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麼?我就說為什麼這個人會那麼面熟。原來這幾天我們看見的都是這個人啊。”

“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可惡了,他怎麼能夠這樣子呢?虧我們還那麼的信任他。”

“我們全部都信錯人了,我們還不相信皇帝。我們錯了,我們現在去太守府去請罪吧。”

只要有足夠的人去領導,百姓可以是足夠愚昧的,也可以是足夠聽話。現在這種情況就屬於後者,連晨讓人拆穿了田華的陰謀,讓百姓覺得自己被田華這樣的地主富豪給利用了。

百姓最是善良也最是惡毒的人,善良的人可以在你落魄的時候給你伸出援手讓你度過危機。最惡毒的百姓,最疾惡如仇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如果能夠對富人落井下石,他們也是願意的很。

一時間民憤眾怒,“懇請陛下嚴懲田家為首的望城豪門,他們魚肉鄉里欺瞞百姓,甚至讓我們無家可歸。”

“陛下,外面聚集了很多的百姓,個個都跪在太守府門外要求陛下為他們做主。”蘭芝很興奮,因為皇帝的目的達到了。

“好啊,既然百姓紛紛請求,如果朕要是不接受豈不是顯得朕這個皇帝昏聵?走吧,我們出去接狀紙。方太守是不是在大堂守著的?”

“是的,方大人一早就被吵到了,然後也知道現在是屬於什麼情況。不過方大人是怎麼想的,奴婢現在不清楚。”蘭芝連皇帝交代的命令都沒有完成,自然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一個方南。

連晨也能夠理解蘭芝的做法,畢竟現在自己跟蘭芝都在望城,而望城雖然是屬於帝國的國土,但皇帝離開了京城到底還是收到了限制。雖然說不像是虎落平陽被犬欺,但是到底皇帝離開了京城之後權利和地位也是大不如之前。

所以蘭芝說自己不知道方南的訊息,連晨作為皇帝又是主子,但對蘭芝更像是朋友,其實是明白蘭芝的意思的。也是因為這樣,所以連晨也不再提方南。

“走吧,既然不清楚那就不清楚吧。朕相信,朕跟你兩個人還是能夠解決好這件事的。”皇帝能夠親自接受百姓的訴說和狀紙,這就說明皇帝應該是得到百姓敬重的皇帝。

“陛下駕到。”雖然連晨自己不在意儀仗這種東西,但是蘭芝作為皇帝的第一侍從官,是不能不替皇帝考慮這些事情的。所以等到連晨和蘭芝出去之後,衙門四周還是站了很多的護衛。

這些人身穿代表皇家標誌的服飾,站在衙門大門的兩邊,因為姿態端正所以一目瞭然。百姓本來還混亂的陣仗,在這些維護秩序的人出來之後就全部的安定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連晨一出場百姓全部都跪拜在地,俯首稱臣。對於皇權或許當官的百官離開了京城之後不是那麼的看重和信服。但是百姓不一樣,百姓天生就覺得皇權帶著一種無上的威嚴。

“大家快快平身,朕今日前來就是要為百姓做主。朕聽說大家都有冤情要訴說,朕是天子是百姓的維護者。如今朕人在望城如果都不能為大家做主的話,朕就不是一個稱職的百姓。”

本來很多百姓都懷疑,皇帝是不是真的願意且能夠維護百姓。但是現在聽了皇帝的話之後,百信在自己的心中有了一個衡量的標準。本來覺得或許自己過來告御狀的希望,可能已經不大了。

但是現在聽了皇帝的話之後,百姓們又覺得或許皇帝真的是一個仁慈的皇帝。況且大家都大家都聽過關於這位新上位一年的皇帝的訊息,這位皇帝將岌岌可危的帝國給統一了。

甚至,這位皇帝還讓不少的其它敵國對帝國臣服。這樣的一個皇帝有魄力有手段,雖然似乎跟前一任的女帝有些不合,但是上一任的女帝的不作為已經讓百姓們對她失去了信心,現在換了一個皇帝,正好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情。

“還請陛下為我們做主啊,民等都是被逼迫至此已經找不到活路了才會這樣子的。”一個看起來像是百姓之間首領的人站了出來跪在連晨面前,壯起膽子向連晨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要皇帝做主的事情。

“是麼,不知道你是有什麼冤屈,現在不妨告訴我讓我替你做主。”連晨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現在會這麼的憤怒,會聚眾來到衙門。在連晨的認知裡面,百姓一直都是十分且善於隱忍的一群人。

