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辛心中一樂,賈詡在長安兵敗,心情自是不好,罵的應該是大龍二龍這兩隻巨蜥,拿它們來出氣。

推門而進,果然見賈詡正大發雷霆,而兩隻巨蜥正耷拉著腦袋往門口出來。

大龍二龍見到史辛,往他腿上嗅了嗅,認得此人此人在百獸谷待過,也不理他,徑自走了出去。

史辛帶上木門,向賈詡一揖,“文和先生果然在此!”

賈詡對史辛的出現並無驚訝,冷哼一聲,“你來做什麼?”

“特來還債!”

賈詡怪眼一翻,“還債?還什麼債?”

“還前輩的人情債,以及兌現曾經的承諾。史辛曾經在此發誓,要是某天取得了成就,賈前輩的功勞是最大的,史辛一定會雙倍奉還。”

“嘿嘿!那時賈詡不過是為了多條後路,並不是全心為你。這些不提也罷。”

“前輩也許有你幫助的理由,但史辛卻真實地得到了利益。滴水之恩應以湧泉相報,何況前輩數次救史辛於生死之間,這種大德怎能不報?”

“好了,既然你那麼說,賈詡可不是那有好處都不要的人。你的報酬呢?”賈詡往史辛身上張望,別無甚特別之處,手掌一攤,“拿來吧!”

史辛愕然道:“前輩不是認為送幾件寶物就算報答了吧?也太小看我史辛了。”

“別賣關子了,你也別以為耍耍嘴皮子就算報答了。”賈詡差點被史辛逗笑,豈有不明白他出現的動機。

“人生在世,不是擁有多少富貴,吃了多少山珍海味就值得的。再大的富貴,再好吃的食物,在百年過後都將化為烏有,唯有名聲和功績,將永久流傳於世。”

“前輩雖然一身本領,智計絕倫,但以前選錯了主公,名聲敗壞。試問世上可有一人聽到“賈詡”二字後不勃然大怒,繼而臭罵一頓的?”

此言一出,賈詡一拍桌子,大罵道:“臭小子,即使我落難於此,也輪不到你來數落……”伸手往門口一指,“你給我……”

“但是……”史辛話鋒一轉,把賈詡的聲音壓了下去,“前輩忠心耿耿,侍候主公到死才歸隱,這是一個大好的名聲。前輩若能將功補過,輔佐一明主,助其掃清宇內,還人民一個安居樂業的漢朝,這更是一個大好的名聲。如能辦成此事,人們說起賈詡二字的時候,只會感嘆道:毒士賈詡?文韜武略,智計百出!以前是有些過錯,但他懸崖勒馬,將功補過,是一等一的大功臣,孩子們,你們要向他學習啊。”

“前輩,你是後世的榜樣,孩子們學習的目標啊。意不意外,驚不驚喜?是不是比你屈居森林,弄毒物為樂有意義多了?”

史辛舌燦蓮花,賈詡陷入深思。他當然清楚這是史辛的一套說辭,其實他這些天一直在想何去何從的問題。

他倒從沒想過要退休,也從沒想過沒有人不接納他。正如史辛所講,這些年他至少落得一樣好名聲,就是“智計絕倫,忠心耿耿”,就憑這八個字,各路諸侯都搶著要。

他首先想到的是袁紹。袁紹兩州之主,馬上還可能是三州。勢力大,地盤廣,兵將足,什麼都趨近完美。可惜最大的不足來自袁紹本身,他“外厲內荏”的性格是最致命的,他的才能最多就限制在河北,不足以統一全國。

賈詡其次想到的是曹孫劉三家,卻又逐一否定。曹操是雄主,但本身太精明太有智慧,一不小心就受到猜疑,在他們手下辦事需要戰戰兢兢。

劉備能屈能伸,但他太愛自己的名聲,要知道這也是一種束縛,特別是賈詡辦事喜歡劍走偏鋒,不一定合劉備的喜好。

孫堅辦事有魄力,銳意進取,但唯一不好的是專橫決斷,賈詡覺得在他手上的發展空間不大。

餘下劉表,袁術,劉焉等諸侯,壓根就進不了賈詡的法眼。

相較之下,史辛倒是很合他胃口。雖然他年紀尚輕,資本亦嫌單薄了些。但胸懷大志,性格堅忍不拔,深謀遠慮,還有強大的修煉天賦。

他的手下也是時代精英。很多都是年輕一輩,辦事有衝勁,方式多變不僵化,手段

黑暗些也不在乎。

見賈詡目光灼灼,顯然還在考慮。史辛決定加一把勁,把自己所有的籌碼和盤托出。

皇上兄長的身份,聖教的三萬大軍和孔融的三萬大軍合六萬大軍,徐榮,陳宮,高順陷陣營,張繡,呂布的加入,還有北邙山的丹藥基地和即將投入使用的醫療系統,這些通通加起來,足夠賈詡震驚不已。

