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被授予大魔導師稱號的事情流傳很慢,在這個傳媒還沒有發展到全球任何角落的時代,在這個網紅和頭條還不存在的時代,即便李力冠以史上最年輕大魔導師的稱號,也不會引起平民百姓的討論。

只是在魔法界讓很多人震驚,卻又理所當然。

畢竟李力團隊的發明,惠及每一位魔法師。

元素海群島的空氣動力實驗室也不例外。

卡門大魔導師最近很忙。

作為符文動力實驗室總負責人,也是載人航天專案的總負責人,他正忙著規劃專案基建和工程實驗,現在符文動力實驗室的直屬研究員已經達到了一百一十六人,編外工程人員已經近千人。

而在凱斯特高校所在的那不勒斯島上,遠離城市的島嶼另一端,原本用來種植豆類經濟作物的約五分之一的土地被有償徵收,當農場主拿著他們不滿意的補償款離開後,一輛輛載滿了建築材料的魔法工程車駛入這裡,開始建設。

整個平原被正在建設的道路規劃成四四方方的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重型機械運作,機械的轟鳴聲響徹整個平原,一片欣欣向榮。

這裡即將成為一個航天工業城市,無數的專案,資金,人才正在或即將湧入這裡,無數的實驗將在這裡立項,研發或者送入太空。

當然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財團和投機者,但這不是卡門大魔導師所要關注的東西。

在島嶼盆地周圍的山脈外側,那不勒斯島的邊沿,正掛載著另一個島嶼,而卡門大魔導師正待在這座島上,關注著眼前的建設。

這是座毫無植被的平原島嶼,與元素海第一大島嶼那不勒斯島相比,這個掛載的島嶼就像是西瓜旁放了一粒芝麻,若從高空向下看去,幾乎無法發現。

但這個島嶼確是航天計劃中最重要的一個島嶼之一。

與其他島嶼不同,這座島嶼並不是眾多的元素海漂浮島嶼之一,這座島嶼來自海外,原本坐落在一個距離海平面不遠的一個死火山上,然後被工程人員切斷底部島基,安上巨大的浮空法陣帶了回來。

理由很簡單,元素海群島每個群島島基都生長著元素地龍,無時不刻分解原始元素並產生漂浮魔法,拖起整個海島,但這個由元素地龍產生的廣泛而零散的漂浮魔法不可計算,也不可控制。

航天實驗團隊需要的是完全可控的島嶼,不然一但島嶼飛出元素海,立馬出力不穩定,整個島嶼穩定性就大幅下降。

因為這座島嶼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用作可浮動的火箭發射平臺。

計劃中,平臺會承載即將發射的符文火箭和燃料,向上漂浮到能夠漂浮的最大高空,然後進行發射作業。

事實上經過計算,由於島嶼的重量較大,島嶼能夠升到的最高空也只有二十公裡左右,繼續向上升的話就會由於魔法能量的的稀薄導致浮空法陣出力下降,根本無法達到魔法圈表層,也就是八十五公里的高空。

但即使只有二十公裡,也可以節省很多燃料,或者在同等燃料下承載更多有效載荷,可以送更多儀器或人員上去。

島嶼被浮空法陣和錨定法陣掛載在那不勒斯島嶼邊緣,此時的島嶼正在上下開工,島嶼的上方,兩量攜帶著兩個巨大鉗狀機械臂的魔法工程車正漂浮在空中,每個工程車的兩隻機械臂都鉗著一條約二十米長的粗大鋼管,正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樹立在地面上,從遠處看起來像兩隻螃蟹各夾著一根長長的木棍。

一些工程師正在周圍等待,等到鋼管穩定就位,他們便會一擁而上將其固定在地面上,兩個鋼管將會成為發射臺的承重管之一,也是發射臺的逃逸通道之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畢竟不是所有的工程師都會漂浮術,當火箭準備階段發生危險時,大部分工程師都需要透過逃逸通道速降到地底的避難所。

發射臺的對面,則是正在建設中的火箭組裝車間:一棟近三十米的白色高樓,高樓正對發射臺的一面敞開著,透過敞開牆壁可以看到裡面正在安裝大型吊裝機器和浮空平臺,一些頭戴黃色安全帽的工程師正控制著浮空平臺將已經拆分好的材料運送至白色高樓的頂部,在頂部還原成吊裝機器。

吊裝機下面是一個組裝平臺,平臺下方則是浮空導軌,啟用前,導輪會死死鑲嵌在導軌中,讓整個組裝平臺不會隨意移動,當火箭組裝完成後,工程人員就可以啟用導軌,推動火箭向發射臺移動。

組裝平臺靠後的位置則是一個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升降機,不僅可以托起火箭元件,上面還可以容納不少工程人員,可以讓工程人員跟隨著元件上升到需要組裝的位置,然後繼續作業。

一個升降機一個吊裝機一個平臺,構成了一整個火箭組裝臺。

與毫無歷史經驗,全靠猜的島嶼上方建設不同,島嶼下方和側下方的動力組建設則是輕車熟路。

島嶼下方頗為平整,整個底面是從海底火山削切出來,形成一塊巨大的玄武岩斷面,而現在斷面上已經平均分佈安裝了八組共二十四個浮空法陣及其配套設施。

在島嶼四周則是用於調整姿態的四組共八個向量法陣,每個法陣都是由三米見方的巨大向量符文板作為主要符文板,然而即便是三米大小的符文板,所能供給島嶼動力也非常有限。

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火箭發射平臺並不需要大範圍的移動,直上直下是它最常做的活。

然而此時卻只有四個浮空法陣正在出力運作。

這並不是一方有難八方圍觀的法陣陣列,事實上符文動力實驗室發射平臺小組給每個浮空法陣設計了兩個冗餘法陣,為了保證整個島嶼的絕對平穩他們幾乎耗盡了腦細胞,最後還是一位叫斯黛拉的魔導師提出了陀螺儀漸進備用接管系統。

如果一個法陣魔法失效,它並不會立即停止出力,而是逐漸失去出力,整個輸出曲線呈二次方下降的趨勢。

根據這個現象,斯黛拉設計了陀螺儀中控的備用接管系統,只要不是立即停止出力,那麼陀螺儀自動控制系統就可以根據整個島嶼的姿態變化在一個法陣失效的瞬間啟用這個法陣的備用法陣,並控制備用法陣的出力與失效法陣的出力互補,讓整個島嶼姿態持續穩定,直到備用法陣完全接管失效法陣為止。

這樣一來,除非組內的三個法陣同時壞掉,不然整個島嶼能夠保持幾乎絕對穩定。

當然從符文陣到中控的傳輸如果用傳統的能量親和材料來搓,那麼等到訊號到達中控的時候整個島嶼早就翻了,所以這裡的資訊傳輸必須用到近距離延遲以納秒計的共鳴傳輸。

而中控系統則是一臺佔據一個房間的大型符文自動機,從採集訊號到自動計算再到控制輸出,一切的一切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約四個mb的記憶體駐留著平臺小組開發的姿態控制系統,如果外部硬體有所更換升級,隨時都可以重新開發寫入。

陀螺儀漸進備用接管系統的出現標誌著機械控制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微妙級別的資訊採集,處理,輸出完全可以超越幾乎所有人類反應,將那些很重要且很單一的操作完全交給符文計算機系統,使得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不敢想象,如果在一年前,他們開發這麼一個系統簡直是天方夜譚,不得不砍掉很多精細的行為控制,甚至需要部分手動。

李力與他的團隊,正在潤物無聲地改變著這個世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