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啟蒙時代初期,精靈們就發現翅膀下的蔚藍是一個球體,無數年間觀星者們孜孜不倦地對天文的觀測,使得數學的存在比想象中的更早到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數學的前輩——計算學最早源於空中對地轟炸時的拋物線計算,而這是精靈一族制霸天空的看家本領,甚至可以追溯到魔法時代前期。計算學的存在讓他們更早地掌握了行星之間的運動規律,這也為數學的產生埋下了伏筆。

普適性的魔法力量讓飛出蔚藍比想象中的要簡單地很多,他們只需要製造能夠防禦低壓缺氧和高致命魔法波輻射的裝備即可,至於對這個宇宙影響最大的重力因素,魔法會幫他們全部搞定。

是的,在精靈的母宇宙,魔法並不僅僅侷限於大質量天體和重力井附近,而是整個宇宙的通用規則,這讓重力的控制輕而易舉,不需要攜帶巨量的能源,只需要直接利用轉化的奧日魔法波,並佐以重力符文陣,便可以飛出行星之外。

在恆星系中,奧日就像一個不停釋放能量的天線,宇航飛船只需要拖著一個巨大的魔法帆,便可以在整個恆星系中暢通無阻。

就這樣,一千三百年過去了,精靈的足跡遍佈了恆星系中的八顆行星和一百三十八顆衛星,最遠到達了類奧爾特雲的恆星系塵埃殼,前往那裡的探索船為了能夠接受到奧日的魔法波,它的帆展開面積達到了一片大陸的大小,而探測器卻只有不到三百米的軸長,看起來像是航天返回艙的巨大降落傘,下面只掛了一隻螞蟻。

這一千三百年間,精靈們對宇宙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他們仰望著遠方閃爍暗滅的防禦塔,卻從來沒有回頭來看看自己家裡的能量水晶。

有學者發現,近一千年來,奧日的魔法波輻射能級上升了萬分之五,而這個上升並非是暫時性的,在很長的跨度內依靠統計學才能夠發現這微不足道的上升,按理說對於生命週期以億年為單位的恆星來說,是不會出現短短一千年就大幅度上升的情況。

感到不對勁的學者對精靈圓桌遞交了自己的發現,卻被直接打了回來。

魔法界對此毫不在意。

甚至有些人還會諷刺這個學者,也許太陽擁有一個長達十萬年的正週期,魔法波的輻射強度會在這個正週期內震盪,區區萬分之五也值得大驚小怪?

更何況,輻射增強不是好事麼?這樣就可以用更小的代價去探索更遠的地方了。

精靈們繼續著探索,開發和殖民,將生命穹頂蓋遍了整個恆星系,消耗的僅僅是恆星億萬分之一的光輝和過去億年間儲存在行星和衛星上的能量。

又過了一千年,距離他們離開母星已經兩千三百年了,即便是所有精靈的眼睛都遙望著遠方的燈塔而不看看身後的奧日,也會發現一個令人緊張的現象。

可觀測範圍內的所有恆星都在加速消失。

曾經他們以為是觀測被某種自然天體所遮擋造成的恆星消失現象,在一千年來多次發生,直到距離他們最近的守望星VI在一次閃爍中湮滅,而技術手段可以觀察到他們與守望星VI之間甚至連密集一點的星際塵埃都沒有,根本不可能遮擋。

而湮滅的前奏都無一例外是恆星直徑的反常減少和輻射度提升。

“聽起來像是氦閃。”李力摸著下巴說道。

“什麼是氦閃?”許久不說話的男人問道。

“就是恆星老化後體積因為重力而坍縮,擠壓氦元素發生核聚變,最後發成劇烈的爆炸。氦閃只會出現在低質量的恆星核心裡”,李力說完,想了想後又補充了一句,“在這個宇宙。”

小孩消化了一下李力所說的,然後說道,“相似,除了會爆炸這一段,因為在母宇宙裡,恆星的湮滅更像是逐漸燃燒殆盡的木柴堆一樣,不會引起爆炸,這是物質分解的反引力法則決定的。”

李力點點頭,繼續聽下去。

越來越多的學者注意到這一現象,並逐漸與奧日的變化所聯絡起來,隨著理論模型的逐漸完善,一個殘酷的猜想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奧日已時日無多。