“前輩,還有什麼需要考慮的嗎?”史辛笑吟吟地看著賈詡。

“當然有,我在關心你會給我什麼職位?”賈詡笑著道。

史辛心中狂喜,聞名天下的毒士賈詡,終於為自己所用了,當浮一大白!

“有了前輩的加入,聖教必定如虎添翼。至於什麼職位,小子不敢亂下決定,還是前輩自己說罷,你要什麼我給什麼!”

“臭小子,我還不知道你,把難題拋給我抉擇。嗯……我身份特殊,還是不要張揚的好,暫時就做個參軍吧!”

“前輩說了算。等以後有機會了再討論也不遲。對了,如果前輩不嫌匆忙,不如我們現在就啟程?”史辛環顧左右,“前輩還有什麼要收拾的嗎?”

“不需要了,都是些毒物,餓不死他們。”賈詡站起身來,朝史辛恭敬一拜,“主公!”

史辛連忙扶起,“前輩無需如此!”

“一日為主,永世不變。主公,請!”

賈詡在前帶路,史辛給他解釋接下來撤退到青州的事,不一會就找到了陷陣營。

眾人看到賈詡並不吃驚,看來是蔡琰預先猜到了他的出現,並告知於眾人。

但史辛仍然隆重其事地介紹了賈詡的加入,給足他面子。而賈詡則變回一直慣有的形象,只跟眾人略略點頭,便臉縮到衣領裡,隱藏起來。

只用了一日的功夫,眾人到達虎牢關。

自董卓火燒洛陽起,洛陽一帶變得荒無人煙,成為關東諸侯和涼州軍的緩衝地帶,誰也不敢輕易插足進來。而昔日作為貫通兗州和司州扼口的雄關虎牢關,也沒人敢入駐,變成了棄關。

此時諸葛亮,趙雲等人已經先史辛等一步進到虎牢關中,他們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不能太長,打算議定接下來的撤退方案之後就再次啟程,準備透過曹袁兩位諸侯控制的區域。

連日來的奔波勞頓讓大家臉上寫滿了疲憊。進了虎牢關,眾人稍稍碰面之後便開始呼呼大睡,當真是昏天暗地。

睡醒之後,大家又飽吃一頓,頓時變得龍精虎猛,精神抖擻起來。

在這之前,呂布提前拍醒趙雲和張繡,把他們拉到一個隱蔽之處,說明了師門關係,與兩位師侄相認。後來又把趙雲獨自留下,開始教授玉真心法。

等大家再次齊聚,史辛再次正式宣佈賈詡為參軍,加入聖教。後又把他們帶到議事室,開始商議軍情。

“冀州這邊,以潘鳳和王越為前鋒,孔明諸葛夫人為中軍,賈詡,張繡和史阿為後軍,你們六人立即渡過黃河,三路人馬相互呼應,一切聽從中軍的孔明調配。戰術就是以撤退為先,隱蔽行事,儘量不要驚動到袁紹。”

把賈詡和史阿分配在一組,史辛是有過一番考慮的。他們是鷹部以後最理想的領導人,這支部隊做的都是策反,暗殺,刺探的地下工作,由心狠手辣和冷靜忠誠的兩人負責,再好不過。現在就算提前互相瞭解吧。至於也把張繡加入進去,完全是因為賈詡能啟用他的專屬天賦。這三人在一起,肯定能產生讓人驚喜的化學反應。

“兗州這邊,趙雲,張寧和周泰為先鋒,徐榮和陳宮居中策應,高順和陷陣營保護呂布將軍和貂蟬也安排在中軍,我和琰兒殿後。戰術跟上面一樣。”

史辛說完,見大家都沒有異議,以目示意諸葛亮,讓他繼續說明目前的詳細情況。

諸葛亮出列,凝神道:“我們用化整為零的撤退方案是對的,目前為止兗州沒有任何動靜。冀州方面基本也沒什麼大事,就是有些……有些奇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冀州?袁紹反應不可能那麼快啊,我們把士兵喬裝成長安的難民,分小隊撤退,有男有女,一般人都

想不到。孔明說的“奇怪”是指?”

