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資料由西弗勒斯大魔導師的助手發了下去,傳遞到各個魔導師手上,有些魔導師拿到資料後輕輕翻了幾下,就放了下來,而有些魔導師拿到後疑惑地看了幾頁,眼中流露出濃重的嚴肅,開始仔仔細細地閱讀下去。

李力三人也各自拿到了一份資料,李力翻開資料後大致瀏覽了一下,才發現這是關於金星各種異像的觀察和實驗記錄,與之前會議沙龍中分發的資料並無太大不同,唯一增加的就是結尾關於金星臨地的觀察記錄,和一紙薄薄的結論。

一位快速瀏覽完畢地魔導師眼中充滿了不敢相信的神情,他從尾頁那句簡單而又驚悚地結論中艱難地抬起頭來,對西弗勒斯大魔導師說:“西弗勒斯閣下,這些實驗和觀測資料,都是真的麼?”

看來之前的會議這位魔導師並沒有來參加過。

“貝葉斯閣下”西弗勒斯大魔導師對著這位中年魔導師說到,“關於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幾十年的資料記錄分析上的,真實性毋庸置疑。”

未等貝葉斯魔導師再次開口,西弗勒斯大魔導師對著已經看完的眾人說到:“在新羅皇家學院觀星塔的幫助下,我們得到了金星與地球過去幾十年間的軌道資料,精確到微分天文單位,而透過他們給出的數學模型,我們計算出來未來二十年兩者的位置。

“令人遺憾的是,兩者的位置會在今年開始的第四次金星臨地時重合。”

未等講臺下的一眾魔導師騷動起來,西弗勒斯大魔導師繼續說道:“而今天這場會議之前,我已經拜託曾經參加過上次討論會的各位準備一些解決方案,不知各位準備的如何了?”

聽聞西弗勒斯大魔導師的話,幾位看起來上了年紀的魔導師揮了揮手中的手稿。而當西弗勒斯大魔導師的目光掃過來時,歐文大魔導師也對著他輕輕點了點頭。

“那好”,西弗勒斯大魔導師點點頭,“既然如此,請各位依次上臺講解方案。”說完,他走下了講臺,在側席隨便找了一個位置落座。

然而一時間卻無人上臺,幾個魔導師看了看四周,又低頭瀏覽了一下自己的方案,卻沒有勇氣第一個上臺講解。

所以說西弗勒斯大魔導師並不適合當一個會議主持,這種有想法就上的一般都是街頭尬舞的pk流程。

這時,一個滿頭白發卻精神抖擻的老人手裡拿著一疊厚厚地手稿走上臺來,站定後對著眾人說到:“就讓我來拋磚引玉吧。”

李力抬頭一看,喲,還挺面熟,居然是霍本艾瑟大魔導師。

對著臺下的眾人點點頭,艾瑟大魔導師開口了,“我們實驗室給出的方案很簡單,就是在金星的必經之路上放置足夠當量的爆炸符文,在金星臨近的時候引爆,當然引爆的目的並不是將金星炸燬,因為那所需要的能量更大,我們認為可以透過一次性劇烈爆炸,將金星從後方加速,這樣的話金星就可以由一個橢圓形軌道變更為圓形軌道。”

艾瑟大魔導師看了一眼手稿,繼續說道:“如果速度夠大的話,我們甚至可以將金星推離地球軌道周圍,讓它逐漸遠離太陽,從而保證未來地球的執行不會被影響,讓問題一勞永逸地得到解決。”

“所需數量呢?”一位魔導師問道。

“十億個符文板。”艾瑟答。

“嘶”,臺下傳來倒吸冷氣地聲音。

看到臺下暫時全被震驚到懵逼,還沒人提出疑義,艾瑟大魔導師繼續說道:“我們考慮過兩個方案,一個是將爆炸符文放置在金星軌道內側,這樣的話金星就向外側平移,擴大它的自轉半徑,從而略過地球,而另一個則是透過在金星執行的後方引爆,這樣會增加金星的執行速度,那麼它的軌道可能會變成一個更加狹長的軌道。”

一位年長的女性魔導師皺著眉頭,用略有些沙啞的聲音說到:“恕我直言霍本,真空中沒有空氣,你的爆炸並不會產生巨大的推力。”

“並且我們沒有辦法同時啟用十億個符文,無法產生一個巨大的爆炸,而分階段引爆符文也不會產生足夠的推力。”一位中年魔導師補充道。

“如果我們將符文投射到金星表面呢?”又一位魔導師問。

“金星有沒有表面都只是一個猜測,直至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確定金星是否有一個固態的核心。”旁邊一位魔導師轉過頭對他說。

“況且十億符文需要海量的魔法能量,我們沒辦法將如此多的魔法能量運送到太空中。”一位謝頂男性魔導師搖著頭,無奈地說。

“我們可以直接使用金星自身的魔法元素。”一位謝頂女性魔導師想了想說道。

“如果金星自身並沒有魔法元素呢?”對方反駁。

討論逐漸陷入了僵局。

艾瑟大魔導師不知為何露出淡淡的微笑,他聽著眾人的討論卻一言不發,反而將手中的手稿合上,彷彿發言已經結束,在等待了一段時間後看到眾人的討論聲漸歇,才微笑著說道:“我的這份方案稿真的是用來拋磚引玉的,畢竟我們實驗團隊並不是相關專業的團隊,不過我知道有不少團隊做出了很多執行性非常高的方案,請各位無需躊躇,儘管來說就是。”