想要讓文明延續下去,就必須找尋出路。

魔法界對此爭執了數十年的時間,最後提出兩個方案:其一是利用質元轉換,將物質分解為能源;二是收集恆星系最後的魔法能量,建造巨大的飛船飛出恆星系。

這兩種方法並沒有絕對的邊界,質元轉換將物質轉換為元素,雖然能產生巨大的能量,但恆星系物質的能量會逐漸減少,只能是權益之計,而巨大的飛船想要飛出銀河系,就必須擁有攜帶海量能源的能力,這樣的方法非質元轉換莫屬。

“能詳細解釋一下質元轉換麼?”李力突然好奇地問道。

“就是將物質轉換為元素的方法,極魔法學告訴我們,物質是由具象化的魔法元素組成的,只要將這些具象魔法元素抽象化就會轉換成海量的原始元素,其轉換率達到了魔法波速度相乘。”

“哦”,李力點點頭,剛想繼續聽,卻猛然想到什麼,驚訝的瞪大雙眼,“等一下,魔法波速度相乘?E=mc2?”

小孩迷惑地看著李力,“什麼?”

很快李力就意識到想要解釋這個公式必定要牽扯出一堆說明,於是含糊了過去,然而這個舉動卻讓莉莉絲下意識地看了他一眼。

瞭解質量與能量的轉換就必然涉及到這個宇宙的本質,無數魔法師和學者前赴後繼地進入了極魔法學的研究,精靈們用了一百年的時間摸清了基本物質轉換為元素的方法,然後又用了三百年的時間搞清楚了之前所認為的基本物質並不是基本物質,而是複雜物質。

起初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無論是基本物質還是複雜物質,只要它能夠以最小代價轉化為海量的元素和能源,精靈就可以用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生存下去,並找到通往比鄰星系的方法。

精靈們在各個行星和衛星上修建了巨大的元素井,每一口元素井都能夠穩定地分解出海量的元素能源,消耗的質量卻微乎其微,在高度現代化的情況之下,物質的極大豐富居然讓他們進入了擬共和。

這個時代被稱為輝煌時代,而這個時代持續了整整兩千年。

然而,和平幸福的平民不同,這兩千年來,整個魔法界和代表精靈統治階級的精靈王座,卻逐漸陷入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慌,如果僅僅是奧日湮滅,那麼他們還可以想辦法跨越星辰大海來尋找新的家園——這樣的技術已經近在咫尺。

然而觀星臺卻發現,可見宇宙中的恆星湮滅速度在加快,而他們周圍的幾顆恆星在千年內的湮滅,讓他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很恐怖的現實:

即便是他們立即造好飛船向新的家園飛去,而這艘飛船也能夠在航行萬年而不腐朽,但是很有可能他們的前進速度追不上恆星湮滅的速度。

當他們前往一顆恆星時,在半路上這顆恆星很可能就會寂滅,於是他們轉向另一顆,然後半路上這一顆也寂滅,於是精靈便永遠在尋找新家園和前往新家園的路上,而且如果沒有恆星引路,他們很容易就能迷失在這片空曠的宇宙中,得不到任何物質補給,最後餓死在路上。

綜合種種現象,精靈的學者們的出了一個學說:宇宙熱寂說。

宇宙熱寂說認為支撐宇宙形成基礎物質轉換成複雜物質的速度太快了,其現象就是恆星的誕生和滅亡週期並不是按照正太分佈來的,恆星在早期時的魔法波輻射比想象中的要低很多,造成的現象就是早起生命的誕生非常困難,整個宇宙冷的像一個大冰塊。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的燃燒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快,這一方面讓星系變得溫暖,支撐著生命的誕生的條件,而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恆星的消亡,讓它更快進入了暮年。

天空中那些永恆的彩色光帶就是無數恆星寂滅的殘骸,雖然這些光帶的跨度非常大,動輒百億光年,但是其中的能量密度卻非常低,根本無法收集利用。

整個宇宙正加速進入寂滅。

精靈們透過很長時間的模擬,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宇宙會逐漸變成一鍋暗淡的湯,這個時間跨度在億年以上,一些恆星也許現在正處於青年或中年的時期,但是他們卻永遠無法到達,除非他們的傳送陣可以跨越半個宇宙。

這樣的事情根本隱瞞不了多久,很快,整個精靈社會陷入了恐慌之中。

“就在這時,索沃斯帝國的一位學者,卻提出了一個天才的理論,將人們從恐慌中解救了出來。”小孩對著已經聽入迷的李力說道,眼神卻瞟向了低頭沉默著的莉莉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