只要不是在天災年間,百姓們是真的活不下去的時候,百姓都不會造反的或者是違抗官府的。對於百姓來說,官府和皇權就是百信心中至高無上的。違背官府,百姓是鮮少做的。

而官逼民反這種事情,也是需要有頭腦的百姓組織煽動,甚至是有心人去做這種事情,百信們的情緒才會被調動起來。

“陛下,我等全部都是這望城三百裡之外,大別山張家村的村民,我們的村子在今年的時候遇見了可怕的災難,因此出現了糧食斷絕的情況。為了保命,我們不得不拋棄我們的家園,來到這城中。”

說話的人是村裡的裡正,作為裡正就是村長一樣的存在。這種家族式的宗族村莊,對於這裡的百姓來說,其實跟下界並沒有什麼差別。上界之人修仙是為了飛昇,但是修真道路艱難。

能夠修真修仙的人,又何嘗不是帶著機緣才能得到上天的格外開恩呢。所以這才有了帝國的存在,也因為這樣子才會有爭鬥才會有戰爭。因為百姓需要糧食,需要生活。

“我們因為只是我們一村遭遇了這樣的災難,但是當我們在來的路上,遇見了更多背井離鄉更多無家可歸的之後,我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們並不是只有自己生活的如此艱難。”

在裡正的話中連晨聽見了一個駭人聽聞的訊息,除了望城城中心這片土地,整個隸屬於望城的四周小村莊,幾乎都是被不知情的事情給摧毀了。

村民都在一夕之間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和土地,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之後,村民只能背井離鄉。這一切都是為了生活,村民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所以離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連晨卻覺得這些百姓是被人給算計了。

“我們詢問過跟我們一起逃難的人,他們幾乎都是這四周的居民。只不過這些人都是生活在鄉下,以種田為生。就算是進城也無非就是為了找尋親人聯絡感情而已。可是就是那些災難,讓我們全部都背井離鄉的走上了逃亡之路。”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被人壓迫也就罷了,可是我們不僅僅是逃亡。等我們到了城中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城中早就沒有我們的容身之處。”

找不到地方落腳,在城中有沒有一個親人可以收留自己。而城中的縣老爺又是一個不作為的人,所以就算想要靠自己的能力過日子,但是在這城中也是艱難的。所以當發現縣城容不下自己後,裡正只能帶著更多的村民來到望城。

因為縣城的一個地方收留小孩和老人,老人年紀大了實在是不能跟著長途跋涉。最終的結果就是,壯年男人遠走望城。而婦女帶著自己的孩子留在這裡,算是守在家鄉給自己最後一點期盼。

“來到望城之後我們發現,原來這就是大城市了。大城市的人雖然有些冷漠,看起來難以接近。但其實這些人最終還是給我們一個可以棲身的地方。”

望城四通八達,也算是一個交通運輸的中轉站。況且還有一條運河從這裡經過,所以望城有的是可以用人的地方。裡正在村子裡是一個大人物,但是也還是要下田。裡正在村子裡面其實跟村民是一樣的。

來到這裡之後,裡正也自然跟大家一樣。在碼頭上或者是驛站等地方,凡是有地方需要苦力搬運貨物的。村民都願意捨棄自己的力氣出來做工,都是莊稼漢。都知道一個樸素的道理,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

大家都不是好吃懶做的人,雖然家園被毀。縣官沒有作為,或許是因為看見了生機。因此百姓們其實對縣官也不是那麼的怨恨和憎惡的。大家都覺得自己還是能夠過下去,既然能夠過下去那就過下去吧。

最終大家這樣安穩的過了兩個月,本來以為災難已經遠離自己之後,卻又遇見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更多人湧入了城中,而這些人跟村民在縣城遇見的還有些不同。這些人來自更遠的地方,而且幾乎都是男人湧入了城中。

一時間裡正他們居住的地方,開始擁擠混亂。人越多往往衝突就越多,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會有紛爭。因此矛盾和衝突開始頻繁發生。但是因為裡正他們來的早,在這裡熟悉的人更多。

所以並沒有那麼多的來尋是非,抱著容忍的態度裡正讓村民更加小心。而且也儘量不要跟這些人發生衝突,但是裡正這樣的姿態在別人看來就是軟弱可欺。因為裡正的處處退讓,所以很快一群地痞就開始得寸進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