“斥候來報,看見一大隊冀州兵,大概有五千之眾,打著沮授,張郃,高覽的旗號,在冀南黃河附近遊蕩。他們顯得沒什麼明確目標,給人的感覺就像在防備著什麼。我們找過附近的居民問過,說這支軍隊已在附近遊蕩了十幾天。我已下令儘量避開他們,但他們數量龐大,如果一旦發現我們,說不定會引起很大傷亡。”

“難道是防備曹操?這個方向只有曹操和孔文舉。孔文舉一向與人無爭,可能性不大。”史辛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得道,“反正目標不會是我們,暫且靜觀其變吧!”

一切議定,史辛正想下令出發,忽然聽到議事室外有人稟告,“主公,從虎牢關外射進一支箭,上面有封書信,寫著“史侯親啟”四個字。”

“快快呈上來!”史辛連忙吩咐。

書信仍然掛在利箭上,史辛百毒不侵,也不怕他有詐,親自解開了書信。“史侯親啟”四個字寫得大氣磅礴,顯然不是出於普通人之手。但字跡又有絲許刻意掩飾的痕跡,估計是送信人不想讓人知道他的身份。

“什麼人傳來的?送信的時候有什麼特別之處?”史辛知道問不出什麼,但仍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傳令兵搖搖頭道:“送信人騎著一匹快馬,射完箭後就馬上跑開了了,我們根本追之不上。”

“好,你下去吧!”

史辛展開裡面的書信,只簡單寫了四個字“中牟有伏”,依然是那個筆跡。

他把書信展開給一眾人看,讓大家猜猜是誰送的信,目的又是什麼。

不等眾人想得明白,外面又有人報:“主公,虎牢關外又射進一支箭,上面依然有封書信,寫著“史教主親啟”五個字。”

眾人面面相覷,頓覺一頭霧水:前後兩封書信,送信人都是神神秘秘,在這關鍵的時候射進來,到底所為何事?

這封書信的字跡更勝上一封,看得出有很深的書法‖功底。大家都看得出,書寫之人是在刻意炫耀書法,想必平時也是個爭強好勝之人。

拆開書信,上面也寫著四個大字“官渡有伏”。

史辛把兩封書信一字排開,一時陷入沉思。

很明顯,兩封書信都是從曹營那邊發過來的,上面寫的“有伏”,明顯是說曹操安排的埋伏。

對於第二封書信,史辛一猜就猜到是楊修所為。“史教主”的稱謂和炫耀筆法的行為,很符合他的性格。但第一封書信是誰發出就很讓他費解了。

“難道是長安之戰後安插在曹操陣營的內應?”史辛想著,隨後又否定了,“他新加入曹營,這種大事暫時還接觸不到。而且傳令兵已經說了送信之人身法極快,也不是內應應有的修為。”

議事室中暫時還沒人發言,因為這明顯是史辛派到敵方的內應,他不主動公開身份的話,誰也沒有知道的權力。但既然史辛把書信攤開來讓眾人看,就是讓他們幫忙拿個主意。

“文和,你怎麼看?”

賈詡對這方面的事情經驗最多,史辛首先點名。

“主公,很明顯曹操已經發現我們的行蹤,並為此部署。埋伏一定是有的,而且中牟和官渡幾乎成一直線,正是我們前往青州的必經之路,如果繞開這兩個地方,就只能深入兗州,撤退就更加困難重重了,因此我們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做出選擇。至於選哪裡為突破口,這就視乎送信人的身份,以及你的選擇了。”

賈詡此番話分析準確,也很符合他的性格,只分析,不給結論。

諸葛亮出列道:“值得慶幸的是,曹操只是設了埋伏,他並沒阻擊我們的士兵。依我看,原因有二。第一,我們的士兵太過分散,他不好把握;第二,曹操可能被什麼事情羈絆住了,無暇分身。我進一步推測,曹操的大軍已經遠離黃河一帶,目標可能是徐州的劉備和豫州的袁術。但這僅僅是推測,不管怎麼樣,主公宜早作決斷。”

見所有人都等著自己決定,史辛深吸一口氣,大聲道,“那我們就擇道中牟,避開官渡。大家立即出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