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老舊照片,還是黑白的那種,縮小了尺寸嵌在墜扣裡的。

是個合影。

照片中是兩名少女,梳著過耳齊發,身後的背景不清晰,但隱約能瞧出是莫高窟的模樣。兩人笑得很開心,青春洋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江執的確見過這種照片。

是在另一個項鍊的墜扣裡。

就跟莫嫿遞上前的這條一模一樣。

另一條,是他母親的。

他在很小的時候看見過,被他母親鎖在一個紫檀匣子裡,有時候也會拿出來看看,然後再放回去。他忍不住問母親,項鍊不是用來帶的嗎?為什麼要鎖起來?

母親當時的神情很令人回味,似惆悵,又似回憶,良久後跟他說,“一樣東西,如果錯過了最好的佩戴時機,那就不適合再戴了。”

那時候的江執很難理解母親的話。

佩戴條項鍊還講究時機嗎?

他還是好奇匣子裡的東西,終於有一天他偷著開啟了匣子,發現偌大的匣子裡只有兩樣東西,一樣是張照片,他爸爸的照片,意氣風發地站在一處石窟前,眼裡像藏了星似的灼灼光亮。

另一樣就是那條項鍊。

墜扣挺輕易就開啟了,他看見裡面嵌著張照片,兩名少女笑靨如花。其中一人他認得,是母親,另一個人……

母親沒有責備他偷開匣子的事。

指著照片裡的另一位少女跟他說,她叫莫雪樺,是媽媽很要好的朋友。

江執當時問母親,既然是很好的朋友,為什麼我都沒見過她來咱家呢?

母親嘆了口氣說,因為她住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有多遠?

母親說,隔著千重山萬重水的遠。

他又問母親,是像爸爸離我們那麼遠的遠嗎?

母親輕輕點頭。

匣子裡的東西,相比那條項鍊,江執在掛心上的是他爸的照片。他不止一次問母親,爸爸到底在哪裡。後來,他透過母親的描述,抱來地球儀,指著一幅類似雄雞的圖案問母親:是這裡嗎?

母親摸著他的頭,說是。

等他再大一些的時候,他找來了中國地圖,指著一處狹長的區域問母親:我爸是在這裡嗎?

母親點頭,說,是。

然後,母親的目光就一直落在那片狹長區域,久久的。

漸漸的,他忘記了那條項鍊的存在,哪怕後來也會看見母親拿著項鍊端詳他也不再好奇,無非就是一張跟好朋友的合照,哪有他爸爸重要呢?

他在想,他爸是在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那地方都有什麼?美不美?是不是跟他居住的地方一樣有漂亮的海岸線……後來他在一部紀錄片裡知道了一個叫敦煌的地方,是大西北的聖潔之地,大漠之中都能聽見千百年來留下的駝鈴聲。

母親跟他說,那是你爸為之信仰的地方。

他對敦煌充滿了好奇。

查了不少資料,看了不少圖片,然後才知道,敦煌在東方遙遠的國度裡,那裡沒有溼潤的空氣,沒有望不盡的森林,沒有襯著初日華光的海岸線。

那裡是戈壁,是沙漠,是天地洪荒之美……

……

江執將桌上項鍊拾起,闔上墜扣,輕聲說,“是。”

只不過,母親那條墜扣裡的照片沒有這麼舊。

莫嫿抬眼看他,問,“你母親跟你說過我們之間的事嗎?”

江執搖頭。

如果當初母親提及過,那他現如今在見到莫嫿的時候也不至於這麼被動。

莫嫿聞言後,眼裡閃過失落。

江執看得仔細,便問,“當初,您和我母親怎麼了?”

莫嫿輕嘆,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若有所思,放下杯子後,手指搭在杯沿上輕輕摩挲,“最狗血的橋段,最意外的結局。”

江執心裡一激靈。

“你也多少能猜出來了吧。”莫嫿微笑看他,直截了當,“沒錯,當年我跟你媽媽一樣,近乎瘋狂地愛上了你爸。”

江執沒說話,胸腔卻壓得很。

好像,他最擔心的情況還是發生了。

莫嫿緩緩講述當年的事——

都說性格互補的能成夫妻,志趣相投的能成知己。

莫嫿跟江蓁蓁兩個人能成為知己,最開始並不是因為志趣相投,而是為了爭奪文工團裡領頭人的位置。莫嫿舞跳得好,江蓁蓁小提琴拉得好,兩人不同向,但都想拔個尖,所以剛認識那會兒沒少明爭暗鬥的。

但時間一長,兩人也就不知道怎的就開始了相互欣賞,也許都是發自內心地承認對方的能力,總之,相互損著損著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我們在文工團裡待了三年,生活上相互照顧,演出上相互配合,年齡又相仿,真是覺得那份友情就是上天送的最好禮物。”莫嫿目光深邃,陷入回憶裡,“直到……”

直到那一年,莫嫿和江蓁蓁接到演出任務來到了敦煌。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我跟蓁蓁的命運就是在踏上敦煌土地的那一刻徹底發生改變。”莫嫿輕聲說。

那是莫嫿和江蓁蓁第一次來敦煌。

也是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大西北的廣袤和天地間的壯闊,而對於敦煌,當她倆走進莫高窟的瞬間,就深深感受到了書中所提的信仰。

莫嫿跟江蓁蓁說,這個地方我就好像是前世來過似的,明明是陌生的,但又很熟悉啊。

江蓁蓁是很小資的姑娘,她直接拎出小提琴,盤腿坐在戈壁之上即興創作了曲子,豪邁又熱情奔放,安靜時卻又深沉內斂,像極了她的性格,也像極了敦煌的面容。

文工團的演出屬公對公,期間跟當地不少單位會有聯絡,其中就包括研究院。作為文藝骨幹,文藝創作自是不可或缺,來到敦煌,也必然是要瞭解敦煌文化。

院裡領導帶著他們進到莫高窟,進了那片聖地。

那時候的莫高窟大部分洞窟都在面臨修復,情況遠比現在要複雜棘手得很。有人提出希望能親眼看看壁畫修復的場景,這個提議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覺得能瞧上一眼也不枉費來這一趟。

當初的壁畫修復不像現在會做公開展示,都是在安靜環境下進行,杜絕參觀。所以當時領導同意了,這也算是給他們走了後門。

當然也提出了要求。

只能看,不能亂闖,因為修復師對壁畫的修復環境要求很嚴格。

在大家都表態同意了的前提下,院裡領導為他們開了其中一窟,並且跟他們說,“在這窟裡修復壁畫的,是全國最好的修復師。”

窟門開啟的時候,莫嫿看到了薛顧先。

莫嫿跟江執形容初見時的感受,“那一刻,如見天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