說罷,他便從臺上下來,坐到了之前的位置上。

沒過一會兒,一位中年魔導師終於下定了決心,站了起來,向禮堂講臺走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站定後,中年魔導師翻開自己手上已經有些褶皺的手稿,一板一眼地開口,“我們團隊是研究宇宙空間及恆星系空間邊界的,在研究了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後,我們提出了一個想法。。。”

。。。

很快,中年魔導師便講完了。

他所提出的方案看起來充滿想象力,透過推動柯伊伯小行星帶的多顆小行星向恆星系內部進發,人為控制繞過途徑的其他行星,一路猛衝到金星軌道並撞擊金星,將金星拍入內層軌道或者讓它墜入恆星。

樾樾聽的過程中一直睜大眼睛捂著嘴,因為這個方案讓她想起了曾經李力給他所講的故事,想起了那顆毀滅地球上一個世紀霸主的那顆小行星。

不過由於這個世界的地球軌道與黃道平面呈垂直角度,完全可以在地球遠離黃道平面的時候執行,那麼這個方案即便是失敗了,失控的小行星也不會被地球捕獲,從而造成類似於恐龍大滅絕的災難。

李力則是非常感慨,如果他是個科幻小說家,光是這個創意就足夠他寫出一部七十萬字的出版小說,還能分個上下冊。

然而很多問題橫亙在這個方案面前,首先就是:柯伊伯小行星帶距離他們太遠了。

自三十年前柯伊伯大魔導師發現柯伊伯帶後,人們就對恆星系的邊界產生了興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認為柯伊伯帶是恆星系的邊界,而透過天文測量後人們對柯伊伯帶的距離做了詳細地測量,目前得到的結論普遍認為,柯伊伯帶距離太陽大約40個天文單位,寬度則為6個天文單位左右。

事實上李力所在舊世界人類發射的最快飛行器,也就是已經於公元2018年12月10日離開太陽系的旅行者二號,她逃逸太陽系的速度也僅僅達到了3.3天文單位每年,這個速度還是被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多次加速後到達的。

最最關鍵的是,1977年至2000年前後,這幾顆行星包括地球都同在太陽系一側,這種幾百年一遇的機會才讓旅行者號同時飛躍太陽系內大部分行星,並借由它們的加速離開了太陽系。

而在這裡並沒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如何將大質量的機械和能源運送到柯伊伯帶,如何挑選體積適中的小行星,又如何將小行星推動並持續加速後墜入恆星系內部,還要保證不被大質量行星牽引導致功敗垂成,以上步驟甚至需要在短短二十年內解決,這樣一系列的困難讓在場的魔導師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但至少,這是個具備成功率的方案,持續加速的小行星會具有非常強大的動能,即便是體積並不大的小行星也能擁有撞擊金星使其偏離的力量,所以眾人暫且將這個方案記錄下來,等待所有方案提出後再行斟酌。

演講完畢後,中年魔導師擦著汗走下臺來,離開講臺的一瞬間,李力看到他偷偷松了口氣。

下一個上臺的是一位年輕的魔法師,看起來像是某個導師的弟子,不知為何被老師扔上來發表方案,不過看他神色輕鬆的樣子,好像非常適應這種高階會議裡的演講。

而他發表的方案就有點意思了。

他先假設金星是一個有實體的行星,那麼就可以在金星表面建立一個巨大的傳送法陣,在不指定傳送位置的情況下,將整個星球放逐到任意位置上。

先不理會巨大魔法陣的建立會不會成功,傳送陣能不能傳送自身,隨機傳送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可能把物體傳送到最大傳送半徑裡的任意一個地方。

包括地球前進軌道上。

金星君應該對此方案很滿意,可以提前與地球妹妹合體,不必再苦苦等待二十年。

然而一眾魔導師就很不滿意了,一個手滑把自己扔到各種莫名其妙地方的大魔導師還少嗎?傳送這種東西都是經驗魔法,魔法界研究了幾百年都不成體系的東西,敢直接就用?章口就來?

這小子是來搗亂的?

然而臺下各位慈祥的魔導師們是不會做出諷刺的行為的,他們只會溫柔地教導臺上的青年,提出各種各樣的疑問,然後用“你的老師應該教過你”,“教科書上應該有”,“你應該記錯了”等固定句式結尾。

真是感人肺腑。

很快,年輕人就羞紅了臉,倉惶跑下臺來。

李力坐在角落作壁上觀,臉上帶著一絲戲謔的笑容,估計這個方案並不出自這位青年的老師之手,而是出自他自己,因為裡面有太多的假設和想當然,但凡是一個老持承重的人斷然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方案。

然而就在李力環顧四周想要看看下一個上臺的人是誰時,卻看到了歐文大魔導師回過頭來和他對上了視線,然後向臺上努了努嘴。

李力徒然瞪大了眼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