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兵被灌了很多酒。

本來董卓派來的傳令兵很機靈,一開始抵死不喝,並連聲催促陳宮快點回信,但都被守帳士兵擋了回去。人在屋簷下,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陳宮派去招待的人又嚇又哄,尚未公開撕破臉皮的對方不好發作,只好從淺嘗即止到越喝越多,到最後醉倒,如果不是董卓另派人來催,他都醒不了。

好不容易把回信拿到太師府的時候,天色已經入黑。

李儒把第一個傳令兵罵個狗血噴頭,之後開啟回信一看,頓時一頭霧水。賈詡接過一看,上面大概寫著:關東諸軍勢大,幷州軍必須全力以赴,全軍出擊,才能保證關中萬無一失。請太師批准。

賈詡和李儒一時猜不出陳宮什麼意圖,都在想:陳宮沒有那麼蠢啊,本來以為五萬軍隊肯定會推三阻四,怎麼反而提議全軍盡出呢?

兩人商議到半夜,只能同意陳宮的申請,靜觀其變。到早晨的時候,再一道軍令發出,這次由涼州軍高級將領董承來親自完成傳令,並一再交代,南軍營不需再另行上報,立即出發。

賈詡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看著外面矇矇亮的天色,喃喃道:“再不出發,時間就變得很急促了啊。”

董承火急火燎地趕到呂布的中軍大帳,交出軍令,正想催促。豈料軍帳外面突然變得飛沙走石,電閃雷鳴。半刻鐘後,傾盆大雨傾瀉而下,看得董承口瞪目呆。

“這……”

董承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

“哎呀,只能再等等了!”

陳宮一臉可惜,心裡卻樂開了花。“不過,諸葛亮這小子真的神了,難道真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董承是一個清秀的青年,在一個個膀大腰圓的西涼軍將領中顯得非常特異。但由於他是董卓的遠房親戚,又很早就加入董卓陣營,因此大家都很尊重他。更難得的是,董承是除了雙毒士之外,在涼州軍中算有頭腦的人物。

由於董承在涼州軍的特殊位置,陳宮親自來招待,但如今事事都要他決斷,喝酒顯得不合時宜,喝了幾杯之後匆匆告辭,臨走時拉了臧霸來作陪。

臧霸,又名奴寇,字宣高。脈師等級六等七重,脈器為雙手短刀,實力排在呂布八健將的第二位,位置僅次於張遼。要是在前世,臧霸起於黃巾起義之時,後歸順呂布。自白門樓事件後,投靠曹操,在曹營建樹頗豐,直到曹叡時期才逝世,是一個長壽又得善終的人物。

臧霸在呂布軍是實權人物,在臧霸盛情款待下,董承喝了幾杯酒。見臧霸又要敬酒,董承不悅道:“臧兄弟,明人不說暗話,你這樣讓我喝酒,可是有什麼目的?我可聽說,上個傳令兵被你們灌醉了,耽誤了大事,差點被太師砍了腦袋。我可不想重蹈覆轍。”

臧霸打個哈哈,猛搖其頭:“董兄

何出此言?我看咱哥倆多日沒聚,一時開心,因此多勸了幾杯。如果董兄覺得不妥,我們就不喝!但是外面這雨一時半會不會停,難道我們要你眼瞪我眼的,這也忒煩悶了點吧?”

董承嘿嘿笑著,飽含深意望著臧霸,“兄弟啊,這就覺得悶了?這以後可怎麼熬啊?”

臧霸聽他話中有話,裝傻道:“董兄可是董家的人,身居要職,等太師禪讓之後,官位肯定再上一個層次,當然沒有煩悶。我們可不同啊,還不是一樣要熬?”

臧霸本想拍拍馬屁,豈料董承聽到“董家的人”後,臉色一變,彷彿要否認些什麼,後來又忍住了。臧霸對董承的異常暗中留了個意,再勸酒時,董承卻怎麼勸都不喝了,一言不發地坐在原地,怔怔發呆。

如果史辛在場的話,自然知道這位董承就是前世“衣帶詔”事件的召集人,獻帝的鐵桿擁戴者,聯合劉備、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等人密謀誅殺曹操。只不過後來圖謀洩露,董承反被曹操誅殺。

臧霸藉著更衣的空擋,向陳宮稟明董承的異常。這時大雨稍竭,但仍不能行軍,陳宮再次走進董承所處的軍帳。

見左右無人,發呆中的董承突然坐直了身子,雙眼精光閃閃地看著陳宮,“公臺先生,城中都在傳言,董卓與呂將軍不和,在這個節骨眼把幷州軍調離長安,就是為了怕呂將軍臨陣倒戈。你老實回答我,到底是不是這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作為手下,董承斷無理由對董卓直呼其名,對呂布反而稱作“呂將軍”。

陳宮意識到,董承在釋放著一個訊號:他對禪讓一事,並不贊同,甚至對主公董卓已經產生了意見。

“董承絕對不會無的放矢,他到底是為了試探我軍的虛實,還是有什麼情報送給我們呢?”

