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對李傕的興趣並不大,或者說李傕根本不夠資格引起他的重視,在留下羊祜和文鴦隨同他一起收拾殘軍之後,與李儒一道緩緩走進了皇宮。

“文優先生,你覺得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

“當務之急,應先把皇上接回來,再肅清長安和附近的敵對勢力,拱衛“皇權”。等皇上的寶位坐穩之後,我們發展軍備,便以“為天子分憂”的理由,橫掃宇內。”

“嘿嘿!好一個“為天子分憂”,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妙計,妙計啊!”司馬懿讚歎著,“只可惜天子會不會順利隨我們回長安呢?”

“仲達是指?”

“諸侯們如此熱心參加這次行動,恐怕不止為招兵買馬和得到皇帝信任那麼簡單,他們都是飽經風浪的人,難保不會跟你有同樣的想法。”

李儒皺眉道:“關張有萬夫不敵之勇,如果劉備真的有心將皇上擄至徐州,沒人等夠阻止,這倒是件大麻煩。但是皇上會放棄長安,隨他們去嗎?”

他曾在關羽手下吃過兩次大虧,一想便想到了這三兄弟。

“不會!”司馬懿說得斬釘截鐵,“拋開他的個人意願不說,即使他想去,也沒人帶得了他走。”

長安北城外。

“皇上,備為皇叔,時刻想著與皇上分憂。我有關張之勇,將士擁戴,百姓稱道。要不你隨臣下回到徐州,我們重頭來過!”

劉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皇上,臣四世三公,對大漢忠心耿耿。徐州才鳥大的地方,不如隨我到冀州。如今臣下坐擁冀州和幽州,不日便劍指幷州,到時整個大漢都在我……我們之手了。”

袁紹財大氣粗,四世三公。

“皇上,臣為漢室宗親。荊州富庶,氣候宜人,更有長江天塹,可攻可守。不若隨景升回去先住著,再從長計議。”

劉表漢室宗親,地理優越。

劉備袁紹劉表圍著劉協,爭先恐後地介紹著各自的優點,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把劉協掌握在手裡。

劉協豈不知道,在他們熱情洋溢的外表下,包藏著一顆豺狼之心?但劉協剛被他們救出是事實,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也是事實,他只好把委屈憋在心裡,好言相勸。他也有一個擔心,是否真的要離開長安,躲避到其他州去重新發展?

“司馬懿固然狼子野心,屍兵更是無可匹敵,但長安乃漢朝立國根本,反正到哪都是受控,還不如回到長安與他周旋到底。司馬懿雖然老謀深算,但他至少得聽命於師尊。如果

能夠從中分化他們,再忍辱負重找出皇宮中的秘密,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想到這裡,劉協彷彿看到了一絲曙光。這條路走起來千難萬難,但值得他鼓足勇氣一試。

劉備袁紹劉表吵得不可開交,聲音越來越大,就差動起手來了。

“他們都把朕當成了到口的肥肉,誰也不願意鬆口,那朕應該怎麼逃脫呢?”劉協腦筋極速運轉,忽然靈光一閃,“眼下對我朝忠心不變的,依然是三公。三路諸侯中無疑劉備最強,但他是盧植的弟子,只要朕到了聖教,大庭廣眾之下他斷無強迫朕的道理。”

一想到這裡,劉協按下面紅耳赤的三人,好言相勸:“三位卿家,朕很感激你們對漢室的操心,但此時我們更應該團結一致,而不是再起爭端。三公勞苦功高,為今天日之事出力良多,但年事已高,朕怕他們今天受了驚嚇,眼下最應該先慰問他們,同時再就朕的去留問問他們的意見。還有,今天在未央宮我們已經商議好到聖教一聚,相信百官已經早一步到達,就算朕要走,也該帶上他們。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劉表深知自己搶不過劉備袁紹二人,既然事不可為,乾脆破壞他倆的好事,舉手附和,“陛下所言極是,聖教離這裡也不遠,我們應該先到聖教安頓下來。”

袁紹心想:李彥和童淵現在有傷在身,如果劉備用強,斷然搶不過關羽張飛,倒不如去了聖教再作打算。到時拖延幾天,等李童二人的傷勢恢復,就再也不怕他們了。

既然皇帝已經下令,袁紹和劉表又在極力支援,劉備只好照辦。

眾人辨明方向,向驪山腳下的聖教總部進發。與此同時,未央宮的空地當中,司馬懿手持真龍杖,眼神深邃地看著天空。

“只需一天,我就可以收拾完長安的殘局。劉協,無論你逃到哪,我都可以把你追回來!”

