登營雖能把白馬義從打敗,大部分也是童淵李彥的原因。正常情況下,白馬義從完全可以把先登營壓制下去。前主公公孫伯圭更說過,如果他人馬合一的騎術研究出來,就算童淵李彥聯手也未必會怕。”

史辛來了興趣,“人馬合一?現在是脈師的時代,說實話,騎兵再厲害,也比不上高等級脈師吧?我也見識過曹仁的虎豹騎,實力只一般般而已。”

“主公的理解也是對的,但凡事都有例外。經公孫伯圭研究,如果能捕獲一些通人性,本身又神駿的馬匹,與騎主心意相通的話,或許會產生一些神奇的效應,人和馬都有巨大的提升。”

說完,田豫從懷中掏出一本書籍,交給史辛,“公孫伯圭臨彌留之際,把這本書籍交給了我,名叫御馬秘術。上面記載了對相馬和馬術的一些心得,希望我能傳下去。請主公過目。”

史辛接過,大概瀏覽一下。

御馬秘術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詳盡記載了各種‖馬匹,有西涼馬,烏桓馬,南馬等。其中白馬義從用的是烏桓馬,是一種中型體積的馬。西涼馬體型最大,南馬耐力最好。

第二部分記載如何相馬,特別是如何找出有特殊能力的戰馬。還有關於良馬的培育,純種與雜交之間的差別等。

第三部分記載如何與戰馬溝通,利用戰馬組建軍隊,馬上作戰技巧,與各種脈器的搭配等。

最後,田豫嘆了口氣,不無遺憾道:“公孫伯圭一生與馬為伴,對馬的信任尤勝於人,做事單憑一股衝動,也許這就是他敗於袁紹手中的原因吧。但這種性格很得境外遊牧民族的喜歡,因此他們把關於馬的各種知識盡數傳授。我敢肯定,大漢沒有一人比他更懂馬了。”

史辛合上書,腦袋飛速運轉,試探著道:“字裡行間,公孫伯圭似乎很不甘心。照我理解,如果再給他點時間,能把白馬義從的戰鬥力提高一個新的高度。”

田豫點頭道:“公孫伯圭雖然孤傲,但從來不說大話,因此主公的推測極有可能。”

“國讓,如果讓你再次組建白馬義從,有信心辦好嗎?”

田豫苦笑著搖頭,“主公厚望,本該竭盡所能,但豫自問能不足,可能主公要失望了。公孫伯圭把御馬秘術傳給我的意思,也是希望我能將他的心血發揚光大,並非我有此能力。現在好了,我把秘術轉給主公,如果他日主公遇到合適的人,便把它送出去,也算了卻公孫伯圭的一樁心願。”

史辛也不推卻,將御馬秘術放入懷中,兩人齊望鄴城而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