陳宮雖然心思縝密,但這畢竟事關重大,只好裝作期期艾艾道:“傳言畢竟是傳言,但有些傳言也並不是空穴來風,董將軍不必全部當真,哈哈。”

“我就直說了吧!”董承一臉堅決,用了最大的勇氣道,“董卓讓你們開撥虎牢關,任你們如何拖延,還是要離開長安的。我想,你們是想在禪讓當日殺回來,但軍師有沒想過,當日不止你們氣勢如虹,涼州軍也必將全力以赴,誓死保護長安。長安城城牆經過多代君王加固和增強,牢不可破。城門也必定關起來,集中兵力重點守護。就算你們中有幾人憑著修高深修為躍上城牆,但打不開城門,難道要憑這幾人獨自面對城內蓄力已久的千軍萬馬?”

董承這番話正說到了陳宮的心坎上,這個問題是幷州軍急待解決的問題。軍隊千辛萬苦開回來了,卻進不了城,只會被城頭的敵軍當作箭靶子。

陳宮再也顧不上心中的疑慮,急問道:“將軍有何教我?”這一問,也就等於承認了董承的猜測。

董承慷慨激昂,“董卓人神共憤,人人得而誅之!先是多年前謀害先帝和董太後,後又控制皇上,把持朝政,禍亂朝綱!董奉於多年前加入董卓軍,臥薪嚐膽,曲意逢迎,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覓得機會,將董卓軍連根拔起,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如今一等數年,我終於等到這個機會。陳軍師,請允許我助你們一臂之力,剷除董卓。”

董卓受了董太後指使,從涼州突襲到皇城,殺害靈帝,最後嫌董太後礙事,一併殺害了。這件事雖然一直被保密著,但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董承作為董太後的親戚,本來就有所懷疑,在臥底董卓軍之後小心查證,終於被他知道了真相。

陳宮見董承坦誠相對,對己方的計劃也供認不諱,雙方一拍即合。

“陳軍師,董承來之前已經瞭解到涼州軍的大概部署。屆時皇宮附近的北門和長安西門會各自留兩萬兵。而東門和南門是防守重點,於是各安排了三萬兵。長安城地方廣大,士兵將全部堵在城門附近,城垛上都是遠端攻擊,城防機關,如果強攻的話,嘿嘿……”

陳宮臉色微變,“如……如果真是這樣,強攻只會死路一條。”

“我被安排在了南門,還有楊奉……好教軍師得知,楊奉與我志氣相投,對董卓也是恨之入骨,我們常常聚在一起嗟嘆皇權旁落,是個值得信賴的人。到時我會和他一起,臨陣反戈,開啟城門,軍師看我們訊號行事。”

陳宮大喜,又與董承詳談一些細節,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時分。為了使得董承不用背黑鍋,陳宮把出發的時間調早了一點,並且讓董承回去覆命。

董承回去之後,在賈詡和李儒面前把這個過程吹得艱難無比,說呂布親自接待,多位將軍作陪,不喝酒根本不行。董承出盡渾身解數,這才勸動了他們出軍。董承當然不會只吹噓自己,他又說離開軍營之後又偷偷折返,發現幷州軍走在前面的都是些老弱病殘,行軍速度慢如蝸牛,按照這速度,行不了幾里路又要紮營煮飯,接著就是宿營,明日再行。

賈詡和李儒對陳宮這“拖”字也毫無辦法,但他們本來就不抱任何希望,幷州軍能動就很不錯了。當下不再追究此事,對董承勉勵幾句,吩咐他這幾天管束好士兵,接下來有很多軍事調動,一定要堅守好自己的崗位云云,董承一一答應。

接下來這幾天,涼州軍和幷州軍果然紛紛招兵買馬,對新加入的士兵開出史無前例的優厚條件。董呂雙方都心知肚明,反正幾天後也不知能剩下幾人,再優厚的條件也等於空頭承諾罷了。史辛安排的八個臥底,本來就有底子,自吃了修為丹之後又提高了不少,更超過了許多老兵。被招到兩方陣營後,都受到了上司的賞識,分別被安排做新兵的小頭領。

一切事情都在按照史辛的安排走,除了一件他現在正煩惱著的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