驪山下的聖教遠離長安,白天長安城的戰火燒不到這裡,但並不意味著這裡就平靜。在史辛的授意下,經過戰火洗禮的鷹部率先回到總部。經驗不足的他們在白天的戰鬥中傷亡慘重,一千士卒只剩下四百,但留下來的能力都有了巨大提升。

接下來到達的是百官。他們白天在未央宮觀禮,後來被分散在各路諸侯中突圍而出,在損耗過半之後終於按計劃到達聖教。

最後到達的是史辛等人以及新收的兩萬士兵。

除了史辛,聖教眾高層都在忙著各種要務。諸葛亮、趙雲、周泰、潘鳳四人連同張繡、陳宮、高順,把新招的兩萬士兵加入到聖教原有的一萬士兵當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穩定軍心,稍作編排。這個工作很龐大,他們只能按照大概框架去辦。

這個過程中,聖教幾人對陳宮和高順都客客氣氣,他們深知,二人都曾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且人家沒答應加入聖教,如此熱心幫忙完全是為了給剩餘的幷州士兵一個交代。

陳宮和高順從軍多年,對軍中事務一向精通,幫人幫到底,正一邊處理軍務一邊指點身邊的年輕人。

陳宮見識過諸葛亮的智計,但也限於前幾天在南軍營的短短接觸。當他見識到諸葛亮獨自拉起的一萬軍隊後,頓時對他刮目相看。就幾個不同觀點交換過意見之後,陳宮更發現諸葛亮對行軍打仗,陣法配置有很深刻的見解,他終於意識到,假以時日,諸葛亮的成就肯定遠遠超過自己。

陳宮仔細觀察,暗暗點頭。趙雲與張繡冷靜沉著,周泰堅韌不拔,潘鳳勇猛果敢,都是有大將潛質的人。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軍師的絕妙人選。在年輕一輩成長起來之前,現在就差個戰略和戰術眼光獨到,有豐富戰爭經驗的統帥了。

“嗯,那時王越捉住了徐榮,大概是看出了史辛正缺少這樣的統帥吧?史辛真了不起,竟然網羅了這麼多人才。如果我還年輕個十年,一定會跟隨他們幹一番大事業!”

陳宮猜得對,史辛一回來就在王越的陪同下找到了被封了穴道的徐榮。

“徐將軍,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如今董卓身死,徐將軍應該早作打算!”史辛說著,就命王越解開徐榮。

徐榮淚流滿面,對史辛的招攬置若罔聞,向西跪地哭道:“可悲啊,恨不聽徐榮之計,否則怎會有此一敗?也罷,也罷……主公,就讓徐榮隨你而去吧!”以頭磕地,砰砰作響。

史辛以目示意王越,王越領會,一手抓住徐榮的衣領,厲聲喝道:“董卓禍害朝廷,殘暴嗜血,人人得而誅之。你竟然還冥頑不靈,為他赴死?信不信我立時斃了你!”

徐榮鐵青著臉,閉目等死。

史辛勸道:“徐將軍,往事已矣。你一身本領,文韜武略皆精,何不用餘生洗脫涼州幫兇的罪名,以報董卓的大恩?我聖教人才濟濟,一向受皇室恩德,正是你一展所長的好去處!”

徐榮幡然醒悟,匆匆抹去眼淚,伏身在地,“罪將願降!”

史辛大喜,親自扶起徐榮,“吾得徐將軍,大事可成,快快請起。”

王越笑道:“恭喜主公又得一大將!”

史辛對徐榮好言相勸,親自把他領到軍營,參加到軍隊的擴建重組當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